馬拉松在陝西這片神秘的土地上已經成為一種顯學,一種潮流。
各市區縣,都似乎有屬於自己的馬拉松比賽。關中、陝南、陝北,隨便在網上找找,總能找得到,至少有一場國際馬拉松賽事在這些地方舉辦。
2019年西馬賽事。圖/趙晨攝 | 鳳凰網
不要低估這片土地對於舉辦馬拉松的熱情,我甚至在網上看到有位網友,一人血書求扶風舉辦法門寺——七星河國際馬拉松比賽。
層出不窮的馬拉松賽事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巨大的中年男子群體。
最直觀的一個數據是,2019年西安馬拉松報名的12萬人里,來自陝西的選手接近8萬人——這其中,30-39歲選手占比最高。而且在全馬與半馬項目上,男性占多數。
要知道,在2017年,這項馬拉松的報名人數僅僅才4萬出頭。再往前數幾年,陝西的馬拉松賽事,寥寥可數,就更別提報名跑馬的人了。
1
陝西男子分很多種類,但過了30歲,只會分為兩類——跑步和不跑步的。
30歲,剛踏入中年的牢籠,周遭的生活,已經隱含著一絲焦慮。對於足球、籃球的熱情還在,但上場十分鐘,體能就在不斷提醒你,退下吧,這是屬於年輕人的運動。
這種提醒,帶著一份悲涼,透著「你不行」三個字。
尤其對陝西中年男子來講,從小就在電視上耳濡目染各類男科醫院廣告,「你不行」這三個字,是最嚴重的指控。男人聽了心碎,女人聽了遭罪。
不允許,不可以!
30歲,趁著體內還有一絲年輕人留下來的悍勇之氣。必須找一種運動來替代足球、籃球,以證明自己青春尚在。
以槓會友,單槓上翻飛,這種鍛鍊方式過於危險,只有看著活夠了的老年人才能勇於上槓,玩得好了大家都說會玩,玩不好了就是床板一搭臉一蓋,親朋好友等著吃席。
長安步行街廣場翻單槓的大爺。
堅持打猴,輕則耳鳴,重則耳聾,還又土又惹人嫌。至於像什麼撞樹、倒著走的鍛鍊方式,怎麼看都有點顯得不聰明的亞子。
健身房是不用去想了,雖然滿大街都有人吆喝,游泳健身了解一下。但實際上,在健身房只能開心兩天,一次是辦卡的那一天,另一次是卡過期的那一天,剩下的每一天,都在糾結要不要去健身房。
游泳?還是算了吧。新聞每年都講,西安的游泳館在水質上,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就是尿素超標。
思來想去,跑步是最適合的運動方式,溫和中帶著一點潮流,不分時間,不挑地點。
當一個陝西的中年人開始跑步,壓力最大的可能是加了他們微信好友的年輕人們。
他們凌晨一邊玩手機,一邊在揪心熬夜會不會猝死時,發現朋友圈裡有人換上跑鞋、跑步裝備,開始夜跑。
等早晨從被窩爬起來,打開朋友圈,發現已經有人三個小時前,在朋友圈裡打卡:晨跑結束,你見過凌晨5點的西安嗎?
攏共就配三張圖,一張是自己跑步路線,一張是滿頭大汗的自拍,一張昏暗模糊的街景。甚至中午吃飯前,有人還要去抽空跑上半個小時。
在他們的朋友圈看不到別的內容,永遠是跟跑步有關的,不斷在進階,買了什麼鞋,冬天怎麼跑不冷,跑步該用什麼姿勢,什麼地面跑起來不傷腳踝,不厭其煩的轉發跑步有多好的文章。
新加的微信好友,看完他們的朋友圈,甚至會懷疑自己加了一個國家級運動員。
但不管如何折騰,跑步的陝西中年人們,都懷著一顆跑馬的心。
因為江湖傳言:跑步不跑馬,白在世上跑。
2
跑步,是一個人的孤獨。跑馬,是一群人的狂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馬拉松上,有人靠裝扮引人注目。你會在馬拉松上看到各類奇奇怪的裝扮,這些被生活捶打的中年人們,在屬於自己的節日上,精心打扮,盛裝出行。
圖/澎湃新聞
像極了一場土味cosplay展。
從漫天神佛,到漫威英雄。從歷史人物,到遊戲人物,爭奇鬥豔,互不認輸。
打扮的齊齊整整的師徒三人,站在西馬的賽場上,總讓人忍不住想起來,《西遊記》中,唐僧就是從西安出發,一步一步上西天的。
畢竟,在馬拉松的終點,真的看不到師徒三人的身影。
馬拉松上的奇怪打扮。圖/微博@聚焦西安印象 | 澎湃新聞
而在萬物皆可兵馬俑的西安,一場馬拉松比賽上,不把自己打扮成兵馬俑,可能會遺憾終身。即便是這種打扮已經在馬拉松奇裝異服秀里,屬於土鱉打扮,但總會吸引到一些鏡頭。
西安城牆下「兵馬俑」與「蜘蛛俠」賽跑。圖/湯繼穎攝 | 騰訊新聞
相比之下,穿漢服、打扮成蜘蛛俠,或者穿一身三級甲,就沒有那麼引人注目了,因為實在是沒什麼創意可言。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熱鬧可看。
有些熱鬧是來自於賽事本身。逐年增加的本地馬拉松,留住了花錢奔赴外地跑馬的陝西中年男子。但有時候,步子邁得太大,就容易扯到蛋。
比如有一年,馬拉松參賽者們到城牆底下的參賽點,發現最多就是企業展位,甚至還有大師傅在旁邊悠然自得的扯麵,準備做油潑麵,放眼望去,烏泱泱一大堆人,整個場面熱鬧如廟會。
有些熱鬧則是來自於參賽者本身。今年5月份的長安國際大學城馬拉松比賽上,有志願者發現,本地知名跑團KKrunning的一些跑者,替跑、惡意領取完賽獎牌。
圖/夢拾關中
志願者們一開始拍照留證,然後與其理論,得到的答覆是:領你一個獎牌咋了,不行我讓我們亢凱團長來領!這樣的回答瞬間讓志願者明白,講道理是講不通了。
然後他們發現,道理講不通的,不僅是跟這些惡意領取完賽獎牌,替跑的人,還有他們的團長。網上有篇帖文里提到,亢團長在獲知此事之後,情緒激動,第一反應是:這是一次針對KKrunning跑團的有預謀的網絡攻擊。
這要多虧比賽主辦方,及時的開出了一張處罰公告,亢團長才穩定情緒,連夜手寫了一封致歉信。
亢老師親筆手書致歉信。
之前有調查顯示,跑馬拉松能跑出幻覺,有的人是因為準備不足,沒有訓練,體能跟不上。但現在看來,還有一些產生幻覺的,是智力沒跟上。
這樣的插曲,類似的還有,獎牌設計的辣眼睛,或者舉辦方在比賽物資上準備的不夠專業。
但雖然有些許插曲,卻並不影響陝西的每一場馬拉松,跟全國那些出過一些插曲的馬拉松比賽,在結果上都保持一致,都是圓滿的馬拉松。
國際友人摘走頭獎,其他人跟著陪跑。
對於多數參賽的陝西中年人來講,並不在乎這些插曲,也不在乎拿獎,而只是想完成跑馬這件事。
3
相比於剛步入30歲,選擇跑馬是為了與生活產生點兒對抗,證明自己青春尚在。大多數30多歲的陝西中年男子跑馬拉松的理由,就顯得質樸的多。
參加馬拉松比賽,重在跑,而不是比賽。
這幾乎是大多數參加馬拉松的陝西中年男子的共同認知。沒人在乎設計難看的獎牌,沒人在乎那些反覆領獎牌的人,他們只想著在亂糟糟的生活里,力所能及的去完成跑步這件事。
人到中年,轉過頭髮現滿世界都是對中年男子的嘲諷,保溫杯不離手,油膩,不修邊幅,大肚腩,飯局上當著女性的面,講黃段子……
可怕的是,這些事兒都是真實發生的,看光明頂藏著鐵頭功,看大肚子有金鐘罩,看精氣神得吃枸杞。
西安烤肉攤子上常見的場景。圖/哇哦郝亮
比這些刻板印象更可怕的是,人到中年那種全方位的身心俱疲是最為切膚的感受,可與人言不過二三,即便是肉身端坐於烤肉攤前,熱火朝天的聊天聲中,心思有時候也會飛向頭頂的星空。
真正的人到中年,最為捉緊的事情,並非去除油膩,扔掉手中的保溫杯,而是在凶頑生活面前,怎麼變得更加抗揍一些。
有人沉迷盤核桃,有人熱衷躲進山中,有人愛上喝茶,有人在私家車裡自閉,歸根結底,都在想著憑空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
跟盤核桃或者在烤肉攤前吹牛逼,喝大酒,沒什麼兩樣。除了能少被媳婦罵兩句之外,跑步並不會解決生活中的任何實際問題,但必不可少。
跑步也是一種私人空間。
雖然聽起來有點渣,可以理直氣壯的跟媳婦請假,不接電話,跑步的時候不方便回消息,可以跑完後不做家務,因為太累。但只有在跑步的時候,中年人的內心才是平和的。
即便是關係最好的朋友,在跑步時也常常會選擇獨自一人。不需要與任何人接觸,只需要全身心的凝視自己。
一場十公里的跑步下來,內心澄澈,除了第二天腿疼。
4
這些中年人,是馬拉松最忠實的參與者。
馬拉松或許是最適合他們的平台,畢竟沒有哪項籃球比賽或者足球比賽,願意參賽者都是中年人。
人到中年,被作為目標用戶的平台越來越少,像厄普·代克的詩中所寫——我得打掃房屋,而你是床下的灰塵。
短視頻平台上,年輕人可以配著在你胸口比劃一個郭富城的BGM跳舞,收穫無數好評。老年人們可以在廣場上憑藉翻單槓成為網紅。盤核桃的中年主播,發一條視頻,底下的留言往往是「只要不是盤走三個老頭的核桃不是好核桃」,充滿譏諷。
只有騙子會把他們當成目標用戶,有大數據表明,在全國的受騙人群之中,中年人已經成了被騙的主力群體。
要不是西安還有烤肉攤子,中年人連夜生活都無處安放。但隨著年紀增長,烤肉也有吃不動的一天。去廣場上翻單槓的年紀,還在遠方。
能接納他們的,是每一場馬拉松比賽。
圖/西馬賽事通
這裡沒人會像在籃球場上那樣,嘲笑他們體力不足。也沒有人會在意他們到底是不是禿頂,更不存在欺騙,還能體驗一把搖號搖中所帶來的小歡喜。
你可以不用在乎別人的目光,盛裝打扮,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不考慮是不是能跑到終點的問題。也可以拍照發朋友圈,打卡馬拉松。
圖/中新網
不管你承不承認,跑馬才是中年男子最適合的歸宿。對多數人而言,每一場馬拉松,都是他們對自身的一種挑戰,堅持跑完就是一場勝利。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馬拉松比賽辦的似乎有點多,陝西這些中年人的膝蓋以及私房錢,還夠不夠用。
作者:陳鏘
貞觀作者
版式設計:宅餅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