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香港女孩任「全球最年輕CEO」!愛閱讀的孩子可以有多優秀?

2019-11-14     留學全知道

1

每周20本書,

13歲CEO在閱讀中找到人生路!

去年,一位來自香港的小姑娘葉礽僖,被人們稱為「全球最年輕的CEO」,這一切都源於13歲的她開發了一款APP。

葉礽僖說,這款APP是一個網上兒童社區,全國各地的孩子都能通過這個平台進行交流,學習。

目前,她已經擁有來自50多個國家,超過4萬的用戶下載量,被馬雲的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矽谷奇點大學等多個機構和論壇邀請去做演講,還被BBC等多家電視媒體爭相採訪。

這一切的動力,都來自於葉礽僖的兩大愛好——讀書與辯論。

她說她會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在開會的路上,地鐵上,甚至睡覺前都會偷偷地看書。

這個13歲女孩的閱讀量,說來「嚇人」!——平均每周讀20本,每天規定自己8點到13點是閱讀時間;涉獵書籍有哲學、政治、商業、管理、小說……無所不包。

創業的靈感也是從閱讀中來。讀到一位美國企業家白手起家的歷程,從而激發了她進入商界的鬥志,以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決心。

當我們的孩子還在懵懂無知,對未來一片迷茫的時候,13歲的她已經為了她的理想做出了不小的成績。

蘇霍姆林斯基研究認為:「人在童年時期,記憶力是很靈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於使用它,它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助手。」

「閱讀」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指航燈,優秀的孩子與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分不開的,不閱讀你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唯有閱讀,才是成長道路上最快的捷徑。

2 孩子的差距,

從父母的這件事拉開!

去年,八歲的小神童李尚榮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出色的表現,讓很多家長感到震驚。

在舞台上,鎮定自若,不僅熟讀古詩詞,還能通讀《四書五經》,並且可以創作簡單詩詞,理解能力超強,真是名副其實的小才女。

很多父母很好奇:為什麼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這麼大?其實,孩子之間的差距,是從我們自身開始的。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大部分的成功人士,小時候都是受到所閱讀的書籍影響,從而決定自己的未來。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我們畫什麼,就有什麼,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影響著他們,他們的行為習慣都是由我們培養出來的。

《少年說》中,有一位品學兼優的女孩,希望父親放下手機,督促自己學習,瞬間逗樂了全場。

女孩說以前自己學習時父親在看書,做讀書筆記,自己想偷懶時都不好意思偷懶了,而現在父親天天抱著手機,她學習累了時,看到這樣的父親,想偷懶時,肯定就偷懶了。

父母的行為,孩子都看在眼裡,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必須從愉快的親子閱讀開始。

李尚榮的媽媽在節目裡透露,在孩子三歲時,她就開始注重孩子的智慧啟蒙,讓孩子用富有節奏的韻律唱出《笠翁對韻》等詩詞,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兒科學術協會的研究人員藉助核磁共振技術證實,父母為孩子讀書能激活大腦相關區域,讓閱讀能力、語言和成像能力得到發展,從而讓兒童獲得早期的認知優勢。

如果父母用正確的方法,跟孩子一起閱讀,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孩子對閱讀充滿興趣,對孩子的未來和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親子共讀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意,還能使家長重溫兒時的記憶,促進親子感情,快速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未來的成長奠定基礎。

3 培養愛閱讀的孩子,

父母只需做到這3件事!

然而,有關科研部門根據大量調查發現,只有15%的父母是重視孩子閱讀的,80%的家長從來都不看書,70%的父母沒有讓孩子看書的意識,還有10%的家長會強迫孩子閱讀,從而導致孩子出現厭惡閱讀的心理。

在這樣的影響下,孩子是很難愛上閱讀,更不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麼我們如何培養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

尊重孩子的閱讀權

同事有一次抱怨說自己的兒子就喜歡看一些沒用的漫畫,自己給他買的文學名著翻也不翻,甚至為了孩子看漫畫,還經常跟老公吵架,為此十分的苦惱。

董卿說過:「開卷受益,每本書都有他的用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一位學生,數學非常差勁,經常冥思苦想半天都解不出一道題。

蘇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就說:「孩子,放開吧,你先看這本漫畫書。」

讓學生閱讀漫畫書,並不是對孩子的放棄,而是讓孩子的大腦思維活躍起來。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引導下,這位數學差勁的學生,長大後,竟然成為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工具機調整師。

強迫孩子閱讀自己不喜歡的書,不僅不能讓孩子養好的閱讀習慣,還會打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從而引起孩子的反感。

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樂趣,重要的不是看什麼書,而是要幫助孩子選擇適合孩子的書籍,漸漸地讓孩子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慢慢地他就會去看更多類型的書。

2

讓孩子體驗成為「主角」

德國詩人歌德的偉大成就,離不開母親兒時對他進行的獨特的親子共讀方法。

歌德的母親,在他小的時候,也跟我們大多數家長一樣,會給孩子講故事,或者陪同給孩子一起閱讀一本他們都非常喜愛的書籍。

然而,她獨特的親子閱讀之道在於,每當她跟孩子閱讀一本書,或者講一個故事的時候,都會像電視里的說書人一樣,跟孩子說:「且聽下回分解」,讓歌德大膽的去想像書里的情景。

第二天時,她會讓歌德先講講自己想像中的故事,然後再一起進行閱讀,這種獨特的閱讀習慣,鍛鍊了歌德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

當我們跟孩子一起閱讀時,不妨讓孩子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成為「主角」,給我們講講他們想像里的故事,不斷的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的態度,就是孩子面對困難的態度,不斷激勵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親子共讀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每當孩子進步的時候,多多鼓勵他們,讓孩子發現閱讀是一件輕鬆而有趣的事情,從而讓孩子對閱讀這件事情充滿信心與熱情。

3

為孩子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經提出「美國閱讀挑戰」運動,他發動全美國的校園,圖書館,社區,以及媒體等組織,共同協助孩子們進行閱讀,由此可見,閱讀的環境和氛圍是多麼重要。

其實閱讀的環境可以無處不在,但是我們首先營造一個富有儀式感的環境,幫助孩子愛上閱讀,讓孩子閱讀時保持一個愉悅而重視的心態,從而養成閱讀的習慣,那麼我們可以嘗試給孩子辦一張少兒圖書卡。

每周帶著孩子來感受閱讀的氛圍,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挑選屬於自己心儀的讀物進行閱讀,並且可以約定,在下一周來之前一起把書讀完。

閱讀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思維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感到愉悅,就像是陽光,溫暖著我們的每一天。

《我們的師傅》有一期,大張偉他們來到了趙忠祥老師的家裡,一上樓就發現了一面牆的書架。

趙忠祥老師說這些書都是他這麼多年攢下來的,並且還挑了幾本書給他們看。

倪萍老師說這幾本書,還是趙忠祥老師剛開始工作時就帶在身邊的,十分珍惜這些書,很多書都絕版了,有的書,老師還給他們包上了書皮。

倪萍老師在節目裡告訴大家:「一個人的自信,氣質,實際上來自於讀書,你就是穿的再簡單,也依然有氣質有氣場,來自哪?來自讀書。」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不僅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為去感染他們,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書籍,保持積極閱讀的態度。

因為,唯有閱讀才能讓孩子越來越有自信,有氣場,才能幫助孩子走上成長最快的捷徑。

— 推薦書單 —

讓孩子愛上閱讀,從送孩子一套好書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LbIdG4BMH2_cNUgfO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