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盛牛壯。
飼草加工。
合作社的產品。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地區,傳統草地畜牧業基礎設施薄弱,家庭式、小規模、高成本、低產出的生產經營方式曾占主導地位,畜牧業資源優勢難以轉變為經濟優勢。
借我省全力打造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的東風,海南州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創新的政策措施,轉變發展方式,整合生產資源,開展股份改造,創新發展模式,打造建設樣板,推廣高效養殖,加大科技支撐。2018年,更是抓住青海氂牛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著力推動提質增效的現代生態畜牧業,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道路。
科技助力 結構調整
打造特色品牌
八月末的興海草原,天空疏朗,雲朵潔白。清冽的空氣中,成群漫步的牛羊,顯得閒適和悠然。
「這邊共有三個分欄門,每個門都對應不同體重範圍的羊,而這個智能儀器會自動識別藏羊的耳標號,並根據羊的重量、耳標號自動開關圈門,相關數據可以實時上傳到數據平台,日常的防疫工作也比傳統的防疫省力節時……」在興海縣溫泉鄉高原型藏羊種羊場,工作人員向參加海南州農牧業重點工作現場交流觀摩活動的代表們做著藏羊自動稱重、自動分群的現場演示。
成立於2011年的高原型藏羊種羊場,是我省藏系羊本品種選育基地之一,也是海南州高原型藏系羊本品種選育基地,已累計組建25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及家庭牧場,成為藏羊選育核心點,藏羊良種存欄數達18936隻,通過良種補貼項目已向省內調運良種種畜10500隻。
「種羊場利用畜種優勢資源,通過三到五年的綜合選育,力爭做到『縣有選育中心,鄉有選育基地,村有選育核心群』,確保全縣高原型藏系羊品質優良化、純種化,提升良種化水平,打造高原畜牧業特色品牌。」興海縣農牧和水利局局長扎西當周介紹。
「通過本品種選育,一隻育成羊產肉量提高5公斤,產毛量提高0.35公斤,綜合各項生產性能,每隻羊多產生經濟效益250元左右。每隻種公羊產生經濟效益7560元,每年按1500隻種公羊推廣輻射,將產生效益1134萬元。」算著這筆帳,溫泉鄉鄉長公保加很是開心。
作為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示範縣之一的興海縣,近年不斷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運用科學技術,逐步實現從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生態畜牧業和智慧畜牧業轉型升級。
「今年,我們興海縣被省農業農村廳確定為全省氂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試點縣之一,我們投資400萬元,在河卡園區實施智慧畜牧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建立標準化生產操作制度,規範和指導生態畜牧業養殖及生產,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產品品牌。」興海縣常務副縣長達哇旦周告訴記者。
當前,加大非生產畜出欄力度,調整和優化畜群結構,優化品種,助力生態畜牧業發展,也已成為海南州各縣的共識。
同德縣河北鄉、秀麻鄉作為海南州良種氂牛繁育核心區,依託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和良種氂牛繁育場,通過本品種選育,提升氂牛群體質量和個體生產性能,提高母畜比例和養殖比例,拓寬了農牧民的收入渠道。
同德縣唐谷鎮達隆村黨支部書記旦正加介紹,「為調整畜群結構,優化畜種,今年4月份我們淘汰了600多隻歐拉型藏母羊,出欄羔羊400多隻。7月份我們從天駿縣引進高原型藏母羊800隻,種公羊40隻,準備年底將歐拉型藏羊全部淘汰,主要發展高原型藏羊。」
海南州是全省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氂牛、藏羊產業是最具潛力、最有發展前景的農牧業產業之一。為抓住青海氂牛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2018年,青海省氂牛產業聯盟海南州示範區建設正式啟動,標誌著氂牛良種繁育、技術支撐、品牌營銷體系的健全;同時,為加快推動藏羊產業發展,海南州委、州政府制訂了《關於加快推進海南藏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建立高原型藏羊良種繁育基地,加大本品種繁育力度,提高群體質量。
如今,海南州氂牛藏羊市場認可度持續提高,品牌效應已成為發展生態畜牧業,帶領農牧民群眾走上致富路的「金鑰匙」。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股份制改造成效顯著
「這酥油唇膏效果挺好,20元一支,還有淡淡的酥油香味。」在貴南縣諾顙生態農牧業專業合作社,參加交流觀摩活動的女代表們,紛紛購買起合作社自己生產的酥油唇膏、氂牛牛奶護膚品。
諾顙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是一家大學生領辦的生態畜牧業股份合作制專業合作社,是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州級試點社,2018年合作社總收入達204.9萬元,同比增長34%,實現分紅53萬餘元。理事長李本加,是省科協認定的首批鄉土專家,也是海南州農牧區青年致富帶頭人。
合作社通過推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化生態畜牧業轉型,組織富餘勞動力從事氂牛肉、氂牛牛奶、氂牛絨加工及銷售等二三產業。合作社還創新經營模式,以生態、綠色、自主為核心,研發過濾性酸奶、藏式點心、氂牛奶護膚品、酥油唇膏等產品,並在北京、西寧等地成立專賣店和代售點,實現了合作社產品高標準生產和多渠道銷售的模式。
「合作社走特色產業扶貧路子,通過分紅和提供就業的形式,反哺貧困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2019年合作社吸收貧困戶15戶。我們計劃利用2-3年實現全村入股,全村受益,使合作社成為貴南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排頭兵和主力軍。」李本加說。
以合作社為抓手,推動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海南州相繼組建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223個,實現牧業村全覆蓋。在23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開展股份制改造、組織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戶均分紅2.33萬元,畜牧業收入實現了成倍翻番。
2015年列入省級示範社、201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同德縣達隆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四個百分百,即全村30戶100%入社、15177畝草場100%入股、2047畝耕地100%入股、1239頭(只)牲畜100%入股。2017年,合作社實現分紅40萬元,戶均分紅1.33萬元,2018年實現分紅46萬多元,戶均分紅1.54萬元。
才讓是村裡的貧困戶,他在去年分紅時領到了15000多元現金,這還不算他在合作社裡幹活掙的工錢。「今年肯定會更多。」才讓很高興。
位於貴南縣塔秀鄉塔秀村的雪域諾央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以建設全國生態畜牧業試點合作社為契機,建立標準化養殖基地,在引導群眾整合牲畜、草場、耕地等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分工分業生產,轉變了牧民生產、組織、分配和發展方式,入股總資產近400萬元,按勞動技能重新分配勞動力,輸出富餘勞動力,解決貧困戶就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實現了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牧民變股民。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海南州緊扣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再造一個畜牧業大州的宏偉目標,以構建環湖、沿黃、南部高寒『三大產業經濟帶』為紐帶,以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突出發展氂牛、藏羊、青稞、油菜『四大產業聯盟』,積極轉變農牧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促進畜牧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海南州副州長才讓表示。
高效養殖 以草定畜
實施生態優先戰略
「原來傳統的養殖方法,養出的氂牛是夏肥、秋壯、冬春死亡,季節性差異特別明顯。現在我們打破傳統,以科學高效的養殖方法,實現青海省『三增三適』的養殖目標,即增溫、增草、增料,適度規模、適度補飼、適時出欄。僅從增溫這方面講,大家都知道,氂牛掉膘最厲害的時候就是最寒冷的季節,因為需要大量的能量消耗抵禦寒冷,所以我們冬季氂牛基本實現圈養,溫度增高以後,掉膘就比較少……」
在同德縣河北鄉上知邁村,州畜牧獸醫站的高級畜牧師三百頓珠正在對氂牛舍飼半舍飼及高效養殖做著詳細講解。
河北鄉鄉長公保項傑介紹,2019年,通過氂牛優質高效集成技術應用,上知邁合作社一年一胎率達到了70%,產奶量提高208公斤,氂牛犢牛斷奶體重達到40公斤以上。到2020年,產奶量提高258公斤,12月齡氂牛體重達到120公斤,18月齡氂牛活體體重達到200公斤,一年一胎達到80%。
海南州地處高寒地帶,氣候條件極其嚴酷,牧草生長期短,冬春季牲畜營養缺乏,嚴重製約畜牧業發展。而發展數量型畜牧業,導致牲畜數量無序增加,草畜矛盾十分尖銳,草原生態壓力明顯增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既要把生態保護好,又要確保減畜不減收帶來的巨大壓力,我們必須要深刻認識高效養殖技術助推現代生態畜牧業建設的重要意義。」海南州農牧局局長寧發貴認為,發展氂牛藏羊產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舍飼半舍飼養殖和推廣優質高效養殖技術,轉變傳統畜牧業發展方式,提高草地生態保護建設水平,以優質高效養殖技術為突破口,探索實現草畜平衡的技術路徑,最終達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草地畜牧業是貴南縣的主導產業和經濟支柱。貴南縣依託草原和優質飼草資源,以草產業發展引領草食畜牧業,提出了「發展草產業,帶動草經濟」的發展思路,取得了積極成效。
貴南雪域諾央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立足飼草資源優勢,通過擴大飼草種植面積、牲畜集約化高效養殖、農畜產品加工銷售,把種植、養殖、產品加工銷售有機連接起來,達到了草畜平衡循環模式。
貴南嘉倉合作社通過半舍飼養殖,推廣青貯和高效養殖技術,轉移富餘勞動力從事畜產品加工、進城務工和勞務服務等二三產業,農牧民實現了多渠道增收。
「興海縣通過近三年的高效養殖項目實施,不僅大大縮短了牲畜在天然草場放牧時間和減少天然草場載畜量,緩解了草畜矛盾,保護了草地生態環境,同時也加快了全縣藏羊改良步伐,調動試點社發展的積極性,推動養殖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為促進經濟發展、社員增收提供了產業支撐。」扎西當周介紹。
當前,海南州全力打造青海省氂牛產業聯盟海南州示範區和氂牛、藏羊、青稞、油菜「四大產業聯盟」,建立2個氂牛藏羊科研示範基地和10個示範點,開展優質高效養殖技術集成示範和推廣,為實施氂牛一年一胎、藏羊兩年三胎奠定基礎,為高寒牧區氂牛藏羊常年均衡生產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年內落實氂牛產業發展資金2000萬元,集中扶持生產母牛1000頭以上的標準化良種繁育基地5個,養殖規模500頭以上的氂牛養殖合作社23個,氂牛種牛場2個,氂牛肉精深加工及營銷企業5家,並制定標準化氂牛繁育養殖和氂牛肉加工示範企業創建標準。落實資金300萬元,實施貴南縣氂牛文化主題公園項目。」寧發貴介紹。
經過多年發展,以人工草地建設、高產飼料種植為核心的草產業生產、加工、儲藏和銷售產業在海南州已經形成。全州「為養而種」、「種養聯動」,通過以草定畜、牧繁農育等措施,真正實現農牧結合、產業循環,為草地生態畜牧業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生態立省」、「生態立州」,如今,綠色發展理念已經在海南這片廣袤的大地上落地生根,綠色、生態理念已經貫穿於現代畜牧業發展全過程。 (配圖由海南州農牧局提供。)
作者:王玉娟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