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4-14 09:24
公安縣夾竹園鎮委鎮政府以產業發展為抓手,充分利用國家扶貧資金和小額扶貧貸款政策,整合村集體、市場主體和貧困戶資金資源,大力發展產業扶貧項目,不斷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努力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截至2019年12月,全鎮共實現1508戶4720名貧困人口脫貧,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出列,綜合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之初的9.4%降至0.3%。
科學使用財政扶貧資金,布局扶貧產業。將上級財政扶貧資金優先用於產業發展,全鎮共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80萬元,發展產業扶貧項目17個,涉及光伏發電、生豬養殖、蝦稻連作、林果採摘、魚鱉混養等。其中,建設50KW光伏電站3座,建設年出欄生豬4800頭的現代化養豬場3座,發展蝦稻連作3000畝,發展魚鱉混養200畝,建成林果採摘園100畝、大棚果蔬100畝,購置大型挖掘機1台,共計帶動367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增收,戶平增收3500元,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近100萬元。
充分利用小額扶貧信貸,鼓勵貧困戶創業。組織農商銀行公安縣夾竹園支行為全體貧困戶開展評級授信,建立信用等級資料庫,對評級授信60分以上、有勞動能力、有創業意願的貧困戶,有針對性地宣傳小額扶貧信貸政策,鼓勵貧困戶通過自主創業脫貧致富。自2016年以來,全鎮共計為貧困勞動力297人次授信1483萬元,發放貼息貸款64.59萬元。貧困勞動力通過貼息貸款發展蝦稻連作、畜牧業養殖、水產養殖等產業,戶平增收3000元左右。
吸納社會資本投入,帶動貧困戶增收。充分發揮毗鄰城郊、交通便利的優勢,結合土地資源條件和群眾養殖習慣,廣泛吸納社會資本發展產業,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其中,新明村寶豐合作社流轉土地1200畝種植優質水稻,同時配備烘乾、加工設備,形成了「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經營模式;衛東村聯合繁榮家庭農場,發展集大棚果蔬、香蓮、養鵝於一體的田園綜合種養殖120畝;金貓口村回鄉創業大學生馬偉發展優質葡萄50畝,每斤售價高達30元,畝純利潤15000元;齊心村引進公安捷凱公司,發展吊瓜產業900畝;橋嶺村宇傑合作社發展蝦稻連作850畝,澤林家庭農場種植魚腥草200畝;瓦池村引進荊州市旭峰農業有限公司,發展瓜蔞產業500畝;陳祠橋村雁芝園合作社發展羊肚菌120畝;農翔村荊軻合作社養殖優質甲魚100畝。全鎮45家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共計帶動貧困勞動力378人實現增收,戶平增收2700元。(通訊員魏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Kovd3EBrZ4kL1ViyF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