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國慶節放假我小叔大伯都回家了,爺爺很開心,想著晚上吃飯的時候,喝他那幾瓶好酒,平時自己都不捨得喝,這不是家裡人都回來了嗎,讓大家都嘗嘗,昨天剛拿出來,今天喝的時候發現,酒杯里有一些沉澱物,不知道還能不能喝,價格可不便宜呢,於是爺爺給我打電話說:「帥啊,你不是做酒水工作的嗎,這酒出現沉澱物了,我想問問你這還能不能喝,扔了還怪可惜的」,我說:「我問一下同事,他是技術人員,可能會解答的更詳細」於是我就把手機遞給了李師傅,讓他幫我解答一下。
李師傅說白酒中的沉澱物,可能是儲存白酒過程中酯類的沉澱,白酒在釀造完成後,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儲藏,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酯化反應,產生一些混合物,當溫度過低時,這些混合物的溶解度就會降低,所以會形成白色的晶體,這就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的混合物。至於能不能喝,我們要根據這沉澱物是不是溶於水。
白酒的狀態會受溫度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在低溫的狀態下,白酒會受溫度的影響,形成一種沉澱物,當溫度升高的時候,這種沉澱物就會溶於水,這就像我們喝的水一樣,如果放在冰箱裡,遇到低溫,水就會凝固成冰,但是冰的本身是水,只要是遇到高溫,它還會變成水,所以如果是這種情況,酒是能喝的,其實這種酒的沉澱物是在釀酒的時候,糧食中的成分。
我們都知道,白酒的釀造原料大部分都是高粱、小麥、玉米、大米、糯米,這些經過發酵蒸餾釀造,已經成為酒液,所以我們在常溫下看著是酒水,但是在低溫下,白酒中含有的一些物質以及營養成分,就會凝固在一起,這樣就有了清晰可見的沉澱物,只需要將酒放在常溫的地方,當溫度升高時,一般而言積澱物會溶於水中,那麼這種白酒才是可以繼續飲用的,口感也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另一種情況就是,這種酒是酒精酒,主要用食用酒精、香料勾兌的,這種酒雜質太多,不夠純凈,加上勾調的香料質量不好,那麼酒體中可能就會出現不明的絮狀物,那麼這種酒就不能喝了,因為它變渾濁,有絮狀物,就不會消失,那是雜質,不能再飲用了。
所以如果你的白酒是因為低溫而形成的絮狀物,是可以飲用的,如果是自己形成的,那最好慎用,爺爺說:「這幾天天熱,我提前一天拿出來了,想著喝之前冰一冰,所以就放到冰箱裡了,原來沉澱物是這樣來的,那我就放一會再喝」,其實白酒中如果出現沉澱物,大家也不要著急,根據這兩種情況,選擇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