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白夜行》於18年11月首演,本次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已經是第三輪演出了。
《白夜行》是東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女主角唐澤雪穗和男主角桐原亮司因為小時候的一場殺人案,而走向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
小說以他人的視角敘述,側重推理和懸疑,以冷靜深沉的筆觸帶領讀者撥開迷霧,去探尋案件的真相。在小說中,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絲毫沒有過交流,但從細節的拼湊和笹垣警官的推理中,我們可以猜測出兩人絕望的感情,給讀著留下了非常大的想像空間。
小說中,唐澤雪穗曾表達了有一道光照亮她人生的黑夜。
那麼,她心裡的那道光是亮司嗎? 小說中留了很多幻想餘地,而音樂劇版《白夜行》直接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
音樂劇《白夜行》便在此基礎上,將故事內核提煉出來,情節簡化處理,以一種更適合音樂劇的表達方式加以呈現。
原作中深埋的感情線被音樂劇拎出來當做了主要情節。這或許是音樂劇這一體裁先天決定的,而這與日劇與電影的改編策略也相類似。音樂劇版將小說中直到最後才揭曉的包袱在上半場結束前就抖落開來,在下半場中更側重對雪穗和亮司感情的描畫。
主題音樂《白夜行》響起,在雪穗和亮司反覆演唱 「永遠有我」 中,劇情達到高潮。下半場,亮司的獨唱明顯增多,兩人的情感更加外化。亮司剪紙時,「它就是美麗的小世界,就好像我愛的人一直在我身邊」,深情而又絕望,讓小說中一直生活在暗處,孤獨陰沉的亮司似乎觸碰到了陽光的邊緣。「在白夜中牽手行走」的感情被外化成了一種情緒,體現在歌曲和舞台布景中,並且隨著劇情的展開逐漸加深,原作中悲涼而厚重的感情被極盡渲染。
因而觀看音樂劇版時,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兩人的情感而非懸疑。 這是音樂劇的長處,也是短處。歌曲偏向抒情而非敘事,因而劇作只能選取清晰的故事主線。笹垣警官的作用被弱化,在推理上至關重要的支線被砍掉,使得原作中一環扣一環,拼湊細節尋找真相的緊張感消失殆盡。
原作是第三人視角,而音樂劇則是從雪穗和亮司的視角敘述,弱化了推理,但將人物塑造得更加立體,吸引觀眾的從撲朔迷離的推理,變成了極致的人物和人物關係。唐澤雪穗憑著自己極具欺騙性的清純外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桐原亮司是備受歡迎的美強慘人設,被雪穗捕獲了靈魂,最終為他踏上犯罪的不歸路最終跌入深淵。兩人幾乎從不見面,但如同槍蝦和蝦虎魚一樣互利共生。這樣的設定多少有點山崩地裂,至死不渝的變態感。
所以,儘管他們做了那麼多的壞事,在觀眾心中卻不是壞人。
相反地,他們做的事與童年的遭遇,讓兩人的牽絆以絕望加持,更添美感。同時,相比於原作,音樂劇版的雪穗和亮司的作惡有了更明確的動機。童年的遭遇讓雪穗胸懷著巨大的恨,認為這些都是命運欠她的,所以她要「讓夢想都實現,來償還命運欠我的一切」。在殺死養母后,雪穗唱出「野草好不容易抓住陽光,怎麼能重來」,不擇手段逃離童年的夢魘。為此,雪穗步步為營。
相比之下,亮司是被動和糾結的。對於桐原亮司來說,當他害了江利子後,他唱出 「今夜我是否又荒唐,無辜的女孩被我傷」 ,當雪穗讓亮司傷害美佳時,他與雪穗激烈的爭吵。我們能直觀的感受到亮司內心的掙扎和痛苦。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故事將筆墨都集中在雪穗和亮司身上,而忽略了其他人物的塑造。「丑角」松浦的塑造固然很受觀眾歡迎,但笹垣警官在原作中便欠缺的行為動機沒有加以補足,其他人物的形象也偏於符號化。
原作中,雪穗和亮司的童年遭遇在結尾才揭曉,音樂劇版本則在中間便揭曉,並將這深入骨髓的陰影一再加以強調。這一場景在舞台上並不露骨,但始作俑者桐原洋介的貪婪的笑容還是讓人毛骨悚然。上半場結尾時童年雪穗、亮司與成年雪穗、亮司的跨時空對話,以及亮司內心父親陰影的外化等都是如此。對於雪穗,舞台上雪穗越來越瘋狂的行為,屢次閃爍的照相機,都是童年經歷對她傷害的影射。他們窮極一生與心魔對抗,最終卻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舞台上的這些表達都在強調: 惡魔不會因為你還小就放過你,傷害可能一生都會如影隨形。改編上的這一處理,與當下的社會問題相呼應。幾月前,韓國素媛案的罪犯趙斗淳刑滿出獄,一時間輿論譁然。同時,隨著新聞傳播的便利,越來越多的同類和相似案件被曝光和披露。有調查顯示,受害者最小3歲,而加害者最大88歲。親人,朋友甚至父母都可能成為加害人。近年來,這一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音樂劇版《白夜行》將這一問題直接置於台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音樂劇版《白夜行》選取了一個適合於音樂劇改編的角度,將故事加以提煉,與音樂相得益彰。雖然,推理部分的弱化對於很多原著粉來說會有些失望,但感情部分的放大或許能填補很多讀者的遺憾。
看完這個故事,很久都不能從這段絕望的感情中抽離。
如果時光能倒流……
沒有如果,因為當小亮司看到雪穗受到傷害時,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劇終-
雨亭
一隻仰望星空的小白羊
落筆於12月27日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觀劇後
2021年1月23日完稿
配圖為劇照
來源劇照
經授權使用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評·舞台劇《迴廊亭殺人回憶》 | 因為長得丑所以註定悲劇嗎?
眾人談·戲劇在特殊時期的策略 | 線上和現場,挑戰或機會
聊·《斷手斯城》 | 困在自己信念感里的人是偏執狂嗎
評·專屬版《寶島一村》 | 北海的冰化了,春天來了
聊·《阿波羅尼亞》 | 是時候在小酒館來看一場酣暢淋漓的音樂劇演出了
精緻地進劇場 | 我在觀看歌劇演出前,通常會做哪些準備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 桑吉加
張晉浩 |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林懷民 | 蔣瑞徵 | 黃俊達
《偽君子》 | 《安魂曲》中文版 | 《手提箱裡的死狗》
《夜半鼓聲》 | 《禿頭歌女》 | 《奧賽羅》
大劇場版《枕頭人》 | 當代劇場版《等待果陀》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8AVOncBuNNrjOWzIX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