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還不會說話的寶寶,ta的任何需求都需要媽媽去猜一番。
比如,寶寶哭時,媽媽們會先想究竟是餓了、尿了、需要抱抱了,還是其他什麼呢?經過多次摸索之後,自然會得到一些經驗。
最近,時常有媽媽在後台提類似的問題:怎麼才能知道寶寶是不是吃飽了呢?
大家都知道要按需喂養,可當寶寶真正不吃時,又開始擔心ta沒吃飽,總想方設法讓ta多吃幾口。
餓著孩子當然不好,可是吃太多過度喂養了危害會更大。
母乳喂養,奶量能自動調節,寶寶體重一般不會增長過快。如果人工喂養寶寶,則比較容易過度喂養,使寶寶體重增長過快。寶寶嬰兒期過胖,成年後易患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成年慢性疾病。所以不是寶寶越胖越好,體重增長適當才是最好的喂養效果。
這裡還不得不提醒一下各位媽媽,寶寶的胃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大。
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也就大概在7~13ml,類似於一顆豌豆;3~6天,大概是30~60ml;大概一個月的時候,大概才能吃100ml左右。就是因為胃太小了,所以寶寶要頻繁吃奶,也因為胃太小了,所以要少吃一點。
怎麼判斷呢?媽媽們需要掌握一項技能——
寶寶有沒有吃飽,看這幾個小細節
01、吃完奶後微笑
寶寶在吃奶的時候,如果沒有人打擾他,他會非常專心,發出有節奏的吮吸聲,同時伴隨吞咽聲音。吃飽了後,會微笑,似乎看周圍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如果吃完不一會兒又要吃,又或者咬著奶頭不放,則說明沒吃飽。
02、繼續喂時緊閉嘴巴
有時候,媽媽擔心寶寶吃奶的時間短,沒吃飽,但怎麼喂ta都緊閉嘴巴。其實,也有可能是因為吃飽了。
03、不吃奶,開始打瞌睡
吃飽就睡,是寶寶最享受的生活狀態。大部分時候,寶寶吃飽後,不一會兒就會甜甜地睡著,直到ta餓了後,才會哭鬧著醒來找奶吃。
04、把頭從乳房或奶瓶旁移開
有的媽媽認為這是寶寶厭奶了,更是擔心ta沒吃飽會餓著,其實,只要寶寶的精神狀態好,短時間內吃奶少也沒關係。另外,寶寶吃飽了也會有這種情況!
其他方面
除了以上的這些小細節能簡單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外,細心的媽媽還應該看看下面這幾個方面:
吃奶量
如果寶寶吃奶能維持3小時一次,可以根據每次吃奶量,計算一天的吃奶量。一般1-3個月的寶寶每天的奶量為500毫升-750毫升,分8次,每次為60毫升-90毫升。每個寶寶吃奶量不盡相同,應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但是,媽媽們要注意,寶寶的奶量並不是隨著月齡增加而增加的。
1~2個月的寶寶,每日大概500毫升-750毫升;2-3個月寶寶大概900毫升;3-6個月寶寶保持在1000毫升以內;6-7個月寶寶大概700毫升;7-11個月寶寶不低於500毫升;11-12個月寶寶不應該低於250毫升。
哺乳次數
出生1~2月的嬰兒每天哺乳應6~10次,3個月的嬰兒大概喂8次,如少於以上次數,則說明母乳不夠。
關於吃奶量和哺乳次數,媽媽們也不要太過糾結於具體的數字。隨著生長,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越來越強,吃奶量也許不增,還有可能減少,同時排便量和次數也會減少,只要各方面都顯示正常,吃奶量不重要,生長最重要。
排便情況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一天6次以上的小便,說明吃奶量是足夠的;每天3~6次不等的大便,呈糊狀,也說明吃奶量足夠,但如果沒吃飽,大便次數減少,稀薄、發綠,又或者排出量少,則說明母乳不夠。
睡眠情況
2個月以內的寶寶,吃飽之後能自動放開乳頭,安睡2~3個小時;規律喂養的寶寶,吃飽後,能安睡3~4個小時。
體重變化
新生寶寶第1個月體重增加約720~750克,第2個月增加約600克;如果增長少於500克,說明母乳不夠,又或者有其他疾病因素。
媽媽乳房變化
寶寶吃飽後,媽媽會明顯感覺到乳房排空,輕微下垂。
如果寶寶吃奶之後,還經常咂嘴、時常煩躁不安、不高興又或者把頭湊向媽媽的乳房,那就說明還沒有吃飽,媽媽可以再喂點。
許多事情都一樣,當你覺得困擾時,其實是沒有掌握方法。很多時候,寶寶們通過一些小動作在傳遞著訴求,讀懂了他們的「語言」,以後帶娃也就能輕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