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兒媽媽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佳寶期末考試考砸了,媽媽問起原因來,佳寶藉口說,同桌總和她說話影響了她複習。程露假期作業不會做,向媽媽抱怨說,這些題目多數是沒學過的,怎麼會做?常凱起床晚了,上幼兒園遲到了,還怪爸爸開車太磨嘰,不會見縫插針。
各位家長是不是經常遇到自己的孩子犯錯後,先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去找一些明眼人一看就是藉口的理由呢?這不是推卸自己的責任嗎?總是找藉口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會有擔當的,對於犯錯找藉口的孩子,家長們一旦發現之後,一定要特別小心,及時幫助孩子改正這個不好的毛病是當務之急。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犯錯後不是立刻承認錯誤,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各種看似完全不靠譜的理由呢?從心理學上講,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本能反應,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一個小小藉口,可能會為孩子的內心贏得同情,但背後卻是隱藏著更為深刻的動機,比如,害怕被責罰、維護自己幼小心靈的自尊等等。其實,在更深層次,還可能與家長的行為有關。
一、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拒不承認錯誤,可能跟家長的行為有關
1、家長有找藉口的習慣
個別家長經歷了太多的人情世故,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認知模式,經常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在孩子面前會表現出來,比如,孩子小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家長可能會做出打地面的動作,責怪地面不平將孩子絆倒。孩子將碗打碎了,媽媽會責怪爸爸洗碗沒有擦乾淨,還有水,孩子手滑拿不穩。類似這些不是藉口的藉口,孩子見多了,也是會依葫蘆畫瓢的。
2、孩子犯錯後不承擔後果
家長對於孩子早先的錯誤沒有清晰的認識,即使孩子犯了錯誤,家長也沒有採取相應的對策加以制止或者懲罰,給孩子形成即便犯了錯誤也無妨的錯覺,甚至還可以找一個不大不小的理由搪塞過去,無疑給孩子某種心理暗示,有了錯也無事,反正沒有後果可以承擔,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為自己的行為而找藉口了。
3、家長懲罰手段太過嚴厲
孩子難免會犯錯,有些小錯,家長要適當地責備孩子,比如,孩子做錯題了,家長一是要讓幫助孩子尋找導致錯誤的原因,二是要按照事先約定罰孩子多做幾道題。若是不加分析地責備孩子「笨」,就會讓孩子意識到,犯錯直接承認要承擔太重的後果,而孩子也是有趨利避害心理的,因此,下一次犯錯後,孩子會為自己尋找認為恰當的理由來推卸自己的責任。
其實,多數孩子在犯了錯誤後,也是心虛的,他們也是有想改正自己錯誤的心理活動的,但在一系列內心活動和外部力量的助推下,造成了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麼,孩子犯錯後不能痛快地承認錯誤,他們在擔心什麼呢?
二、孩子犯錯後不承認錯誤,他們在擔心什麼?
1、擔心更大的責罰
就如前文所言,孩子之前吃過類似的虧,本來很聽話地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家長不是和孩子傾心交流,而是不問青紅皂白地對孩子橫加指責,劈頭蓋臉一頓責罵,孩子就會在心裡想,承認錯誤是挨罵,還不如不承認錯誤,找個理由,沒準還能躲過被罵的結局呢。
2、經濟上無法承受
若孩子在外面犯了錯,需要承擔一些經濟上的責任,而孩子手頭是沒有多少經濟來源的,向家長索要,不但會帶來金錢上的損失,還可能承受皮肉之苦,為了減少自己所可能遭受的「罪」,那不如乾脆就一抗到底,不加承認了。
3、孩子缺乏被保護欲
孩子做錯事後,內心也是複雜的、矛盾的,既想承認錯誤獲得家長的諒解,又擔心被更猛烈的指責而覆蓋,因此,在孩子幼小的內心中,缺少了一種被保護的安全感,沒有了安全感,他們看不到承認錯誤後光明的一面,也就有了想推卸責任的內心驅動。
每位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身體健康,而面對成長過程中的錯誤,也希望從小就加以糾正、改進,避免小錯累積成大錯而遺憾終生。家長在教育拒不承認錯誤的孩子時,避免講一堆大道理,孩子最不愛聽的就是空洞的道理,家長可以採取的方式就是「恩威兼施」,用句通俗的話就是「胡蘿蔔加大棒」,既讓孩子意識到犯錯自己要承擔後果,又要以甜言蜜語安慰孩子,避免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過度的傷害。
三、家長學會恩威兼施,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
1、事先建立規矩,獎罰分明
其實,家中和學校、幼兒園一樣,也是應該有規矩的,在孩子懂事之後,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說明,讓孩子明白,自由也是相對的,在一定的規矩下的自由才是今後進入到社會中的普遍現象,犯了錯之後,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應該一視同仁,接受事先規定好的懲罰,比如,多幹家務、牆角站立、不能吃零食等等。
2、主動承認錯誤,值得獎勵
若孩子犯錯後,有了承認錯誤的主動性,家長要適可而止,一方面要肯定孩子主動認錯的行為,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孩子犯錯後應該承擔的後果,不能將兩者混淆。本來孩子對於是非觀的意識就是模模糊糊,家長此時就應該就事論事,將事情分門別類地講明白,並且確保孩子是真心地接受批評,吸取教訓。
3、一事一議,教給孩子錯在哪裡
孩子犯錯後,最擔心家長舊事重提了,所以,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注意一事一議。先警告孩子錯事的後果和嚴重性,警示孩子今後要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再給孩子講解那樣做為啥是錯誤的,讓孩子在顧及到後果的同時,提升意識,汲取教訓。
家長們上班後,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對於成長中的孩子而言,具有同樣的道理。家長們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知道,沒有不犯錯的人,做錯事沒關係,而做錯事後怎麼做,就體現出一個人的素養來了。當寧澤濤在里約奧運會上因成績不佳接受記者採訪時,沒有顧左右而言他,而是直接承認自己當時的水平已經發揮出來,沒有其它原因,這麼耿直地承認自己的不足,反而為自己贏得了好感。因此,家長不給孩子找藉口,孩子逐漸養成能擔當的性格,是今後家長和孩子們要一起面對的課題。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孩子犯錯在所難免,問題是,孩子犯錯後,您是怎麼做的呢?只有恰當的方式才能使孩子在錯誤中接受教訓,更好地成長,您的經驗沒準兒會幫助到更多的家長,歡迎您積極留言,並參與討論交流。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