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渝高鐵南陽東站這個網紅車站,了解一下

2019-12-04     耶路撒冷的火車司機

12月1日,鄭阜高鐵和鄭渝高鐵鄭州至襄陽段正式開通運營。在進一步完善區域高鐵路網結構,加快形成河南「米」字形高鐵格局同時,一座座造型優美的高鐵站房也正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由鐵五院設計的鄭渝高鐵南陽東站更是吸引了眾多關注,成為當地的「網紅車站」。

南陽東站坐落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隨著鄭渝高鐵鄭州至襄陽段的開通運營,南陽東站以及周邊高鐵片區的綜合性交通樞紐也面向廣大市民開放使用,通車首日客流量達5.9萬人次,南陽結束了無高鐵的歷史。

南陽東站是目前國內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最大規模線側式站房,同時也是鄭渝線路上單體規模最大的站房。站房總規模為3台7線,建築面積40000㎡,雨棚面積16148㎡。站房長244m,寬56m,建築高度24.4m。站房設計提取「臥龍騰飛,伏牛奮進」為文化理念。南陽頭枕伏牛,足蹬江漢,自古雄踞於中原大地,長江、黃河之間,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孕育了眾多華夏歷史名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臥龍先生」諸葛亮,與秀美南陽產生了深厚的文化淵源。同時,南陽東站作為新建高鐵片區的核心啟動區,期望未來城市的發展在高鐵片區驅動下呈現經濟騰飛之勢。

綜合一體化的規劃布局,綜合組織站前多種交通模式,共同形成南陽東站綜合性交通樞紐。站前廣場景觀以折線型的中央廣場鋪裝構圖,象徵了萬水千山彙集於此,並為鐵路旅客帶來更強的導向性,同時暗喻了龍行天下,臥於南陽之勢。另外站前廣場南北兩側的公共運輸樞紐設施設計,以簡潔明快的體量,形成站前左右對稱的空間布局,在造型設計與立面形象塑造中,延續空間主體站房立面飄逸的橫向元素「祥雲」構圖,配合純粹的玻璃幕牆,交相輝映虛實相間,充分打造主體臥龍騰飛之態。兩者相得益彰共同營造臥龍騰飛,祥瑞南陽的整體畫面。

站房整體空間形態契合功能布局,通過連綿、蜿蜒的形體展現臥龍的姿態,形成簡潔大氣的外觀,塑造城市門戶。形體設計上緊扣「騰龍、祥雲」,中間的拱形與兩側舒展、飄逸的水平線條勾勒出屋頂形態,以此形成獨具特色的天際線,同時又表達出臥龍騰飛姿態。類比於同等規模的線側式站房,首次創新性的實現了站前平台全覆蓋設計,使得旅客獲得了更為舒適的乘降體驗。

站房內部空間設計延續外部空間文化表達,候車大廳吊頂空間以「梭形」天窗為核心,象徵了「孔明燈」的形象,寓意美好的「思念祝福」。輔以曲線構圖,營造流動的形雲,襯托候車大廳中部依次橫向排開的6盞梭形天窗,漂浮在雲端,成為候車大廳的核心性景觀,同時也是對站房臥龍文化的主要體現。此外南北兩側內置兩個中庭的文化片牆,分別雕刻了諸葛亮《出師表》和李白《南都行》著名書法作品。

與此同時,鐵五院還設計了鄭阜高鐵鄢陵站和西華站。

鄢陵作為中國花木之鄉,鄭阜高鐵鄢陵站的設計別具一格,車站建築形體緊扣設計理念「花開鄢陵」,融入花木生長的自然形態,將花木生長時的自然曲線作為設計母題。

建築中央出挑的大屋頂兩側柱子就像兩束巨型花束,由下到上逐漸打開,與鄢陵當地花卉苗木種植特色相契合,表現鄢陵綠色、生態的旅遊城市氣質。

西華站以「舞韻西華」為設計主題,站房整體輪廓猶如一個大寫的「西」字,婀娜的姿態仿佛在翩翩起舞,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該站房整體設計以「舞韻西華」為設計主題,融入女媧飛舞時的優美身姿,造型柔美靈動,整體採用兩側形體承托屋頂的造型形式,一種承托感、力量感呈現在眼前,契合了西華當地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宛」留天下客,高鐵站房作為一座公共運輸建築,同時也是對外彰顯城市文化的窗口,開通首日匯聚了大量市民前來參觀體驗,成為了一個個走紅的「打卡聖地」,這也是設計師們最為欣慰的一件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0I0zm4BMH2_cNUgRU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