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月。
二百五十天。
Sir沒忘,但Sir總害怕自己會忘。
幸好,它助我們銘記——
在一起
現今最好的抗疫劇沒有之一。
抗疫劇難拍嗎?
難。
畢竟這是一次距離我們最近,輻射範圍最廣的全人類災難。
拍出感人的抗疫劇難嗎?
更難。
即使全民戰疫本就是不可思議的人類文明高光,它留下的感人瞬間,太多太多。
但我們還需要一隻磨礪真實的眼睛。
《在一起》做到了。
全明星陣容,兩集一個故事。
不討好誰,不歌頌誰,也不貶低誰。
美的,丑的,一併收入眼底。
於是當初我們經歷過那近距離的恐慌、憤怒、振奮。
以影像的形式,雙倍奉還。
真實,自有千鈞之力。
01
院長
全民性恐慌。
還記得嗎?
所有人盯著電視、手機上的滾動新聞。
刷一條,心揪一下。
2019年12月,武漢發現不明病毒。
12月27日,武漢開始上報反常病例。
12月31日,國家衛健委第一批專家組到武漢,當日通報27例「病毒性」肺炎。
1月11日,通報感染41例肺炎病人,出現首個死亡病例。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在焦點訪談中首次確定病毒「人傳人」。
1月23日,武漢封城。
1月21日,累計確診440例, 死亡9例。
1月28日,累計確診5974例,死亡132例,超過非典。
2月28日,累計確診79389例,死亡2838例。
3月28日,累計確診82360例,死亡3306例
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標誌著中國階段性戰勝了疫情。
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從悄悄出現的反常病例,到確定「人傳人」,以及史無前例的千萬級人口城市封城。
感染人數一周增長十倍,一個月翻七番。
未知、恐懼、絕望、糾結。
歷歷在目。
《在一起》,就是切入這些時間線的縫隙,從不同的側面,展現這場「全民抗疫」的鬥爭。
第一個故事,《生命的拐點》。
第一批挺身而出的勇士。
2019年12月底,作為傳染病專科醫院的武漢江漢醫院收治了幾名轉院而來的特殊病人。
他們普遍發熱,渾身乏力,還伴有乾咳的症狀。
送院後很快從輕症轉為重症,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等症狀。
肺部有陰影,但無法確定病因。
怎麼回事?
還沒來得及思考,警報拉響。
類似患者越來越多。
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引起了院長譚松林(周一圍 飾)的警惕。
但他也沒見過這陣仗啊。
不能等了。
請回半退休的老院長張漢清(張嘉益 飾),召回所有休假的醫護人員,全力應對。
經歷過非典,參加過援非抗擊伊波拉的老院長,第一時間意識到:
這不是巧合。
而是一場疫情爆發的先兆。
憑藉經驗,老院長直接接管了工作。
下死命令:
1、這是烈性傳染,醫護人員統一按最高標準防護。
2、建立隔離區,全力收治各醫院轉院的病患。
3、盡力籌措醫療物資,向上級部門通報病情,請求援助。
所有人都還未重視疫情時,老院長和江漢醫院的醫護人員,搶先參戰。
放在平時,這應該能順利執行。
現在?
12月底,全國人民還沉浸在跨年的喜悅。
再過倆月,又是春節。
誰也不敢把百姓生活那道閘,拉下來。
國家疾控中心,遲遲不下定論。
所有人都有疑惑:
會不會是小題大做,過於興師動眾?
《在一起》沒有忽略這特殊節點的混亂。
每一個事後看來萬分慶幸的決定,在當時都要面對激烈的質疑。
地方領導。
專家會議上表態支持,但嘴上還是一口一個「快過年了」。
老院長好不容易拉下臉,爭取到物資。
然後就順利了?
解決章程上的問題後,還要解決「人」。
醫院高層。
如現任院長譚松林,必須顧及醫院的營收和醫患關係。
人員不夠,儀器不夠,可其他醫院一直往這裡送病人。
繼續沖?還是自保?
誰也不肯讓步。
現院長建議停止接受轉院病人,考慮保護好自己醫院的人,保證持續作戰。
老院長反對:
如果專科醫院都拒收,那些綜合醫院更沒能力,疫情擴散的風險更大。
沖,當然有種。
可自保,需要更大勇氣。
眼下狀態瀕臨崩潰:
江漢醫院的醫生護士,因為病人數量激增,加上每天必須穿防護服,連日下來,早已精疲力竭。
這算好的。
一聽說有烈性傳染病,普通護工、保安、後勤,紛紛離職。
醫院只能動員家屬親自上陣,安保,送飯,掃地……
最難過的,還是病人的不理解。
他們也沒遇到過。
小小的感冒發燒,憑什麼隔離,手上一堆工作咋辦?
有個鏡頭讓Sir心痛。
有的病人忍受不了。
醫護人員還在一旁加油鼓勁。
但接下來,生命卻毫不留情地在ICU里消失。
一次又一次。
救助者也無能為力。
治病的,得病的,政府、百姓、醫院……
各方都走到最焦灼,最混沌的臨界點。
說是戰爭,真的一點不誇張。
而且這是一場註定孤獨的死戰。
早期參戰,使疫情在武漢的爆發和擴散降低了至少一個量級,為之後的全面抗疫站好了第一班崗。
代價?
包括院長譚松林在內,有多名醫護人員被感染住院,甚至犧牲。
《在一起》的第一個故事,展現的是抗疫初期的實際景象,主要角色幾乎都有原型。
江漢醫院,即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整場疫情的風眼。
老院長,即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在家人出現感染的情況下,他沒有一刻鬆懈,幾乎全程參與抗疫。
疫情之後,也和鍾南山院士一道,被授予「人民英雄」的稱號。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
張定宇還是一名漸凍症患者。
他是最應該去過退休生活,受到保護的人。
但他選擇站出來,還走上前線,即使是一瘸一拐,顫顫巍巍。
誰也不是天生英雄。
只是當心懷天下成為習慣,那個「英雄」的開關,時刻準備著。
02
擺渡人
風暴之外。
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被捲入旋渦?
開場:
傳染病科主任陸曼琦(譚卓 飾)和老公在周末一起看兒子擊劍比賽。
老院長張漢清在戶外騎車,鍛鍊身體。
狀態切換,就一個電話。
疫情爆發沒有給任何人緩衝時間。
醫生不得不延誤早早定下的婚期,護士不得不長期和家人兩地分居。
院長譚松林,因為擔心傳染家人,和同為護士的妻子天天住車裡,靠點外賣度日。
注意兩人臉上深深的口罩痕。
第二個故事《擺渡人》,群像範圍無限擴大。
一個有趣細節。
第一個故事裡給譚松林夫婦送外賣的小哥。
正是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辜勇(雷佳音 飾)。
看他的裝束,挺滑稽——
口罩上面,用游泳鏡當護目鏡。
他就像一面鏡子,開闊了觀察的視角。
疫情當前,普通人面對怎樣的手足無措?
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間,又建立起了多麼強大的聯盟?
外賣騎手辜勇和妻子(張靜初 飾)一同在武漢打工。
平時他送外賣,偶爾也開滴滴,妻子做直播,生活也算有滋有味。
12月底,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考慮春節回家買票的事,想著要往家裡帶什麼年貨。
直到消息傳出:疫情爆發、人傳人、封城。
作為外賣騎手,跟隨他的視角,《在一起》重現了疫情封城期間的武漢眾生相。
街道上空無一人。
小區散發著消毒水味。
城,是禁區;家,變孤島。
這個城市,急需擺渡人。
頂著妻子的埋怨,辜勇發現了這份工作在掙錢之外的意義。
給困在家中的普通人帶去希望。
開車,騎電動,甚至走路。
幫忙跑腿,買肉,買菜,買藥,買口罩,送信,送快遞……
後來免費開車接送醫生護士。
為什麼甘願冒風險?
也不是什麼家國情義,樂善好施。
純粹因為,他見識到什麼叫真正的人間慘劇:
有天,當辜勇上門送藥,家裡只有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女孩。
父親因感染被送院治療,奶奶因為醫院的床位不夠,只能在家慢慢熬。
可就在辜勇上門前,奶奶咽氣。
藥,用不著了。
還沒來得及悲傷,下一個困難又到。
殯儀館拉屍體的車太緊張,得明天才能來……
生命的重量,好像正在被分攤得越來越低。
還有一幕,辜勇去醫院送藥。
一個環視鏡頭。
Sir看得脊背發涼:
沒口罩,沒床位,哭聲、嘶吼、吵鬧從各個角落發出。
科幻片里的末日。
這一刻似乎就在身邊。
劇中這個鏡頭瞬間安靜得只剩下喘息聲
《在一起》是一部獻禮劇。
可它「獻禮」的對象,並不針對某些宏大的概念。
而是每一個在疫情中留下過痕跡的人。
痛苦和悲劇,不迴避。
而是始終堅信,在悲劇之中,人性的善,能帶來勝利希望。
正如八個月前的每一個武漢人。
有人給在醫院奮戰的醫護人員點外賣加餐。
而收到外賣的武漢市民,會給辜勇提供自家的梨湯,互祝平安。
他們都沒有名字。
可當善意交互,最終會匯聚成河。
劇中,大街小巷,響徹同一個聲音:
武漢加油!
現實中,已經沒人再喊。
但這四個字始終在我們心裡迴蕩。
03
在一起
坦白說,Sir對抗疫劇最高的期待。
人性。
極端事態下,擠壓出黑白之間的灰色,才是疫情留給我們最刻骨銘心的價值。
沒想到,《在一起》真敢往這裡挖。
疫情爆發之後,即便醫院,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萬眾一心。
崩潰是常有的事情。
我也是個人
我也累
我還想兒子,還想回家呢
誰還不能委屈了
在《擺渡人》這一集裡,出現了更加刺痛感的角色。
倪妮飾演的小護士平小安。
她想臨陣脫逃。
辜勇送她回家,她卻在車上情緒失控,爆發。
身邊人不斷倒下,而自己的防護設備又遠遠不足。
她也是人,也有父母家人需要照顧。
沒辦法去直面疫情的恐怖與死亡。
她就是每一個疫情中的「普通人」的寫照。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辜勇妻子身上。
注意妻子對辜勇的評價:
逞能。
一個普普通通的外賣小哥,硬是想當大英雄,把自己的安危和家人的關心置之度外。
不是逞能是什麼?
真不是。
角色名,不是孤勇,不是顧勇,是「辜勇」。
背棄、辜負勇氣。
別不相信。
每一個平凡人加入抗疫的動機,就來自一份「自責」。
不能像醫生護士那般在一線奮戰。
目睹同胞犧牲的無能為力。
所以,他們不得不去做一些事,近乎本能般。
現實中的「辜勇」,4位疫情最嚴重時期的「擺渡人」,也在採訪中坦誠:
其實我們乾的都很簡單,只是想讓大家的出行更方便一點。這次的經歷讓我知道沒有誰的工作是微不足道。
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
當辜勇在沉重的疫情面前,開始體會到使命感時。
他同為外賣員的小夥伴,卻代表另一個維度:
頂著疫情幹活,是有目的的。
收入更高,獲得尊敬,還能認識更多漂亮小姐姐……
因為他很清楚——
疫情之後,自己一定會被淡忘。
Sir認為這就是《在一起》最包容的態度:
不再去苛責人性的任何一種可能。
那也是人性中,「善」的可能性。
這世界有聖人般的勇氣和奉獻需要歌頌;亦有隨處可見怯懦、自私和功利需要去關切。
當全國各省支援武漢的車輛徐徐駛入。
辜勇,和他不那麼勇敢的同伴。
還是站在了一起。
兩個外賣員站在空無一人的高速路口,同時喊出「武漢加油」。
《在一起》就是扒開那些真實的血肉,展現人性中不一樣的紋理。
讓你相信——
人和人可以不一樣,但在某些時刻,可以眾志成城。
劇集目前只播四集。
按照慣例,Sir會留下一些觀望的空間。
可看到剩下故事裡要展現的那些人:
毅然決然輾轉幾百公里返回武漢加入戰疫的一線醫護;
首批支援武漢的業界大牛醫生。
24小時清查聚集疫情的疾控中心流調員的破案故事。
火神山醫院的ICU大管家。
以及,人見人愛的大連小伙武漢奇遇記。
你知道了。
這裡沒有固定模板的「楷模」。
它要裝下的,是所有不一樣顏色的閃光。
這些人在一起。
我們在一起。
終究驅散陰霾。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xsz8nQBd8y1i3sJG5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