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村村道】 紫雲懂桑村:強基建興產業助脫貧

2020-03-14     亞魯紫雲



近日,記者走進紫雲自治縣火花鎮懂桑村,實地了解懂桑村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懂桑村正積極強化基礎建設、發展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懂桑村位於紫雲自治縣西南部,東抵松山鎮,西抵關坪村,南抵禾弘村,北接平寨村,距紫雲縣城26公里,全村有納入組、喜然組、喜凱組、上懂桑組、下懂桑組、落瓦組、二屯組、者蘇屯組、浪風關組共10個村民小組,全村總人口399戶1859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7戶1196人,曾經是貧困發生率高達64.3%的深度貧困村。

「自我們懂桑村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在駐村第一書記的帶領下,通過村支兩委、網格長、作戰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從基礎建設到產業發展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村已脫貧238戶1143人,貧困發生率從64.3%下降到目前的2.8%,現僅有未脫貧戶19戶53人。」懂桑村村支書、村主任韋元亮介紹說。

「自脫貧攻堅以後,懂桑村從水、電、道路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韋元亮說。


經過2019年飲水工程項目的實施,2019年9月底懂桑村全村飲水安全得到了保障,自來水家家入戶,解決了全村的飲水困難問題。懂桑村村民表示,「以後再也不用拿著扁擔、水桶挑水吃,輕輕一擰水龍頭,就用上了乾淨清潔的自來水。」

「前幾年電壓不穩,有的農戶在家裡用電飯鍋煮飯會有煮不熟的現象,原因是電壓不夠,常常聽到村民們抱怨的聲音。」懂桑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小宇告訴記者,為了解決我們懂桑村電壓不穩定現象,在2018年村裡就新增2台小型變壓器,解決了村民小組用電不穩定現象。

與此同時,在駐村工作隊及村支兩委的努力,申請到了2018年財政一事一議項目在懂桑村者蘇屯組、浪風關組安裝了100盞太陽能路燈,2019年在村內其他組安裝79盞太陽能路燈,路燈的安裝點亮了村莊,照亮了黑夜。


同時,在全村10個村民小組實施組組通工程,對全部通組路實施硬化,修建通組路9條,累計26.8公里,通組路的暢通方便了全村399戶1859人。

據了解,懂桑村共有耕地1801畝,其中水田有1547畝,平均海拔630米,全年降雨量達1300mm,水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3℃,年日照時數1400h,無霜期達320天以上。

「依託良好的環境優勢,和光照充足、水源充沛等自然資源,以及本地農戶長期以來種植水稻的歷史,且火花大米在當地享有口碑,所以我們通過多番開會商討決定集體種植大米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同一品種的優質大米。」劉小宇說。

種植精品優質大米項目由20萬元扶貧資金入股紫雲自治縣懂桑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主要以加工精品大米和銷售為主,目前由村統一種植的大米有120畝,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營,村合作社統一提供種子、技術,並組織農戶種植,貧困戶出動勞動力自己種植,自主管理施肥,並採收,村合作社以高於當地市場價1毛錢的價格回收。


2019年優質大米項目產大米8萬多斤,在中航平台等渠道銷售,以4元/斤至4.5元/斤的價格銷售,目前銷售額達33萬元。該項目利益聯結懂桑村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73戶已脫貧,6戶25人未脫貧,優質大米種植可助每戶每年增收600元以上。


懂桑村除了發展優質大米產業,還發展精品水果種植,在者蘇屯組、浪風關組種植4000餘畝的火花冰脆李,「我們的冰脆李主要銷售渠道有紫雲縣城、貴陽、四川、重慶、成都、湖南等城市。」劉小宇說,目前冰脆李掛果有2800餘畝,可帶動種植戶每年每戶平均增收6000元以上。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胡家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xB-2XAB3uTiws8KCz-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