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天內兩次爆發,比太陽還亮1100倍,清朝乾隆所見的亮星被找到

2019-11-28     宇宙印象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57期 在一個月之前,距離地球300多光年的米拉變星亮度達到了最高點,雖然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但是你還是可以用肉眼看見它的身影,還是很明亮的。在1779年,米拉變星的亮度出乎意料地達到了巔峰,這個亮度可以和畢宿五相媲美,其亮度是太陽亮度的1100倍,這就是清朝乾隆所見的亮星,如今我們已經找到它,並且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米拉變星是一種雙星變星,當它與另一顆恆星發生掩星時,它的亮度會變暗。

英仙座星座中的大陵五也屬於此類變星。宇宙中存在著很多不同的恆星,但像變星這種既可以規律地改變亮度,又可以不按規律來進行亮度變化的恆星,是天文學家關注的目標。還有一種變星本身自帶光變特徵,它可以在顏色、光譜等變化中產生物理波動。它們運行的速度,也可能會受到自身對流、膨脹以及收縮頻率的影響。此類變星大部分的變化規律都是有跡可循的,當然也有一部分仍然被神秘的面紗所籠罩。位於鯨魚座的米拉變星很早就被古人觀測到,在古希臘人的眼裡, 米拉變星還有很震撼的傳說。雖然鯨魚座星座都是由那些較昏暗的恆星組成,但它在天空中的面積非常之大。

觀測米拉變星從16世紀就開始

1596年8月,米拉變星被一個德國業餘天文學家所發現,他將米拉歸於三等恆星(等級代表亮度,等級越低亮度越高)。經過幾周的觀測,米拉的亮度在幾周內又增加了,隨後開始變暗持續了數周。該時期,李時珍才剛寫完本草綱目不久。

天文學家認為這是一顆新星,或者是恆星表面發生的爆發現象。1638年,米拉變星再次出現,這次發現它的是荷蘭的天文學家,他對這顆變星進行了長達11個月的觀測,在這個階段中,米拉的亮度一直在發生著變化。天文學家認為這並不是一顆新星,因為新星不會二次出現爆發,但具體是什麼,還有待觀測。1662年,波蘭天文學家將這顆恆星命名為神奇的米拉。

米拉變星亮度變化的周期為332天,在這個周期中,它會以極快的速度達到亮度最高點,這個速度是它變暗速度的兩倍。在亮度最暗時,它的亮度比我們肉眼可見最微弱的恆星還要暗15倍。通常情況下,米拉亮度的最高點為三等,是太陽亮度的250倍。

距離地球非常遙遠

米拉變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是300多光年,本體呈紅色,天文學家用肉眼就可以對它進行觀測。現代天文觀測技術顯示,該變星的體積是太陽直徑的400至500倍,但質量只有太陽的兩倍,所以它的密度非常小,可以說它是一個真空的恆星。變星米拉是由兩顆恆星組成的,米拉A使我們用肉眼就可以觀測到的紅色恆星,它的膨脹收縮都是有規律的。天文學家在1918年時,猜測米拉B是又小又暗的白矮星,1923年才出現在里克天文台的視野中,直到1997年才被哈勃望遠鏡拍攝到圖片。

根據對圖片的分析,天文學家發現它的直徑只有太陽的三分之一,但它的質量卻是太陽的3300倍。變星米拉A和變星米拉B是一對雙星系統,米拉B從米拉A中獲取物質,它們之間的距離為105億公里。美國宇航局在2003年時發射的星系演化探測器,拍攝到米拉尾部有著一根長達13光年的尾巴,並且只能通過紫外波段的觀測才能看見它的存在,這讓天文學家感到很驚訝。

進入21世紀後,變星米拉的周期變化越來越不尋常,在10月22日,它的亮度達到了正2.2,這是最大值的兩倍,而本周已經下降到正3.5,這亮度只是一個月前的三分之一,但它還是能夠用肉眼觀測到。接下來的時間,它還會持續變暗。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x3St24BMH2_cNUgWf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