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寒潮來襲,北京出現大風降溫天氣,一段外賣員推著電瓶車在大風中寸步難行的視頻在網上熱傳。據悉,視頻發生當時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有6級左右偏北風,陣風9級左右,局地有揚沙。
這段視頻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惡劣天氣到底該不該點外賣的討論。不少網友對外賣小哥表示非常心疼,呼籲惡劣天氣時儘量不點外賣。但也有網友表示,這是外賣員的工作性質所致,如果平台沒有關閉,且外賣小哥選擇接單,「難道惡劣天氣就應該所有人集體不訂外賣,讓外賣小哥沒錢賺?」
還有網友認為,「惡劣天氣該不該點外賣」話題的焦點,應該放在如何提升外賣送餐員為代表的戶外勞動者的薪資待遇以及安全保障上。
那麼,惡劣天氣來襲,勞動者該不該外出工作?用人單位是否應該給予相應的假期或者補貼?誰來保障勞動者「風雨中的權益」?
國家層面暫無相關法律規定
今年8月,超強颱風「利奇馬」席捲上海,一名40歲的外賣送餐員騎電瓶車送外賣,由於道路積水過深,他為了送外賣強行駛入,造成電瓶漏電,不慎觸電,送到醫院搶救室時,已沒有生命體徵。
這一事件觸痛了許多人的神經,人們對於惡劣天氣下該不該外出工作的關注和討論,折射出極端天氣下勞動保護的不足。「沒有全國性法律規定當出現惡劣天氣時,用人單位應當給員工放假或發放補貼。」上海匯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洪桂彬解釋道。
「夏天高溫時發高溫津貼。怎麼冬天刮大風、下大雪時就沒啥動靜呢?」一位正在清掃落葉的北京環衛工人向記者表示。
考慮到勞動者在惡劣天氣下戶外作業存在的勞動風險,洪桂彬認為有必要從國家層面健全極端天氣下的勞動保護制度,保障戶外勞動者的身心安全。
部分省市曾頒布地方性法規
記者檢索發現,針對極端天氣的用工管理規定,散落於部分省市出台的政策中。
如2014年1月8日,上海市就應對極端天氣停課安排和誤工處理公布實施意見(2019年8月進行修訂),明確當發布氣象災害紅色預警,除政府機關和直接保障城市運行的企事業單位外,其他用人單位可採取臨時停產、停工、停業等措施;職工因氣象災害紅色預警造成誤工的,用人單位不得作遲到、缺勤處理,不得扣減工資福利,不得用法定假日、休息日作補償,不得以此理由對誤工者給予紀律處分或解除勞動關係等。
再如,2015年浙江寧波發文,當地一旦出現大氣重污染「紅色預警」,用人單位就要避免安排勞動者戶外作業。對必須連續作業的崗位,用人單位除需向勞動者提供口罩等防護用品外,還需按日給予相當於上月日平均工資的補貼,否則將被處罰。
同時,還有一些針對特殊天氣的勞動者保護措施,比如湖北武漢交警2014年開始領取每月50元的「霧霾津貼」。
戶外勞動保障,探索更多可能
有網友建議,「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了,何不在冰雪或颱風天氣使用智能設備,減少勞動者戶外作業的時間,降低勞動風險」。
2018年7月25日,美團推出無人配送開放平台,將自動駕駛技術運用到外賣配送。
美團無人配送車在雄安開展無人配送試運營。圖片來源:新華網
近年來,多功能遠程高炮噴霧機,鏟車、掃雪機、鏟雪機、吹雪機等除雪「神器」也開始應用於多地的環衛作業。
環衛職工手持吹雪機清理積雪。圖片來源:北京環衛
此外,在全國總工會的大力倡導下,各級工會建起一大批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讓勞動者「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根據全國總工會2019年4月公布的數據,2016年以來,各級工會採取各種方式建設站點2.22萬個,累計投入資金3億多元,服務戶外勞動者群體300多萬人。
工會愛心驛站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tdkh24BMH2_cNUgaO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