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對中國農事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四立,作為四季的起點,給予古時農耕人四季轉換、耕收有序的意義。立春預示著萬物復甦,立夏代表農作物進入快速生長期,立秋則預告豐收季節的到來,而立冬則表明冬天來了,萬物收藏,勞作了一年的種地人該休息一下了!立冬這個節氣一般在每年陽曆的11月7號或者8號,立冬過後,大家是不是都以為農村的農活都忙得差不多了,就等著過冬了?其實農村現在這3種農活正是緊趕慢趕時,有的還非常累人,一起來看看吧!
1.冬灌
在北方,立冬前後,農民要給地里放水,稱為冬灌。冬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農業生產活動,直接影響來年莊稼的收成。北方的冬天比較寒冷,立冬以後不久氣溫就會降到零度以下,農民要趕在凍土之前完成灌溉,所以灌溉期很短。再加上有的地方的鄉鎮,整個鎮都共用一條灌溉渠,大家約定俗成,先從下游開始灌溉,所以冬灌期非常忙碌。很多人白天排不上隊,就拿著手電筒在夜裡灌溉。
冬灌好處多多,一是可以儲水保墒,在冬季是土壤表面形成一層凍土層,有效防止水分的蒸發。這樣即使來年春旱也能保證土壤里有足夠的水分,降低春旱的影響。二是可以疏鬆土壤,土質經過凍結然後消凍這個過程會起到疏鬆土質的作用。三是可以有效地減輕病蟲危害,經過冬灌,再經過一個冬季的冷凍,地表的蟲卵會被凍死。另外也會加速腐化地里的殘枝敗葉,增加土壤的肥力。
一般情況下,冬灌前要先秋翻土地,由於秋翻的土地不是非常平整,所以在冬灌的時候人要去即使疏導,一來保證土地不使土地灌溉均勻;二來防止灌溉的時候漫了別人的地。所以冬灌不僅累人,而且非常耗時,一塊不到兩畝的地,不包括翻耕土地,只灌水疏導就要花三個多小時。
2.做腌菜、乾菜
相對於春、夏、秋三季,冬季農村自家的菜園子就沒有那麼多時令蔬菜了,這個時候腌菜和乾菜就上場了。趁著現在菜蔬還豐盛、便宜的時候,家家戶戶的女主人,像準備過冬的小松鼠一樣,開始忙碌著做腌菜、曬乾菜了。最常見的食材就有蘿蔔、茄子、豆角、白菜、辣椒、大頭菜等,我們那裡腌菜的做法是先將菜洗凈,開水一焯就放入瓮中,加鹽、花椒、茴香等佐料,葉子上面放一塊壓菜石。經發酵後,便成了清淡可口的酸菜。隨吃隨取,非常方便。乾菜的做法就更簡單了,把蔬菜煮熟以後曬乾,乾燥儲存即可。
3.割晚稻
在南方,晚稻差不多這個時候成熟,說起割稻子,相信農村長大的孩子都深有體會。稻子成熟的時候,天還沒亮就要往田裡趕,大人抬著大型打穀機,小孩拿著鐮刀,到了田裡就開始忙活起來。那時候我們割稻子是用鐮刀割的,彎腰,抓一把稻穀,割下來放一邊。積累好一大捆後,大人就會拿去打穀機里把稻穀打下來,原來的打穀機都是人工腳踩的,上面手拿稻穀翻來覆去,下面用腳使勁踩,就這樣稻穗上的穀子被一粒一粒地打下來,然後裝籮筐里擔回家。
雖然這些事看著並不難,但是你這樣彎著腰忙活一天,回到家裡你會累到只想躺著。而且水稻表面會有很毛躁的東西,我們那裡形容為「灰」,碰到身上會讓你奇癢無比,再加上貓著腰,扎在稻叢里又悶又熱,整個過程非常酸爽,相信割過稻子的朋友都難以忘懷。
你的家鄉現在正在忙什麼呢?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