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航超Model 3,後驅布局,簡約風,大眾ID.3要鬧哪樣?

2019-09-10     汽車觀察者1885

新LOGO,新序列,新平台,大眾ID.3終於在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登台,雖然對於國內而言,大眾並不是沒有新能源車型,例如朗逸純電、e-golf等等,但相比ID系列上述車型還僅僅是MEB平台首次初探,真正MEB平台首款純電動就是這款ID.3。



相比那些自主品牌性能還比不上國產大眾純電系列,ID.3終於實現了性能翻身,1ST特別版具備420公里續航,另外兩款則是標準版330公里續航,長續航版本則是550公里續航,且這一續航里程都在WLTP計算規則下得出的續航成績,換算成國內NEDC續航測試短、中、長續航成績相當於410公里、500公里、630公里,可見這一續航成績已經不僅超越國內自主品牌,更是超過了Model 3長續航版本能力。



買電動車,除了續航下一話題肯定要落在充電身上,雖然ID.3受限於成本並不BT像保時捷Taycan那樣直接引入200kw充電樁,但100kw充電樁還是能在30分鐘內為1ST充值290公里的續航里程,可見大眾這樣的設置顯然是為了更多國家升級充電柱成本考量,並且全球各個國家電力供應情況大眾也顯然考慮進去了。



回歸到產品本身,MEB平台在ID.3上做出了演化,首先電池部分同大多電動車一樣集成在地板之上,三電系統還是位於前機艙,但不同的是這款ID.3將電機布置於後軸,這樣做不僅可以帶50:50完美車身配重,後驅形式帶來的優異操控感覺讓人很容易就能回想起寶馬1系的風光。



大眾在ID系列首款車型打造上自然也花費了更多功夫,雖然ID.3仍舊是一台標準緊湊級兩箱,但可以明顯看出ID.3擁有比高爾夫家族更加短的前懸與後懸,這麼做不僅能提升軸距帶來更寬大的內部空間表現,同時車輛循跡性也更為優秀。




得益於電動車動力系統的輕鬆布局,ID.3在設計上似乎回歸了高爾夫6時代的輝煌,被取消掉的傳統中網由一條一字型鍍鉻裝飾使左右兩側頗具魔幻色彩的頭燈組連接在了一起,同時配合大眾最新平面化設計的LOGO,前機蓋俯衝角度更大,這樣做很好的提升了前部視覺中心。




側面造型ID.3繼承了高爾夫家族的特色,粗壯的C柱設計與高爾夫如出一轍,可見大眾在緊湊車研發上未來還將遵循高爾夫家族的發展套路,不變的永遠不變。



尾部看點並沒有車頭部分強,但可以肯定的是ID.3還是比高爾夫8先行一步,未來高爾夫8代推出以後也將遵循這一設計思路。



內飾部分大眾終於不再古板了,但ID.3換來的卻是簡約的一面,除了大眾最新通用式方向盤,大眾在儀表以及中控屏設計上都採用了懸浮式設計,同時換擋操作被集成在儀表版,而空調操作則是集中在人機互動螢幕下方。



不愧是大眾,這次模塊化設計在ID.3上更有登峰造極之勢,畢竟涉及到駕車操作部分只剩下兩塊螢幕以及方向盤,因此未來大眾將上的ID車型只需要圍繞內飾設計以及外殼設計就OK了,其餘部分皆為通用款。

不管怎麼說,這次大眾ID系列憋了這麼久才發布,其創新理念以及車輛性能還是頗具實力的,尤其面對廉價化的特斯拉Model 3,ID.3未來售價表現恐怕也要避免與特斯拉發生正面衝突,另一方面,如今江淮大眾已經悄悄成立2年,這部ID.3恐怕將成為其首款下線車型,看著歐版車型性能,再看看南北大眾純電動,現有車型還是不推薦用戶購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pmBG20BJleJMoPMunt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