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青色之城呼和浩特,探秘磚雕藝術精品著稱的「五塔寺」

2020-11-03     Uni旅圖

原標題:漫步青色之城呼和浩特,探秘磚雕藝術精品著稱的「五塔寺」

在講五塔寺之前有必要說說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蒙語意為青色的城市,這座草原城市的建立要從一位巾幗英雄三娘子說起。

三娘子為蒙古土默特部重要首領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後裔,達延汗孫。阿勒坦汗,又「阿拉坦汗」、明史稱「俺答汗」的王妃。本名鍾金哈屯(蒙語高貴顯赫的意思),公元1550年,出生於瓦剌奇喇古特(土爾扈特)部落,其父哲恆阿哈為部落首領。三娘子天生麗質、聰慧過人,長大後,能文能武、胸襟開闊、通達事務。後來,瓦剌奇喇古特部落與阿拉坦汗(也稱俺答汗)聯姻,20芳齡的三娘子嫁給了阿拉坦汗,成了王妃。

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舊有的大板升城的基礎上,重新建立了一個城市,因為周圍的山是青色的,而且城牆也是用青色的磚石砌成的,所以用蒙古語命名為「庫庫和屯」,意為青城。其中「庫庫」是青色的意思,「和屯」是城市的意思。所以庫庫和屯的意思即為青城。又因庫庫和屯城為蒙古俺答汗歸順明朝後所建,所以被漢族人稱為歸化城。長城沿線的人們稱庫庫和屯城為三娘子城。清朝初年,三娘子城因戰亂而被焚燒,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人們重建了庫庫和屯城,在原城外增築了一道外城,包圍了原城東、南、西三面,即新歸化城。後又在距新歸化城2.5公里處另建一座駐防城,命名綏遠城。

清朝末年,清政府將歸化城和綏遠城合併,稱為歸綏城。其中綏遠城主要是駐防軍營,歸化城內則聚居著老百姓。新中國成立後,於1954年3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遷至歸綏,然後於4月25日將歸綏改名為「呼和浩特」(這也是蒙古語庫庫和屯的轉音)。

大召寺廣場阿勒坦汗塑像

大召寺廣場阿勒坦汗塑像

五塔寺原名慈燈寺,是小召的屬廟。

五塔寺位於呼和浩特市舊城東南部,原名金剛座舍利寶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為五塔寺。五塔原為喇嘛召廟慈燈寺內的一座重要建築,建於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後來慈燈寺敗落,寺宇塌毀,唯遺五塔巍然獨立。因五塔凌雲挺秀,很遠處都能望見,讓人們認為塔下仍存一寺,因此數百年來由五塔苦撐著寺的門面,後來人們就稱五塔為「五塔寺」。(搜狗百科)

據說,當年清朝政府要修建新城,也就是綏遠城,但是遭到了舊城(歸化城)喇嘛們的反對。最後,喇嘛們進行了妥協,但是要求修建一座「新召」來平衡風水,這也是「慈燈寺」(五塔寺)的由來。也有傳呼和浩特的五塔寺(慈燈寺)很可能就是仿照北京真覺寺(五塔)建造而成。

寶塔建築結構主要由金剛座和上部五個方形舍利寶塔構成。這種形式的佛塔在中國出現較晚,也比較罕見。塔為磚石結構,通高約13米,平面呈長方形。造型優美,比例嚴謹,在建築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塔身外面飾以雕刻塗釉加工預製的琉璃磚,在邊緣和轉角處鑲以白色條石,光彩的琉璃用於受光強烈的桃檐和塔剎,作重點裝飾。(搜狗百科)

該塔建造在台基上的長方形金剛座,下面是須彌座,束腰部分是磚雕獅、象、法輪、金翅鳥、和金剛杵等圖案花紋;座身下部鑲嵌蒙、藏、梵三種文字所書的金剛經文,字體非常工整,刻工講究、細緻;上半部分是千佛龕,龕有一個佛像坐著,兩旁為寶瓶柱,龕上為梵文六個字的真言,南面正中開著券門,門旁是四大天王。

透過外圍砌牆孔洞看到的精美磚雕圖案

券門上方有蒙、漢、藏三種文字寫成的「金剛座舍利寶塔」匾額,門內有一塊標識上寫:任何人在此咒下經過,將可帶來平安好運。(可惜疫情期間不開放)

左右四大天王磚雕,圖案精美

塔門內東西兩角有通往座頂的樓梯,(出於保護古蹟的原因,不再允許遊客登塔。)出口處為一方形攢尖亭;五座舍利小塔位於亭子的北邊,最中間的舍利小塔為七層出檐,四隅的舍利小塔為五層出檐。

舍利小塔為五層出檐,五座塔身上均鑲嵌有佛像、菩提樹、景雲等磚雕。

金剛座舍利寶塔的塔身上下布滿了佛教題材的雕刻,浮雕佛像就達1560尊,從第二層到第七層的檐下為各種姿態的鎦金佛像,共計1119尊。所有的雕繪充滿了強烈的宗教色彩和氣氛,具有很深的象徵性和隱喻性。

據說塔身的每六坐佛像是一個輪迴

在金剛座舍利寶塔背面(即北面)的照壁上嵌有3幅精細的線雕刻石——蒙文「天文圖」、「六道輪迴圖」、「須彌山分布圖」,其中以「蒙古天文圖石刻」最為珍貴,是研究天文學史的重要資料。

金剛薩綞殿

大殿展覽的內容是《呼和浩特召廟文化》,「召」藏語裡寺廟的意思,內蒙古某些地區把寺廟叫作「召」。

金剛亥母

藏傳佛教有名的空行母,其形象特殊一面兩臂,全身成紅色,面如少女,頭部側面有一個豬頭,三目圓睜,右手持刀,左手持骷髏碗,全身不著衣。

金剛薩綞

又名金剛持、金剛手、普賢。意譯為「勇猛大士」,其名號有通有別,通者指一切持金剛杵的尊者,別者專指金剛薩綞,為普賢菩薩的「教令輪身」,形象為「菩薩裝」,頭戴五佛冠,跏趺端坐,身色潔白,右手持五智金剛杵安放在胸前。

不知名佛像

手持轉經筒

甘珠爾

藏文大藏經兩個組成部分之一,「甘珠爾」意為佛語部。袞葛多吉編訂,編訂於十四世紀後葉。包括顯、密經律,共有七類經典,即:戒律、般若、華嚴、寶積、經集、涅盤、密乘。

法器

五塔寺南門進入不收門票,門口身份證登記即可,如果對雕刻藝術與藏傳佛教有興趣的話,值得一游。景區屬小眾遊人不多,地方不大,但卻是真跡!

圖文:王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pfokXUB2uKmW_kORz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