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上開始流行以古文來講述和記錄新冠肺炎。文辭優雅,令人震撼。
從古至今,人類遭遇了無數的瘟疫。
這種惡性的傳染病,幾乎在每個世紀都會出現。每一次,都是真實版「死神來了」。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真實被歷史記錄下來的疫情,是怎樣的?
瘟疫在中國史料中早有記載。如《周禮·天官·冢宰》記載:「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
《呂氏春秋·季春紀》還記載了:「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
可見兩千年前,人們就已經意識到,瘟疫的發生和異常的氣候有關。
另外,《黃帝內經》記載:「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民病溫疫,疵廢。風生,民病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干引飲。」
指出瘟疫有流行性、傳染性、臨床表現相似、發病與氣候有關等特點。這說明古人對於瘟疫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體系。
范曄在《後漢書》中記載: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
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陳琳、應瑒、劉楨一時俱逝。
曹植在《說疫氣》中記載: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癘氣流行,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
這瘟疫來得霸道,大家便把瘟疫和鬼神聯繫起來,曹植知道了很是無語。
其實,瘟疫剛爆發時,地方官就不敢怠慢,趕緊將這事報告給了朝廷。但讓人失望的是,朝廷腐敗不堪,國家也正陷在戰爭的泥潭裡,根本顧不上老百姓的死活,以至瘟疫爆發的地區死傷慘重。
據史料記載,從漢桓帝劉志,至漢獻帝劉協的七十餘年中,足足記載了17次疫病流行。
在瘟疫肆虐的這數十年,軍閥混戰、政治混亂,人們一面要面對天災,一面要面對人禍。老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極度困苦。
曹操見到這般慘狀,忍不住寫下《蒿里行》: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就連當時的名醫張仲景也說,自己家族的人口,三分之二死於此。
大家可以腦補一下,這是一幅怎樣慘絕人寰的景象。
根據中國中醫研究院最新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鑑》,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
每一場瘟疫都差不多要了當時朝廷的半條命,而明朝末年爆發的瘟疫,甚至是明朝崩潰的直接原因。
崇禎年間,全國大旱,糧食緊缺,人和老鼠都急需食物。於是,大批老鼠闖入人類的生活空間尋找食物,隨之而來的就是鼠疫。同時,難民的流動又將鼠疫傳到整個國家。
於是就有了史書上的記載,崇禎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凶。廣平府大飢疫,人相食。京師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開封府陽武縣死者十九,滅絕者無數。榮陽,民死不隔戶,三月路無人行。
著名醫學家吳有性在《瘟疫論·原序》記載:崇禎辛已(1641年),疫氣流行,山東、浙省、南北兩直,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闔門傳染。
當時這場鼠疫傳播性很強,幾乎是一人傳染,全家去世。「闔門皆歿」的場景時有發生,一家人連收屍的都找不到。
有一個叫吳彥升的官員,剛準備去溫州赴任,他的一個僕人死了。他命另一僕人去棺材店買棺材,結果久久不見回來,後來發現竟然死在了棺材店裡。
有一對新婚夫婦,婚禮之後,夫婦坐於帳中很久沒有出來,打開帳子一看,夫婦兩人已經死於床的兩頭。
還有兩個小偷準備去因為鼠疫而死絕的富翁家偷東西,一個剛上房梁就死了,一個剛拿起裝東西的包裹,手還保持著拿包裹的姿勢,人就死了。
足以可見,當年的鼠疫威力有多大。
崇禎十九年四月,鼠疫已經傳到了北京,至京城每天死人上萬,每天運送棺材出城的隊伍都會造成堵塞。有一個統計數字,這場大疫奪走20萬北京人的性命,而北京城當時的人口,估計在80萬到100萬。
這場鼠疫,北京、天津、江南地區無一倖免,死者無數。直接造成明朝華北和江南人口銳減,稅銀和糧食收入銳減,軍隊非戰鬥損失巨大,人民體質虛弱。讓僅有10萬披甲的滿清,輕易就征服了中國關內地區。
經歷這次乾旱、鼠疫、饑荒,還伴隨著天花蝗災的折磨,中國的人口減少了約四五千萬,清朝順治8年,全國也僅有1036萬壯年男丁。
而當時的社會,對於這些天災,根本無能為力。統治更迭換代中,本來就戰爭不斷,誰都自身難保。最後拯救人們的,只有天氣。
相比之下,現在讓我們出不了門的新型肺炎,完全就是個弟弟。因為我們國泰民安!因為我們上下一心!因為全國的兄弟姐妹,都會幫我們共渡難關!因為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在為了大家的安全同病毒以命相搏!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現在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