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低地雨林來說,這是充滿色彩的一年,這是「豐收的一年」,數十種樹木同時生產豐盛的花朵,水果和種子。自四月以來,樹冠一直是由黃色,橙色和紅色與綠色對映而成的絢麗馬賽克。然而,上次出現此景象已經是5年前了。
對於保護主義者來說,這次不尋常的事件也帶來了一個忙碌的時刻:他們有機會從瀕臨滅絕的樹木上收集種子,從而可以保護物種。上個月一個潮濕的星期六早上,有10個人走進這個公園,尋找龍腦香科的種子,龍腦香科是由400多種物種組成的種群,這些物種在許多東南亞雨林中占主導地位。當團隊的領隊注意到一棵參天大樹時,他用砍刀將其砍倒,並看到裸露的米色木料。他說:「聞起來像還未成熟的椰子汁。」他將樹確定為瀕危物種紅柳安(東南亞名貴樹種)。
該小組成員主要來自熱帶雨林保護與研究中心(TRCRC),Burhanuddin在該中心管理一個苗圃,計劃打造「瀕危樹木活化石」 ,收集名貴瀕危的樹種。該中心已在加里曼丹島建立了一個占地224公頃的園區;下一個園區面積比這個大兩倍,地點擬定在馬來西亞半島。這些園區將為未來的造林項目培植並提供瀕危樹種,並為科學家對名貴古樹開展研究提供機會。該中心執行董事David說,TRCRC的總部始於吉隆坡,其研究焦點為龍腦香科樹種,因為它們是「受到最嚴重危害,最難保存的植物」。
例如,龍腦香科 (Dipterocarpaceae) 是東南亞熱帶植物區系中的一個優勢科,屬於古熱帶物種,分布於亞洲及非洲熱帶。龍腦香科植物由於其自身特殊的生物生態學特徵導致其繁殖或發育機制缺陷,但在加里曼丹島一些熱帶雨林中,它們占冠層的80%。這些硬木可以長到100米,是伐木工人的最愛。由於 20 世紀50-60 年代大面積種植橡膠、香蕉、菠蘿、荔枝等熱帶水果,使得鄉土樹種龍腦香科植物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棲息地破碎意味著現存的樹木可能遭受近親繁殖,這可能導致樹種無法正常發芽。馬來西亞森林研究所在2010年發布的一份「紅色名單」將馬來西亞半島165個植物分類單元中的92個列為受威脅物種。
總部位於羅馬的研究組織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的克里斯·凱特爾說,通過建立保護區來保龍腦香科樹種很困難,因為它們可能分散得很廣,科學家也不可能將其種子庫凍結。該樹種必須在幾天內發芽,否則就會死亡。收集獲取足夠的種子需要極大的耐心。龍腦香科樹種在結果過程中會產生樹種,間隔時間為3至10年,這期間伴隨著該地區厄爾尼諾現象發生,這意味著東南亞地區會處於乾旱狀態。
在2019年播種的2個月中,TRCRC小組在此地收集了7種樹皮的16,000種龍腦香科種子,相比之下,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全年的種子為26,000種。在森林外的苗圃,研究小組剝去了種子的外殼,修剪了葉子,並將兩者都種在了種子培植床上,它們長成2米長的幼樹後,將從苗圃移到現存的收藏館中。
為了尋找珍貴種子,該小組還徵募了馬來西亞的土著人民,他們對森林的了解遠勝於專家。在上個月的尋找中,研究人員訪問了Jahai部落的一個村莊,一個叫扎姆里的人帶領苗圃經理Mohamed來到他的小屋。扎姆里在前一周收取了40公斤種子,這令專家興奮不已。專家說,小組將會很快教村民在他們的村莊經營苗圃。
TRCRC的方法稱為遷地保護,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方法。馬來西亞森林研究所長期以來一直在馬來西亞半島上進行龍腦香科樹種的活體採集,加里曼丹島的林業部門也已建立了相關的採集項目。執行董事David說,TRCRC已採取了額外的步驟來保護野生龍腦香的遺傳多樣性。對於某個區域中的每個物種,研究人員會從相距至少300米的五棵單獨的樹木中收集種子。 (對於非常稀有的物種,距離可能會更短。)
並非所有人都相信需要所有這些努力。馬來西亞森林保護科學家科林說,馬來西亞大多數龍腦香科樹種已經在保護區內,或是管理良好的森林地點得到保護。他說:「與遷地保護的辦法相比,這些策略使我們能夠更大比例實現樹種的遺傳多樣性。」
實際上,當地林業局森林研究中心的負責人說,重點應該放在拯救現有森林瀕危樹種上,TRCRC的策略「僅對稀有和極度瀕危的龍腦香科樹種有意義。」 他補充說,但其數量可能比某些科學家已知的的要少。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對加里曼丹島的龍腦香科樹種的瀕危名錄的進行重新評估,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由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相關機構發布。
執行董事David同意保護森林和瀕危樹種的重要性。但是他說,馬來西亞雨林物種面臨的的壓力也使得遷地保護必不可少。他說,這些活的珍貴物種將成為重新造林的寶貴資源。
美國伊利諾州萊爾市莫頓植物園樹木科學中心的負責人也是該方法的熱情支持者。他說,最好有多種保護策略,他在幾年9月訪問了TRCRC。他說,「活著的瀕危樹種作為樣本將幫助科學家了解森林的遺傳多樣性,在種植或研究植物時,我們會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