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 1756 篇文章
門診來了一位中學生,因為打球時不慎致傷膝關節,當時並未在意,近一個月來仍然存在疼痛不適,並且經常在走路時出現關節「卡」住的現象。家人不放心這才來就診。經過檢查初步考慮半月板損傷。為了穩妥起見,給患者開了一張膝關節核磁檢查單。結果回報右膝外側盤狀半月板並損傷。向患者及家長交待病情時,家長表示:「半月板我經常聽說,盤狀半月板是什麼情況?還有不是半月形的半月板?」其實在門診經常會碰到一些膝關節疼痛、彈響的患者,經MRI檢查診斷為「盤狀半月板損傷」。
什麼是盤狀半月板?
盤狀半月板,顧名思義,它不像正常半月板呈月牙形,而是較正常的半月板大而厚,尤其是在體部呈盤狀因而得名。是半月板的一種形態異常,嚴格意義上講不能稱為半月板,而應稱為盤狀軟骨。
為什麼會出現盤狀半月板?
盤狀半月板的病因尚不清楚。有的學者認為是軟骨盤發育障礙造成的。也有人認為是出生後在幼兒時期逐漸發育形成的。
盤狀半月板在不同地區或種族之間發病率差異很大,東方人發生率高於歐美人。在歐美發病率不到1%。但在我國、韓國和日本則發生率很高,約占半月板手術數的26%~50%。男性多於女性,約為2~7∶1。發病多為青壯年,左右兩膝發病率相近。東方人多發生在外側半月板,而歐美人以內側多見。
有什麼危害?
盤狀半月板患者,未受傷前,多與常人無異,少數可在屈膝等活動時發現膝關節有彈響。多數患者是在膝關節受傷拍片時發現的。事實上這種半月板是「殘疾」半月板,運動中其發生撕裂的可能性較正常半月板大。
正常的半月板橫斷面呈楔形,可緊密填充在股骨髁的球狀面和脛骨平台的平面之間,配合關節囊起到穩定關節的作用。而盤狀軟骨則呈圓形、方形、盤形、腎形等不同的形狀。將股骨關節面和脛骨關節面完全隔開,不能起到正常半月板的楔形填充作用。
盤狀軟半月板較正常半月板寬大而厚,表面不光滑,有的邊緣附著堅固,因而在關節內活動受限,在活動過程中各種應力的作用下,極易受傷,發生磨損、變性或撕裂。而有些盤狀軟骨與關節囊的連接較為疏鬆,甚至在其後半部就與關節囊徹底分離沒有連接,以至於一些簡單的運動,如跑步等也有可能使得盤狀半月板離開原來的位置,卡到關節的前方導致膝蓋伸不直或者卡到關節的後方導致腿彎不下去,這種情況最多見於兒童。因此,如果發現小孩子的膝關節突然伸不直,要考慮到盤狀半月板損傷的可能性。
怎麼辦?
沒有症狀的盤狀半月板可以不需要任何治療,加強肌肉訓練,儘量避免損傷就可以了。有症狀的盤狀半月板應該儘快手術治療,也是唯一有效的辦法。
微創關節鏡下做半月板成形術,將盤狀軟骨修剪為近似正常半月板形態,這不僅能消除盤狀軟骨所產生的症狀和體徵,更重要的是保存了半月板傳導載荷的功能,使膝關節的生物力學狀態接近了正常狀態,能防止晚期退行性變。
作者:新疆軍區總醫院創傷骨科
郭樹章 主任醫師
延伸閱讀:
「春捂秋凍」您會「捂」嗎?
頻繁推拿按摩真的好嗎?
喝醋真的能軟化血管嗎?
「腿疼」為什麼要檢查「腰」呢?
坐骨神經痛您了解嗎?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達醫曉護"官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lHwfGwBvvf6VcSZqz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