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設計
Luftwerk Design
沉浸式設計近幾年興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它給人的感覺是科技、創新、大膽、氛圍濃厚的存在。
那將這種現代感十足的沉浸式設計與經典老房子結合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效果呢?
Luftwerk 是一個專注於沉浸式藝術創作的團隊,成立於 2007 年,他們使用投影視頻、投射陰影、創建自定義雕塑等方式,將光線、色彩整合到每個項目中。
Petra Bachmaier 和 Sean Gallero
Petra Bachmaier 和 Sean Gallero 作為團隊的靈魂人物,很擅長將光作為視覺元素,運用到各種建築當中。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一系列驚艷作品吧!
1
光之幾何
范斯沃斯住宅(密斯·凡·德·羅)
這個裝置是 Luftwerk 團隊和 MAS Studio 的總監兼建築師 Iker Gil 合作設計的,名為「光之幾何」。
於去年 10 月份在芝加哥第三屆建築雙年展期間展出。
裝置設在一室戶住宅里,這個住宅的來頭可不小,是 1951 年密斯·凡·德·羅為 Edith Farnsworth 設計的「范斯沃斯住宅」。
它被認為是現代主義風格的一座重要建築,並於 2006 年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地標。
而整個裝置就像是這個建築定位,將建築的各軸線交點通過光線向人們展示出來。
裝置中所用的設備是由 MasStudio 的 Gil 和 Luftwerk 設計的,雷射幾何顯示器的二代版本
設計師在住宅上投射了一道道紅色雷射,打造出幾何照明形式,讓人們能更具象的了解建築物與場地之間的關係。
紅色雷射散布在整個房屋中,使人沉浸在平靜和安寧的氛圍中,帶入對房子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
裝置的雷射形式有多種組合方式,有部分特別突出建築中的細節元素,讓房子內的每個角落都能不被忽視
光線將房屋內的牆面、柱子、天花板、地面,層層勾勒
為了讓裝置達到更好的沉浸效果,他們和巴塞隆納的聲音設計師 OriolTarragó 合作,從視覺到聲音的雙重襲擊,更深層次的表達了「光之幾何」對建築的探索。
因為房子坐落在河流附近,曾多次被洪水淹沒,為了表達這一歷史事件,設計師在住宅外部架設的水霧、光影和音響裝置。
盈盈裊裊的水汽散落在空氣中、地面上,加上燈光的渲染更顯意境。
「光之幾何」項目還對住宅及其背景環境進行了新的詮釋。河邊的樹也是被融入裝置內,表達出住宅與周圍地形和樹木之間的聯繫。
該裝置會一直展出到今年的1月5號。
視頻
2
INsite
范斯沃斯住宅(密斯·凡·德·羅)
其實早在 2014 年 Luftwerk 在「范斯沃斯住宅」內就設計過類似的燈光設計。
這個裝置名為「INsite」,設計師將催眠視頻與音樂結合,對房屋進行了視聽研究,造成多重感官的體驗。
Insite 所呈現的燈光效果一共有三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與建築結構大致呼應。
分別是:建築水平鋼筋房梁處、玻璃外牆以及巨大的建築內部空間。
室內將牆面作為螢幕,巧妙的將燈光融入其中。不停變化姿態的圖案,與房子形成互動,達到極佳的沉浸效果。
從遠處欣賞范斯沃斯住宅,在昏暗的場景中被籠罩在一片光的世界裡,像是漂浮在空中一般
黑白兩色的幾何形狀投射在建築的外牆,畫面極度舒適
3
光之幾何
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德國館(密斯·凡·德·羅)
這是由 FundacióMies van der Rohe 和 MAS Context 組織,Luftwerk 與 Iker Gil 合作設計的沉浸式藝術裝置。
裝置設在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德國館中。
這座建於 1929 年德國館(1986年重建),也是密斯·凡·德·羅的設計,它不僅是密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建築史上極為重要的經典之作。
整個建築採用了純粹、簡潔的空間和豐富的材質設計,傳遞出現代主義的建築思想。投射在室內的紅色雷射,都是精心編排的,為的就是使整個空間在視覺上更加立體。
紅色的雷射線條將建築網格化,再與 Oriol Tarrago 創作的音樂相呼應,以此作為媒介創建全面的沉浸式設計。
「光之幾何」還增強了材料的存在感,在經過不同材質的平面時,光線所呈現的狀態也有些許不同。比如:玻璃、瓷磚、金屬飾面等。
室外,投射的燈光倒映在水面,極具動態感
視頻
4
Fallingwater
流水別墅(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這座名為「流水別墅」的房子是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偉大的作品之一。
為了慶祝它建成 75 周年,Luftwerk 從 Wright 的有機建築原理中汲取了靈感,創作了這個大型視頻和聲音裝置。
流水別墅
安裝過程
裝置覆蓋了整個房子外立面,不停變化的圖形,在昏暗的空間內顯得更加絢麗,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個巨型舞台。
利用不斷變化的圖像,使建築、瀑布、綠植成為一個整體
搭配上 Owen Clayton Condon 創作的音樂,更加動感
視頻
5
Luminous Field
芝加哥千禧公園
除了給房子做裝置設計外,Luftwerk 還為公共裝置提供美輪美奐的燈光設計。
這個是位於芝加哥千禧公園的雲門 (Cloud Gate),又名大豆子。Luftwerk 使用投影對廣場的地磚進行映射,創建數字馬賽克的效果。
整個裝置的設計靈感是受義大利大理石地板和鑲嵌圖案的啟發,數字馬賽克也為作品增添了一層新的現代色彩。
燈光測試
安裝過程
夜晚當燈光打開,地面會出現大型圖案,人們在這萬花筒般的「地毯」上行走,安裝在腳下的傳感器就能夠迅速對來訪者做出反應。
每一次變化都極具藝術感
這個面向公眾的數字遊樂場,吸引了超過 65,000 名遊客前來參觀。
6
transLIT
芝加哥高架公園
這個裝置是專門為慶祝芝加哥的高架公園與公共步道 606 向公眾開放而設計的。
裝置名叫「TransLIT」,設計靈感是受到動植物的啟發。
設計師將「運動、色彩和光線」融為一體,並通過變換的燈光將這種理念展示到人們面前。
7
Parallel Perspectives
美國埃爾姆赫斯特美術館
這個裝置設在美國的埃爾姆赫斯特美術館,有包括靜態和動態的兩種形式。
設計師利用彩色亞克力面板和 LED 燈搭建了一個平行透視的空間,通過移動彩色面板可以改變空間的色彩,和投射在牆面上的幾何形狀,如同一個巨型萬花筒,為觀眾帶來絕妙的視覺體驗。
8
Linear Sky
堪薩斯城
這個名為線性天空的裝置,設在德國空軍 21 號天際線堪薩斯城入口的走廊處,當有人進入或離開時,牆面上 LED 燈的線條和顏色會不斷向外擴大,產生獨特的光學錯覺。
LED 的照明順序是受到堪薩斯城天空變化的色調得到的啟發,從不同的方向看顏色也會有所不同。
在這個狹窄的走廊中,變換的色彩使整個牆壁變得充實,給進入室內的人一個奇妙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