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探索訊 估計很多國人已經知道這條壞消息了,我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4月9日19時46分發射失利,導致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未能進入軌道,最終落回地球。這是我國進入2020年以來第二次航天發射失利,也是該型號研製以來的第四次失利。監測數據顯示,第一級和第二級火箭噴發正常,二級箭脫落正常,故障出在第三級火箭,我國專家正在火速排查中。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箭體為三級堆砌,標準型號CZ-3B,高54.8米,直徑3.35米,一級箭綁著4個液體火箭助推器,最大運載量為5100公斤。當然,後面的改進型和加強型,能將運載能力提高到5500公斤,運載能力僅次於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在航天領域,我國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是一款主打箭種,也是一種遠程箭種,能將太空飛行器送入地球同步軌道,太陽同步軌道,還有月球軌道。
對外界來說,長征三號乙主要應用於商業發射,用來開拓國際市場,展現東方大國風采。比如,1997年8月19日成功發射了阿吉拉2,讓菲律賓擁有第一顆發射升空衛星,同年10月16日,成功發射亞太之星2R,2007年5月,成功發射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第一個非洲同步通信衛星。2009年8月31日,成功發射帕拉帕同步衛星,它是印度尼西亞對地靜止通信衛星。
如今,長征三號乙火箭在全球範圍內影響力很大,在中國的航天事業方面也立下了汗馬功勞,屢建奇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和中國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比如在2013年12月2日,我國首個著陸月球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依靠長征三號乙火箭的巨大推力直接奔向月球,只用了10多天時間就切入月球軌道,要知道2019年著陸失敗印度月船2號和以色列的創世紀號奔月之路足足花了3個月時間。
自1996年成功研製以來,包括本次,總共進行了67次發射,成功63次,兩次完全失利,兩次局部失利。這次的失利讓發射成功率從95.45%降到94%。那麼2020年第二次長征火箭失利,會對對接下來航天任務有不利影響嗎?從影響角度來分析,3月16日長征七號改中型運載火箭發展失利再加上4月9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不管是對未來國際商業發射,還是國內接下來航天任務肯定都會產生一定不利影響,本來2020年就是一個多事之秋。
在接下來十年,我國多個航天任務實施時間安排得很滿,今年中旬火星探測器火星一號發射,要知道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約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如果錯過只有等2022年。如果沒有錯,火星一號的發射估計是用長征三號乙改型。今年底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明年的北斗衛星導航衛星發射,還有預計今年建造的中國空間站。
個人認為,在航天發射方面,我們要給中國航天留下更充足時間,更深理解,因為這些都是頂尖科技。而我國專家應,仔細分析每次發射失利原因,不斷地完善型號,讓同類錯誤不再出現,讓「中國長征」變成「世界長征」,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希望這次的失利能換取更多的航天成功。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ijMaXEBfwtFQPkd-3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