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能夠快速崛起,與國際產業轉移有著重要聯繫,當已開發國家將生產線轉移到中國之後,中國就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開始源源不斷地向世界輸送貨物,從而賺取資金。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國際產業轉移,一般都是有時間限制的,通常只能持續幾十年,因為通過幾十年的發展,當地經濟建設已經完善,這會使用工成本大幅提高,繼續使用當地勞動力,就不划算了。
所以在經濟建設完善之後,企業家們又會轉移生產線,將工廠轉移到用工成本更低的地方。據悉,在最近10年之內,越南便成為了企業家眼中的「香餑餑」,開始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由於我國產業被動轉移,越南最近10年賺慘了!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在2010年的時候,越南的進出口總金額僅為1570億美元,而到了2019年的時候,越南的進出口總金額就達到了5170億美元,翻了3倍多。
在最近幾年之內,越南的經濟增長速度都維持在6%左右,這說明越南確實是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熱門地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越南之外,印度也成為了許多企業家眼中的「香餑餑」,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就在印度建立了工廠,開始將部分產能移交給了印度。當然,這些轉移的產業,大多都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產業,如:紡織業和代工產業等等。
這些產業並不需要高級勞動力,普通的正常人在經過3個月培訓之後,便能成為一名熟練工。所以對企業家來說,用工成本低的地方,就是他們需要的地方。而與中國比起來,越南和印度的勞動力,就要相對廉價一些,現在請一個中國工人的錢,往往可以僱傭幾個越南工人和印度工人了。所以低端製造業外流(比如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業等),已經出現了趨勢,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低端製造業,會流向越南和印度等地區。
那麼問題來了,在面對低端製造業外流的問題時,我國應該採取怎麼樣的方法進行應對了?分析認為,在低端製造業外流之時,就是中國全面升級產業鏈之日,我們需要抓緊行動,對產業進行升級,打造更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將中國製造變成中國智造,只有掌握科技前沿技術,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