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支前的女英雄——記井陘縣辛莊鄉胡仁村婦救會主任王來金

2019-12-26     視窗在線


網絡配圖

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燕趙晚報刊發了《抗戰時期的井陘十一位模範婦女》。文章見報後,在社會上引發了尋覓十一位模範婦女的熱潮。其中的王來金是井陘縣辛莊鄉胡仁村人。

一、接近組織、光榮入黨

胡仁村位於井陘西北部深山區,三面懷山,南距井陘煤礦30華里,北與平山縣僅有觀音山相隔,有盤山道路相通,進退非常方便。1937年11月初,冀西特委派以孫雨培為主任、徐達本縣長召開全村群眾大會。宣布井陘縣抗日政府成立,並在所住的范聚長家大門口槐樹上豎起一面紅旗。工作團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救國政策,入戶發動與組織群眾抗日,組建抗日武裝,建立群眾團體組織。聽到宣傳的王來金,一下子覺得自己找到了生活的目標和方向,決心要為抗戰做實事、做好事。四分區女幹部梁青一來到胡仁村,王來金就不自覺地往縣政府跑,她主動協助梁青同志發動婦女開展支前工作,成立了婦救會,自己任主任。王來金逐步發展了陳丑妮、蘇二秀、印秀明、印呈祥、蘇毛妮等一些骨幹力量,積極配合縣政府宣傳抗戰政策,並參加做軍鞋、碾軍糧等支援前線工作。因表現突出,由梁青同志介紹,經組織批准,王來金、陳丑妮、蘇二秀、蘇毛妮4名同志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二、不懼勞累,模範支前

入黨後的婦救會主任王來金,,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抗戰時期,條件非常艱苦,由於經常連續戰鬥,部隊戰士的衣服、鞋子。被褥損壞非常嚴重。婦救會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為部隊做軍鞋、做衣服。做棉被。每當上級安排了做軍服任務,王來金總是自覺挑重擔,早早地安置老人、孩子,點著棉油燈在廚房裡夜戰,不僅想法設法完成自己的任務,還主動替家務重的其他姐妹們完成任務;遇到碾不完的軍糧,她利用晚上時間加班加點碾,推著石碾一圈一圈轉半宿,常常通宵達旦,一熬幾個通宵,以致落下紅眼的病根。她看著胡仁村婦救會順利完成了支前任務,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在她的帶動下,胡仁村出現了婆婆心疼兒媳婦主動做軍服、丈夫支持老婆連夜碾軍糧的景象,全村模範支前的濃厚氛圍得到路北縣政府領導的肯定。

三、忍辱負重,為黨奉獻

為了抗戰大業,王來金較長時間都是滿負荷工作著,甚至懷孕後有沒有減少工作量。1940年,她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剛滿十天,她毅然走出月房投入到工作中。由於經常外出執行任務,奶水不足以致孩子身體虛弱、常常患病。最難忘的是在一次外出執行任務時,由於出現突發情況,當天沒法趕回家裡照料孩子,隔夜歸來卻發現孩子已經病逝,第一個孩子兒子的不幸死亡,讓丈夫、家人心中悲痛,免不了責罵、埋怨王來金。但王來金強忍巨大的失子之痛和家人責罵,繼續為抗日工作奔波。在她的組織和帶動下,胡仁村多次被縣政府評為支前模範村,本人也多次受到表彰。

為了抗戰、為了革命,王來金失去了第一個兒子。她下定決心,等抗戰勝利了,一定給婆婆。給丈夫生更多的兒子。但是由於長期的勞累,加上未出滿月外出遭受風寒,王來金的身體一直得不到恢復,後來又生育1個女兒後,再也不能生育了。王來金忍辱負重,背負著一生遺憾,仍繼續無怨無悔地為黨和人民工作。解放後更是全力支持村生產建設,處處為全村婦女做表率,因事跡突出,多次受到上級表彰。1996年,王來金得到時任河北省委副書記李炳良、副省長陳立友的慰問。

(作者系井陘縣辛莊鄉政府程捧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f4zQW8BMH2_cNUgBz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