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度拖延症導致成績常年倒數第三的學渣,到逆襲為雙學位北大學霸——黃河清。
從年級倒數到保送北大
他究竟發現了什麼秘訣?
來聽聽他怎麼說?
我是黃河清。
高三以福建外語類第一的成績保送北大,大學時獲兩岸大學生演講比賽冠軍;
畢業時以年薪30萬進入國企,可以代表公司去和一個國家的部長、副總統甚至總統談一個幾千萬、上億的生意;
後辭職考研,僅用3個月的時間準備考試,就申請到了歐洲Top1,全球Top3的歐洲商學院,還獲得錄取率僅不到1/300的法國優秀碩士獎學金;
我曾入選Apple全球領袖計劃,該席位在歐洲只有2個;
後來我自主創業,估值千萬。
然而,你以為這是個天才學霸的故事?那你就錯了。
看似學霸的我,曾經是個不折不扣的「學渣」。很少有人相信,我的成績一度差到讓老師頭疼,還因為穩居班級倒數第三,險些休學。
我是自控力很差的孩子,只要一學習,能給自己找到無數的「興趣愛好」。看到書本,就想著先玩會,於是翻起了雜誌,小說,最後感覺不過癮,就直接約朋友去網吧。
就這樣,該寫的作業不寫,該學的知識不學,成績能好嗎?
一拖二拖的,成績穩穩墊底,直到被父親下了最後通牒:「你不是不愛學習嗎?行,滾回農村種地吧!」
我才真的開始害怕。我雖自控力差,卻還是知道,對於我這種農村出來的孩子,學習就是唯一的出路。
於是,我開始琢磨著,如何才能改變自己的壞毛病。
慶幸的是,我的同桌是個學霸,每次成績都是年級第一不說,籃球、足球、遊戲、下棋打牌……樣樣都很厲害,還拿到了十年來廈門市第一個數學奧賽國家金牌。
(黃河清的學霸同桌,就職於美國微軟研究院)
既然眼前就有現成的學習榜樣,與其苦苦的自己跟拖延症作鬥爭,不如觀察學霸同桌是如何做的!
慢慢地,隨著跟同桌學習,再加上自己的不斷改善,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打敗拖延的方法。
其中包括針對不同情景的20多個小方法,如「成功螺旋法」、「替代性獎賞法」、「SMART」原則法、「貝森調節法」等。
我發現,當我不再拖延做事,時間仿佛多了幾倍,而想玩的時候也可以痛痛快快的玩,再無需提心弔膽。
我漸漸從年級尾巴到前30、前10,最後以福建省外語類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成功保送北大。
很多人說,不拖延就能獲得這麼大的成就嗎?
我想問問大家,很多人覺得自己時間不夠用,工作完不成,定的學習目標永遠達不到,那麼請問,你真正專注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呢?
不信可以給自己列一個表格,你會發現,自己玩的時間,或者被瑣事耽誤的時間,一定高於真正學習或者工作的時間。
吳曉波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
管理好人生的良好方法,就是管理好我們的時間。
有的人在碎片化時間裡,學習新的技能,給自己鍍金,有的人卻連最基本的時間,都沒法高效利用。
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拉開差距?你對時間的利用早已註定了一切。
一個熱門回答是:
「他們為現狀焦慮,又沒有毅力決心去改變自己。不曾經歷過真正滄桑,卻還失守了最後一點少年意氣。他們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沒在人群中,卻過著最最煎熬的日子。」
「再玩5分鐘」
「不差這一個小時」
「明天就開始」
「下個月再立新的flag」......
拖延症讓你走入一個惡性循環,從而一步步地廢掉了你的人生。
如果你已經陷入了拖延的泥潭中,那麼是時候解決這個問題了。
(聲明:此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讓家長更懂教育,讓教育更有效,請點上方頭像關注「龔老師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