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用餐不用愁!白雲實現配餐服務社區全覆蓋,服務129萬人次

2019-11-21     白雲時事

從家裡出來,

走幾分鐘路程,

就來到社區內的長者飯堂,

一邊享受美味的午餐,

一邊和街坊話家常,

這是白雲區長者飯堂

隨處可見的溫馨一幕。

長者飯堂

從2017年底推進長者大配餐至今,白雲區已實現配餐服務社區全覆蓋,日均就餐約3000人,累計為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務129多萬人次。

長者飯堂:便宜好吃受歡迎

在松洲街松鶴社區長者飯堂,筆者剛進門,就聞到了香噴噴的飯菜味,廚房師傅正在打包準備配送的午餐,有鴨肉、玉米炒午餐肉、時蔬,還有蟲草花雞湯。隨後,這些午餐通過專門的送餐車,送到半島社區長者飯堂等7個飯堂點,基本上覆蓋該街轄區範圍。

師傅正在打包飯菜

送餐車

同樣熱鬧的,還有半島社區長者飯堂,長者們打好飯後,就各自找好位置,和鄰居邊聊天邊吃飯,好不溫馨。就餐完畢,還有社工主動幫助行動不便的長者收拾餐盤。「一餐才5元或8元,便宜衛生又好吃。」84歲的黃秀英阿姨說,孩子忙著上班,她自己一個人住,每天都到長者飯堂吃飯,已經吃了一年多。

這樣性價比高的長者午餐,以及人性化服務,得益於白雲區大力推進長者配餐服務。目前,根據市、區、街戶籍情況劃分補貼標準,最低5元就可以享受美味菜肴。

開心用餐的長者們

筆者了解到,松洲街通過中央廚房助餐配餐模式,為轄區長者提供就餐服務,目前每天的供餐量大約為260人。

送餐

白雲區嶺南社會服務發展社負責人介紹,他們出品的飯菜食材質量有保證,調味料只用鹽、油、糖,以清淡的粵菜為主。同時,他們還在「一碗飯」(助餐)的服務過程中,如開飯前閒聊、精神狀況觀察以及送飯過程中,加深對長者家居生活狀況的了解,了解長者背後個人的需求和社會環境成因,有針對性地甄選專業跟進,給予長者更多的關懷,讓他們在熟悉的社區安享晚年生活。

在白雲區,類似的長者飯堂還有140個。

(點擊查看完整長者飯堂名單)

全面鋪開重度殘疾人大配餐服務

白雲區還把助餐配餐服務,延伸至重度殘疾人群體,目前全區22個鎮街已全面鋪開重度殘疾人配餐工作,有47個助餐點開展了重度殘疾人配餐服務,惠及重度殘疾人172名,累計服務13332人次。

其中,景泰街就以助餐配餐為抓手,融入醫養服務,為轄區重度殘疾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年逾七旬的景泰街居民張叔,下肢患有殘疾,行動不便,還要常年照料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買菜做飯是一大困擾。經過社區的宣傳,張叔申請了大配餐服務,與兒子一同到景泰街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就餐。「年紀大了,照顧兒子力不從心,自從到服務中心就餐,大大減輕了生活壓力。」張叔說,服務中心不但提供助餐配餐服務,還有康樂文體設施,同時提供康復訓練、醫療護理等服務,在兒子的照顧方面,也得到了社工、義工幫助。

志願者在送餐

據了解,白雲區將連結各方資源,根據重度殘疾人特點和需求,通過「請進來」與「送上去」相結合的方式,更好地把重度殘疾人的吃飯問題解決好、服務好。

積極推進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服務

數據顯示,白雲區有戶籍老人約17.26萬人,占全區戶籍人口的16.5%,如何實現老有所養,擴大社會服務覆蓋面,成為當前民生工作的熱點。
對此,白雲區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在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基礎上,改革養老服務綜合體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統籌開展長者配餐、上門照料、醫療康復、醫養結合等工作,目前已設置23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台,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白雲區22個鎮街的居家養老服務平台,還通過和護理站、社區醫院等醫療機構協作的方式,為227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政府資助對象,開展體檢和健康管理、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如期完成醫養結合3個100%民生實事。

文 | 全碧芳

圖 | 伍世柱、方洽旋、陳淑嫻

視頻 | 伍世柱

編輯 | 威達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eQKj24BMH2_cNUgS4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