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頭派出所,是位於永豐縣西南部山區最偏遠的農村派出所,距縣城90多公里,轄潭頭、三坊兩鄉,常住人口約1.8萬餘人,派出所只有5名警力,是典型的小派出所。轄區相對閉塞,經濟比較落後,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老人婦孺多,民風淳樸,所轄兩鄉秩序好、發案少。
近年來,潭頭派出所認真貫徹上級要求,聚焦「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緊密結合轄區實際,推出了「N+1」巡邏防控、「1+3」矛盾調處、「無假日窗口服務」等工作機制,不斷堅持和發展 「楓橋經驗」,積極爭創新時代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守護平安有力度
潭頭派出所每年的警情不多,發案率常年保持在低位,治安環境相對較好。究其原因,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之外,也和派出所推行的「N+1」巡邏防控工作機制密不可分。在警力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潭頭派出所尤其注重調動群防群治力量。2019年3月,在派出所推動下,轄鄉成立了「N+1」 巡邏隊,1即責任區民警,N即鄉值班幹部、村治保主任、治安積極分子等民間防控力量,按照所轄鄉鎮分為潭頭組和三坊組,由值班民警牽頭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邏活動,大大提高了山區的見警率和管事率。
針對轄區季節性治安形勢和發案情況,派出所還經常組織民警入村到戶開展安全防範宣傳,並及時在「鄉村幹部綜治」微信群和各村組微信群中發出警情通報和溫馨提示,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防範意識,保障轄區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
化解矛盾有速度
為及時有效化解矛盾,潭頭派出所在深入學習「楓橋經驗」先進做法的同時,進一步整合鄉村綜治調處力量,創新推出「1+3」矛盾調處機制,1即派出所,3即鎮幹部、村委會、相關職能部門,由派出所牽頭組織調解,明確工作要求,規定「只要接到群眾矛盾糾紛報警電話,一律不能推諉,一律進行接待,一律先期受理」,確保轄區所有的矛盾糾紛無論大小都有人問、及時管。在「1+3」 矛盾調處機制的引領下,潭頭派出所掛牌設立了「讓步調解室」,提醒雙方當事人一開始就要帶著積極和解的想法,將心比心、各退一步,最終促成調解,握手言和。
2019年4月28日,潭頭派出所民警接到轄區村民劉某報警稱,其在自家被同村人張某打傷,請求派出所過來處理。經民警調查了解,張某認為劉某澆築的自建房地基占用了他家的自留山地,兩人發生激烈口角繼而引發打鬥,導致兩人不同程度受傷。事發後,民警立即組織鄉綜治辦、土管部門工作人員和村幹部來到派出所「讓步調解室」,從當地建房習俗、宅基地政策和基本法律出發,本著鄰里和睦的原則對當事人雙方進行勸解疏導,很快達成了調解協議。
據統計,今年前八個月,潭頭派出所共化解矛盾糾紛65起,一次性調解成功率達92.3%。
服務群眾有溫度
「喂,您好,請問是潭頭派出所嗎?你們幾點下班啊?我急著要辦個戶口遷移業務,因為班車晚點要晚上6點才能到潭頭,明早6點又要趕班車回吉安上班」,今年7月12日,一位常年在吉安市區工作的潭頭老表來電向派出所詢問。
「沒事,不用急,我們派出所戶籍窗口實行延時和錯時服務,如果時間晚了,你還可以周末來,窗口也有辦證民警。」值班民警耐心解答群眾疑惑。
既想百姓之所想,又想百姓之所未想;既急百姓之所急,又急百姓之所未急。在潭頭派出所的服務字典里,只有先行一步、靠前一步,服務才能更加精準到位,更加貼心暖心。鑒於轄區群眾多為外出務工人員,潭頭派出所結合縣公安局推出的延時錯時和預約服務,全力打造「便民利民戶籍室」。由所長帶頭,要求每名民警、輔警學辦戶籍業務、會辦戶籍業務,每日安排值班人員為返鄉百姓辦證,讓辦事群眾少了一份焦急的心情,多了一份來自家鄉的關懷。
「既然穿了這身警服,就應該為老百姓做點實事」,是每一位潭頭派出所民警入所時發自內心的承諾。在爭創「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的征途中,潭頭派出所和全體民警、輔警將始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永遠在路上。
來源:永豐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