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塑造的阿Q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文學典型,這個人物有一個特點,就是護短,他因為頭上長了幾處癩瘡疤,所以忌諱「癩」字,後來連近於「賴」的音也忌諱,再後來,連「光」「亮」甚至「燈」「燭」之類的字眼也忌諱。未莊的人知道了他的這個特點,故意犯他的忌諱,惹得他非常生氣。但是他因為在未莊地位太低,多數情況下,只能對犯他忌諱的人怒目而視。忍無可忍跟人打架,又只有挨揍的份。
近日讀史,忽然發現阿Q原來不是憑空編造的,他原來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居然還是個皇帝,這個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
人們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貧苦,他的祖上連巴掌大的一片土地都沒有,他父親靠給人做工或租種別人的土地為生。元朝末年,遇上災荒和瘟疫,他父母和兄長都死去,他連給親人安葬的錢都沒有,更要命的是他沒有土地供親人做墓地安身。是一個好心的鄰居劉繼祖給了他一塊地,這才算安葬三位親人。為了生存他做過乞丐,後來他投身寺廟,在寺廟裡做和尚替廟裡打雜,混碗飯吃。後來,寺廟裡也斷了糧,住持只好把僧人們全部遣散,讓他們到處化緣謀生。這是朱元璋一生最悲慘的時光,是他最痛苦的記憶。也成了他一生中的最大的「瘡疤」。一般都認為朱元璋性格殘忍而多疑,其實跟他的早期經歷深刻相關。
做了皇帝的朱元璋,一步登天,他再也不是昔日的那個朱重八。但是早年的痛苦記憶卻揮之不去,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從心靈的深處冒出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貴為天子的朱元璋,估計會經常舔舐自己心靈的瘡疤。但是如果有人揭他的瘡疤,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有一個名叫徐一夔的人,是杭州的府學教授,為了討好朱元璋,給朱元璋上了一份賀表,賀表中有這樣一段話:「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這絕對是誇讚朱元璋的話,但是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卻做了另外的解讀:「生」跟「僧」諧音,這不是諷刺我曾經當過和尚嗎?而「光」不也是說光頭嗎?那不還是諷刺我當和尚的事?而「作則」讓朱元璋聯想到了「作賊」,他早年是靠參加紅巾軍起家,紅巾軍被元朝稱作「紅巾賊」。在朱元璋看來,徐一夔純粹是揭他的老底,所以朱元璋就下令把徐一夔殺了。
因為避諱「僧」「生」之類的字眼,當時醫生只好改稱謂,叫做醫士。不過朱元璋的避諱有時讓人防不勝防,有一個大臣在給朱元璋的上表中寫到「取法像魏」幾個字,按說這應該很安全了吧,誰知道朱元璋看了表章卻產生聯想,「取法」不就是「去發」嗎?去了頭髮不就成了和尚了嗎?於是這位大臣就身首異處了,但是他到死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單單因為用「則」字,據說被殺的大臣就有十幾個。因為大臣大多喜歡拍朱元璋的馬屁,拍馬屁的時候最容易用到這個「則」字。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在替人寫的表章中曾經寫有 「作則垂憲」幾個字;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給朱元璋寫的賀表中有「儀則天下」的字眼;常州府學正孟清替上司擬表,也寫了「聖德作則」的字樣。這幾位都無意間觸碰了朱元璋的癩瘡疤,結果全部被殺。
朱元璋有一位妃子,叫做寧妃,是朱元璋早期一同起事時的好友郭興的妹妹,說起來也是為好做親。這樣郭興就成了國舅。郭興有一個弟弟,名叫郭德成,也是為開國元勛,他身為國舅,少不了經常出入宮禁。
一次,郭德成在宮中侍宴,這個郭德成為人十分謹慎,他怕喝多了說錯話,所以在有些微醺的時候,就想退席。退席當然要給朱皇帝說一聲,他跪在地上,一邊脫下帽子給朱元璋磕頭,一邊說:「微臣不勝酒力,請求告退。」朱元璋正喝到興頭上,看著跪在地上的郭德成的腦殼,發現他頭髮稀疏,於是打趣說:「你這個酒暈子,頭髮長成這樣,是不是經常醉酒造成的?」
皇上跟自己開玩笑,這是多大的榮耀,郭德成於是順著皇上的話說道:「就剩下這幾根稀拉毛,我自己都討厭它們,還不如全部剃光,那才好看。」
說者無心,但是聽著有意。郭德成的這句話,無意間又犯了朱元璋的忌諱。剃光腦袋不就成了和尚了嗎?朱元璋臉子立馬拉了下來。只是因為郭德成的姐姐寧妃在場,他才沒有發作。
但是朱元璋的臉色由晴轉陰,郭德成不是看不出來,他知道自己闖了禍,回家之後,百思無計。最後他想起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裝瘋。他先是把自己的頭髮剃光,然後穿上僧人的衣服,成天嘰里咕嚕地念經。他現在已經完全成了一個瘋子,所以朱元璋也就不會殺他了。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員大將,開國元勛,早年跟朱元璋出生入死,立下戰功無數,他跟朱元璋雖然是君臣,以前其實就是夥計班子,所以朱元璋的老底他最清楚,他跟朱元璋說話往往也比較隨便。當然朱元璋當了皇帝,常遇春再隨便也不會超越君臣的界限。但是,一次常遇春跟朱元璋在一起喝酒,喝得有點高,說起話來嘴上就沒了把門。他居然提起朱元璋年輕時當和尚的事來。朱元璋非常生氣,命人把他吊起來,還往他嘴裡塞糞便。常遇春醒過酒來,方知自己失言。但是朱元璋念在他醉酒糊塗的份上,並沒有追究他的罪責。
朱元璋甚至給家人聊天,對自己的老底也諱莫如深。一次他跟自己的女兒福清公主閒聊,說到自己在老家鳳陽時的艱苦往事,說著說著動了情,居然把自己乞討的經歷也講了出來。朱元璋發現自己說漏了嘴,馬上打住,神色變得非常難看,他拉著臉子對女兒說:「不准對外人說!」公主對朱元璋的陣勢嚇得渾身哆嗦,眼淚嘩嘩流下來。當時馬皇后也在場,她看女兒嚇成那個樣子,就對朱元璋說:「一家人聊家常,有什麼不能說的?你不就是做過乞丐,當過和尚,全天下誰不知道?」真是一物降一物,朱元璋的瘡疤,只有馬皇后敢揭,馬皇后對於朱元璋太重要了,所以他對馬皇后敬畏三分,拿馬皇后沒有辦法。但是朱元璋還是非常生氣,他一摔凳子,走了。這要是別人,腦袋早搬家了。
關於朱元璋護短的事,當然不會寫在正史中,於是有人就說這是清朝時候的人在黑朱元璋,有人甚至還說朱元璋雄才大略,怎麼會如此護短。但是朱元璋從乞丐混到皇帝,一生的落差太大,可以說,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個像他一樣出現這麼大落差的,他作為皇帝護短其實也是人之常情。當然這些事例可能會有一些演繹的成分,但是應該說還是比較符合朱元璋的性格的。
作者:土老帽
參考文獻:
柏樺:《柏樺講朱元璋御案》
陳抱成:《明代人物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