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到理想伴侶,你要學會:寫感覺、明確需求、細化行動

2020-04-01     楊小米的情感專欄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孫小迪 編輯|欣欣

2019年4月,我告別求學工作了8年的日本回國

2019年6月,在某婚戀網遇見陳先生,互換微信

2020年1月,正逢鼠年春節,見過雙方父母

作為女人,我感情開竅的挺晚的,初中到大學都在女生扎堆男生少的學校;感情經歷單一,一段感情近8年;家庭教育保守,像絕大多數中國父母,我的父母也性格內斂,羞於談論男女話題,就連在電視上不小心瞟到親密鏡頭,都要被遮住眼睛… …

可想而知,開竅晚的我在感情路上跌跌撞撞,好在我一直特別樂觀積極,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並遇到對的人。

這篇關於脫單的文章,我認為更適合像我這樣感情經歷少的大齡女青年,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

01

閨蜜小A剛出校門,選擇的戀愛對象是曾暗戀過的大學校草,高大帥氣,很招女生喜歡。

進入社會,隨著兩人相處時間漸長,小A發現男友眼高手低,不但每個工作都做不長,還看不起小A的工作,信誓旦旦的立下遠大目標,要先賺一個億。

又過幾年,轉眼間到了婚嫁年齡,父母苦口婆心的勸小A找個有房有車的;朋友又勸她早點分手,另覓良人。

小A迷茫了,到底該怎麼選?

02

其實每個男女,在尋找另一半的婚戀市場上,提供價值的同時,也有自己的需求。就像求職是應聘者的技能價值與崗位需求的匹配。

所以,小A首先是明確自己的需求。我就以自己為例,講述如何明確自己的需求。

這個過程,主要分為三步,寫感覺-明確需求-細化行動。是一個從頭腦中的思考轉化成行動,從模糊到清晰的過程。

第一步,寫感覺。

通過寫作,畫畫將模糊的潛意識浮現到意識層面是心理學裡的常用的方法。

無論現在,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子,都可以嘗試著想像5年後你的生活,並儘可能詳細的把伴侶給你的感受寫下來。

以我為例,我寫的是「我遇見了一個人,他善良顧家,有智慧,專一也很愛我。和他在一起我有滿滿的安全感,隨時隨地,可以撒嬌耍賴求抱抱。

彼此間非常信任,尊重空間,相互支持。對人生,對工作有好多話題可以徹夜暢談。我們是最好的朋友,而不僅僅是誰的爸爸和媽媽;我們是最緊密的戰友,絕不會在困難時放棄彼此;最重要的是,我們懂彼此,成為生命中的唯一。」

第二步:明確需求

通過這段文字和思考,我明確了五項原則性需求:

1. 人品好,顧家:坦誠主動的介紹自己,不卑不亢不粉飾;不大男子主義,不牴觸做家務;

2. 有智慧,聊得來:學歷,名校研究生畢業;工作穩定,職業路線清晰;愛讀書,文理

都有涉獵;

3. 專一,愛我:積極推進關係;

4. 外表:身高長相,中等偏上;

健康:身體健康,無家族病史,無不良嗜好;

第三步:細化行動

需要注意的是:

1.認識的途徑非常重要。

因為在潛意識裡,會自動給對方貼上「標籤」,而摘掉這個標籤需要花上好幾倍的精力。

為什麼親戚朋友的介紹會被認為更靠譜?因為有親戚朋友這個標籤在做信用擔保。現在,通過社交APP認識新朋友,擴大交際圈,已經越來越普遍,但選擇什麼標籤的社交APP去認識另一半,需要認真甄別。

2.根據反饋,靈活調整非原則性需求。

在需求方面,一定是有舍才有得,全部都想要,不客觀。貪心只會得到一顆外表亮麗的爛心大蘋果

閨蜜小B,在社交APP上認識了一個男生,不同於前任,這個男生在她心中幾乎完美,身高學歷,情商智商,感情還非常融洽。

但在交往後不久,小B發現這個男生刻意隱瞞了家族病史,不但如此還要求她必須整容,才能進入一對一的正式戀愛關係。

我放棄的是家庭條件,陳先生家雲南縣城長大,姐弟二人,得益於父母的教育,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學。難得的是,他總自嘲自己是鄉下人,並沒有自卑感,我們的相處也十分融洽。

03

當明確了我的需求,下一步就是我需要提供什麼價值?我心目中的「他」想要找一個什麼樣的人?

認識到這點,對很多人來說很難。

在心理學裡,把人的思維分為一元模式,二元模式和多元模式。

在一元世界裡,人只關注自己的需求和慾望,別人只是滿足自己需求的工具,在滿足的那一刻被認為是好人,不滿足的那一刻被認為是壞人。

而生活中情商低,婚姻里處理不好與伴侶關係的人,大部分是困在一元模式里。

例如,曾瘋狂迷戀劉德華的楊麗娟,不上學,不工作,也沒有朋友,在求愛劉德華失敗後,痛哭失聲,大罵劉德華,連呼後悔。

而二元世界,是處理一對一關係最有效的思維方式,本質是認識到對方和我一樣是有需求的人。

可以通過和身邊男性聊天,看兩性方面的書籍,有基本的認識。

其實,在漫長的人生中,最快樂的並不是脫單,而是在健康的親密關係中,找到並成就更好的彼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WLgPXEBnkjnB-0z_X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