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和數碼單品的普及,逐漸提高的音質需求和逐漸減少的耳機孔已經成為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本以為會出現僵局,但這件事的始作俑者蘋果依靠AirPods不僅輕鬆解決了這個難題,同時還收割了一大波市場。
在市場經濟的指揮棒下,發展至今已經有了真無線耳機品牌遍地開花的局面,當然至今也沒有任何一個品牌能夠撼動AirPods的地位。但是在運動這個細分領域,AirPods似乎還不是Jabra Elite Active的對手,為了讓這句話更具有說服力,我們落地到產品本身,以Jabra最新發售且主打運動的Elite Active 75t來具體聊一聊。
品牌實力:真正的技術實力派
毫無疑問,在品牌上Jabra並沒有蘋果這般如雷貫耳,甚至對於一些非數碼愛好者而言Jabra還有些陌生,但是這並不能掩藏Jabra的實力。
論歷史,Jabra算是前輩級選手,因為世界上第一台藍牙耳機就是Jabra首創;論實力,Jabra隸屬於GN Group北大歐集團旗下最大的通訊電子消費品牌,作為一個全球性品牌,足跡覆蓋100+國家。
論技術,Jabra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技術橫跨醫療類助聽器專業類和消費類的耳機品牌;論銷量,Jabra在北美和歐洲一度躋身為Top 2最I受歡迎的真無線耳機單品。
開箱曬物:業內最小尺寸
作為一個全球性品牌,Jabra的包裝已經形成「量產」標準,Jabra Elite Active 75t也不例外,簡約明了的黃+灰包裝盒,正面除了產品的渲染圖還有特別醒目的產品全稱。
抽走包裝的最外層,裡面還隱藏有一層包裝。內部包裝以黃色為主色調,底部貼有一張中文產品標籤,從這裡我們可以大致了解產品的基礎信息,例如產品2年保修,產品配色是深岩灰等。
包裝清單比較傳統,耳機本體、電池倉、一根Type-C充電線、大中小3個規格的矽膠耳套以及一份多語言說明書。
看到Jabra Elite Active 75t的第一感受就是小巧,電池倉別說成年男生單手完全握住,即使是女生也能輕鬆單手握持。按照官方公布的三圍尺寸是62.4 x 36.6 x 27mm,重量(裝上兩隻耳機)為46g。為了驗證這一數字,我還特地利用廚房秤稱了一下,真實重量為45.5g。
這樣的尺寸、重量組合非常巧妙,因為整個電池倉不管是拿在手裡還是揣在口袋都會變得「無感」,但同時又不會給我們一種塑料的廉價感,可以說手感分量剛剛好。
在造型設計上Jabra Elite Active 75t產品設計師也做了一些優化,例如電池倉頂部和底部做了平面設計,但整個側面卻採用的是弧面設計,握持感會更好,同時可以放在口袋也不會膈應人;在材質選用上,應該是密度較高的霧麵塑料,摸上去有種類膚材質的觸感,但是卻及不易沾染指紋。
細節上,電池倉正面有「Jabra」字樣。
Type-C充電接口位於背面,同時電源指示燈直接設計在了接口附近。從實際使用體驗上說,電源指示燈位於電池倉背面還是有些不便,因為正常開合電池倉是沒法直觀的看到指示燈。
得益於長條形設計,所以單手就能輕鬆打開電池倉蓋子。電池倉上蓋與主體之間採用的是磁吸設計,同時整個阻尼適中,手感很不錯。
打開蓋子後即可看到靜靜躺在裡面的兩顆耳機,日常使用直接取出放在耳朵上即可。從取出的一瞬間,耳機就會自動開機並連接藍牙。取出耳機後,設計師在這裡又埋下了一個小亮點,其實充電倉內部與耳機接觸部分為矽橡膠材質,可以為耳機提供較好的保護作用。手裡有Jabra Elite Active 75t的同學不妨自己試試,手指按壓充電倉底部會發現有一定的彈性。
接下來說說耳機。Jabra Elite Active 75t的耳機採用了入耳式設計,但是整體尺寸控制的非常到位(電池倉就這麼小,耳機也大不了那裡去),直徑只有15mm,而重量只有5.5g。經過這段時間的使用發現,將耳機塞進耳朵一小會就會忽略它的存在,真正意義上做到無感佩戴。
耳機正面有一顆碩大的物理按鍵,按鍵上有「Jabra」字樣。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做法是採用觸控按鍵,Jabra Elite Active 75t之所以採用物理按鍵很顯然是從運動場景出發,能夠在肢體高速運動下也能準確無誤的將自己的操作傳達給耳機。
按鍵功能:左耳按1次開關環境音、按2次下一首歌、按3次上一首歌、長按降低音量;右耳按1次播放/暫停音樂、按2下啟動語音助手、長按增加音量。
耳機表面同樣採用來自德國專業柔感塗層,質感上類似於類膚塗層,但是不易沾染指紋,所以即使是日常的觸摸還是劇烈運動後也不會在耳機身上留下汗漬等。
在每隻耳機身上可以看到一些小孔,其實這些小孔的背後隱藏有兩個降噪麥克風,可以在嘈雜多風的環境中提升通話清晰度;同時耳機還集成了一個減壓排氣口,該排氣口在過濾環境噪聲的同時還能產生強烈的低音。
硬體參數:IP57防水
產品型號:Jabra Elite Active 75t
尺寸:62.4 x 36.6 x 27mm(電池倉),直徑15mm(耳機);
重量:46g(電池倉),5.5g(耳機);
防水等級:IP57
續航:7.5h(耳機),2.73次充電(電池倉);
主控晶片:高通QCC5100 系列;
藍牙 :5.0、多點連接;
音頻解碼:AAC;
功能:摘戴感應;
體驗:運動優越性+防丟落設計
在佩戴舒適性上,AirPods已經經歷了無數人的驗證,但為何我會在文章開頭說在運動這個細分領域AirPods還不是Jabra Elite Active的對手?
運動時往往伴隨著頭部的上下起伏,此時的佩戴感主要集中在佩戴舒適度和緊密度兩個層面。先來說說舒適性,Jabra Elite Active 75t與AirPods Pro沒有太大的區別,重量都是5.5g(帶上耳塞達到了6g),都算得上是很輕盈的產品,所以長時間佩戴的異物感都已經是行業頂尖水平。
但是在緊密度上,Jabra Elite Active 75t卻有著自己的殺手鐧。首先因為Jabra母公司GN集團擁有150年的歷史,在助聽器技術方面更是全球領先,能夠確保耳機無論是設計還是做工都足夠的優秀。再者Jabra為了確保耳機腔體更適合亞洲人舒適佩戴,耳機模具經過了上萬名用戶的佩戴測試;最後增添額外的貼合塗層,做到即使大幅度晃動也不掉落。
除了佩戴舒適性和緊密度之外,運動不僅伴隨著汗液,還有一些與水相關的運動項目。Jabra Elite Active 75t防水防城等級達到了IP57,而這個「7」表明了耳機極其耐水,可以完全浸入水中30分鐘,所以平時接觸到水完全不在話下。
除了在運動層面上的優化,真無線耳機最大的難題還是「遺失」。所以在這一點上Jabra Elite Active 75t也做了一些優化。
首先耳機與電池倉採用的磁吸設計,在任何角度下耳機都不會在沒有外力作用下而掉落,既是開蓋倒置。電池倉的上蓋也增加了磁吸設計,開蓋的力度比較適中,所以放在口袋或者包中也不用擔心因為晃動而自己打開蓋子。
兩隻耳機之間也有磁吸作用,放在一起會立馬纏繞在一起,大大降低了一隻掉落的幾率。在使用中,如果有一隻掉落或者主動取下其中一隻,耳機立馬會進入靜音模式,促使用戶在第一時間發現異常。
續航:重度使用也能輕鬆應付一天
按照官方描述,Jabra Elite Active 75t耳機自身可實現7.5小時的待機,而電池倉可以再提供3.73次充電,總的加起來達到了28小時。
從實際體驗來看,我基本是上下班途中會帶著Jabra Elite Active 75t。上下班均是高峰期,所以正常一天耗在公交車或地鐵的時間是4小時左右,已經連續使用Jabra Elite Active 75t已有6天的時間,中間並沒有為其充電,電池倉似乎已經沒電,但是從手機上可以直觀的看到耳機還剩下86%的電量。在充電上,Jabra Elite Active 75t也加入了快充,完全沒電情況下2小時最有即可充滿。
連接&音質:支持AAC音頻解碼
Jabra Elite Active 75t採用的是藍牙5.0固件,官方給出的是最長無線範圍是10米,但是在無遮擋環境下,真實最大連接距離可以達到15米左右。
除了表現優異的連接距離,Jabra Elite Active 75t同樣配備了多點連接技術,耳機最多可以同時連接兩個設備,最多可以記錄8個連接終端。
多點連接的使用場景在生活中非常的使用,可能多數人並沒有兩部手機,但是一台筆記本+一部手機的組合就太普遍了,例如我們在生活中利用Jabra Elite Active 75t連接筆記本來欣賞音樂,同時耳機還能監控手機上的任何通知鈴聲,這樣即使音樂再大聲,我們也不會錯過任何一個電話、一個通知。
音質上Jabra Elite Active 75t唯一支持的高質量藍牙編解碼器為AAC,雖然不夠豐富但是足以應付當下的蘋果、安卓手機。在三頻表現上,得益於耳機身上的減壓排氣口,所以耳機的整個低音部分會十分渾厚,同時彈性較好;中頻飽滿厚實,人聲距離較近,聽起來比較溫暖醇厚;高頻明亮,延展性較好,目前試聽這麼長時間沒有明顯的毛刺感。
除了耳機本身的素質外,Jabra Elite Active 75t還可以在JabraSound+應用上進行多維度的調節,打造適合於自己的音質。自帶的音樂均衡器可以對低、中、高音進行自由調節。同時還支持背景聲音功能,用戶可以直接播放粉噪音、白噪音、潛水、海浪、下雨天、鳥叫等多種聲音,有助於集中精神以及助眠。
按照目前官方的描述,預計在今年的第二季底於 Sound+ 應用程式中推出全新輔助功能 MySound。通過集團關係企業助聽器生產商 GN Hearing 的音效經驗和技術,為每個使用者帶來個性化的音樂體驗。
側聽模式:被動降噪
Jabra Elite Active 75t並沒有配備主動降噪功能,而是依靠Eargels耳膠頂端的平面設計,與耳道貼合更加緊密,從而實現物理降噪。但是實際上手之後會發現,原來被動降噪效果也可以做到這樣,幾乎可以隔絕大部分的環境噪音。,甚至可以與一些主動降噪耳機相媲美。
也正是因為Jabra Elite Active 75t的被動降噪效果較好,所以Jabra特地推出了側聽模式,點按左耳按鍵即可開啟/關閉側聽模式(HearThrough)。關閉側聽模式之後,外部的環境音會立刻傳入耳朵中,同時有一定的放大效果,這也就意味著關閉側聽模式之後,我們可以清晰的聽到外界的聲音。不管是出街還是運動中,開閉側聽模式都非常必要,會大大提升安全性。
總結:不以「運動耳機」來宣傳的運動耳機
Jabra Elite Active 75t作為一款運動類真無線耳機,不僅有著出色的佩戴感,同時在體積和續航上都做了記得的提升,儘可能的做到無感佩戴和免於沒電煩惱。在音質上憑藉自身多年的積累,也充分發揮優勢,打造出適合各類人群的中規中矩產品。
從Jabra的這個宣傳上,其實我們並沒有看到多少「運動耳機」的露出,看來Jabra是想通過自身足夠的產品力來將Jabra Elite Active 75t打造成一個日常使用的耳機單品。現在還不能說已經足夠成功,但是絕對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