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歸要變老,老人生活的多方面都需要人照顧,免不了兒女擔心、老人憂心。近年來,在榮成興起的社區敬老、養老熱潮化解了不少憂慮。以信用為媒,榮成市細緻精準的志願服務項目設計,匯聚社會力量,破解社區居家養老面臨的諸多困難,為社區居家老人提供暖心午餐、義務洗衣、免費維修等多樣化服務,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構建起溫馨、便利、生活化、可持續的養老服務體系,並在老有所助中實現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老有所養」集聚起信心與力量。
近日,華僑社區在公益食堂為百歲老人祝壽
最近,山東政協「聯合日報」介紹了榮成這一現象。提出,榮成體系化的社區居家養老實踐,不僅為其他城市社區居家養老帶來了有益參考,其運作模式更可以廣泛複製,從而助力山東省乃至全國養老事業的健康發展。
「暖心、細心、愛心、信心」
構築起榮成社區養老體系化的創新實踐,
本期帶您來看「四心」中的「暖心」和「細心」。
一碗碗暖心飯:讓老人食無憂
「沒想到80多歲了,
還能吃上一份可口的熱乎飯。」
11月1日上午10時45分,20多位老人聚集在榮成市崖頭街道河西社區冠通公益廚房里,不一會兒,飯香菜香撲鼻而來。10時55分,最後一個紫菜湯出鍋,2名志願者開始分餐,兩菜一湯配上米飯或者饅頭。
我不要米飯,我要饅頭。
我愛吃米飯,給我這個吧。
志願者按照老人們的不同需求,把飯菜端到他們桌前。
這裡的飯好吃,又軟又爛,葷素搭配,健康養生。
85歲的老黨員夏吉橋笑著說。
《人民日報》報道崖頭街道河西社區冠通公益廚坊
河西社區黨總支書記介紹:
公益廚房主要為社區里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獨居老人及70歲以上的殘疾人、優撫對象提供「暖心午餐」,從周一到周五,每天兩菜一湯,現在有28名老人前來用餐。
根據老人不同的退休金制定了不同的收費標準。收入3000元以下的只收1元,3000元到5000元的,收3元,5000元以上的,收5元。
問
低價位的收費,無盈利純公益,能保證公益廚房的持續運營嗎?
答
目前來看,根本不需要擔心公益廚房的持續發展。
而這份自信的底氣,
從華僑社區公益廚房找到了答案。
11月13日,華僑社區公益廚房在經過半個月的試運營後,正式「開張」。這是崖頭街道第三家公益廚房,採用了企業贊助、政府扶持、社會參與、社區組織、志願服務的運作模式,迎來了更多的社會參與和公眾支持。而廚房的12名廚師,是我們通過廚藝大賽PK出來的。
社會贊助方面除了愛心企業赤山集團的一筆10萬元資金,「還收到了米麵油肉、愛心傘、毛巾等物品,僅試運營期間,就有6家愛心商家捐贈支持。」
採用同樣模式的第四家公益廚房,將在年底前投入使用。最難的場地問題已經解決了,正在進行前期準備。
解決場地難問題,
正源自於第二家公益廚房——
府新社區公益廚房的「曲折」創新。
作為11000多人的老社區——府新社區,80歲以上的有88人,60歲以上獨居的有482人,還有19位失獨老人。為了儘早地讓公益廚房項目落地,府新社區另闢蹊徑,採取了取餐送餐的運作模式。以12元的成本價訂餐,老人們可以就近到店裡用餐,或者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取餐,行動不便的老人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由志願者上門送餐。
公益廚房的模式創新,只是崖頭街道為了一碗碗熱乎飯主動作為,探索求變的一個縮影。
利用每周六的時間,玉龍社區組織志願者用愛心捐贈的米麵,做成一份份「愛心小餛飩」,送到社區80歲以上老人的家中。
目前,崖頭街道的17個城市社區一區一品、社花齊放,還有一個固定的「生日會」。
社區每個月選取一個周末,集中所有當月生日的老人,組織居民和志願者給他們過生日。
每逢傳統節日,社區則會組織志願者製作傳統美食,「端午粽子、中秋月餅、立冬餃子等等」,也是送到老人家中,既是讓他們吃一頓熱乎飯,也是送上一份人間溫暖。
一件件細心事:針心針意解民憂
社區老人生活無小事!
在為鞠遠渤老人送餐時,府新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新玲順便把社區將為老人們免費拍婚紗照的事告訴了老人,老人高興地拿出珍藏了57年的結婚證,「這是1962年手寫的結婚證,這是1956年的小學畢業證和1959、1962年的中學畢業證。」鞠遠渤給王新玲一一介紹著。「這些都太珍貴了,我去給您塑封了,帶回來。」細心的王新玲看到老人這些珍貴的資料卷在一起已經泛黃,主動說道。在送餐回來的路上,坐在志願者車上的王新玲執意要親手拿著這些資料,直到放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公桌的抽屜里,才放心地去吃午飯。
在河西社區的公益廚房,一個「洗樂坊儲衣櫃」立在入口處,紅藍色的「待洗衣物」和「潔凈衣物」標籤十分醒目。
這是專門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殘疾人等居民提供的一項公益服務,老人們來吃飯時將衣服放在待洗衣物櫃里,由志願者免費洗衣縫補後放入潔凈衣物櫃,老人們再來用餐時,可以順便取走。
為解決老年人除了吃飯問題,衣物縫補、家電維修等生活難題,河西社區組織成立了「洗樂縫藝坊」和「羅鍋橋維修志願隊」。
洗樂縫藝坊
社區出資購買洗衣機,發掘有縫補特長的8名志願者,固定每周四為洗樂縫藝坊服務日,為老人提供免費洗衣、縫補等服務。
羅鍋橋維修志願隊
由10名社區志願者組成,主要提供扶手、牆面、電力等基礎維修、清潔家園等志願服務。今年,社區還引導愛心商家『前程維修』加入到服務隊中,進一步提升了服務能力,擴大了服務範圍。
洗樂縫藝坊
羅鍋橋維修志願隊
在康平社區,「針心針意」志願服務隊得到了愛心商家捐贈的三台縫紉機,幫助老人們縫補衣服,擅長手工的社區志願者定期製作工藝品義賣或者給老人們作禮物。義賣的收入就用來買米麵,做成暖心盒飯送到老人家中。
這樣的志願服務隊每個社區都有,具體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各有不同。這份不同,來自於對每個社區情況的精準「診斷」:
A
通過長期的入戶走訪,了解社區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B
通過多樣化的志願活動,了解志願者的不同特長;
C
通過組織聯絡駐區的商戶、企業、共建單位等,尋求支持與合作。
最終,形成了17個社區一個個「獨具特色符合實際需要」的志願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