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到底可以有多瘋狂?
也許歷史上那些孤獨的實踐家們會給人們答案。
然而,在現代瘋狂就變得令人捉摸不透,它更像是一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炸彈,隨時會給人們帶來破壞和毀滅。
就在幾小時前,將於10月上映的華納電影《小丑》放出了終極預告,帶人們一睹為快了這個漫畫中能讓世界天翻地覆的犯罪狂人的起源。
總計2分24秒的時長,相比今年4月份發布的版本大多都是新鏡頭,幾乎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解讀略長,注意閱讀時間,可以直接看視頻)
去向某處
如同水珠滴落在冰冷地面的鋼琴聲中,一輛列車緩緩行駛著。怨臉的小丑本人頭部依靠著車窗,看向窗外,他似乎要去某個目的地。
緊接著,小丑開始做鬼臉逗坐在前座的小孩子,你會發現這裡的小孩年齡大概應該有10歲左右。也就是說小丑雖然逗笑了他,但這種很明顯用來逗更小些孩子的方式會認人覺得詭異,所以孩子的母親大聲斥責了他。
小丑也「羞愧」地低下了頭,這裡小丑的行為顯得有些「不正常」。
心理醫生
首先有三個鏡頭:小丑在街上走著;小丑在緊緊勒住皮鞋鞋帶,仿佛在勒什麼人的脖子一樣,骨瘦如柴卻猙獰的軀幹,以及執拗而扭曲的表情都在暗示他似乎已經傷害了什麼人;小丑從房間中走出,模仿普通小丑放肆地大笑,但隨即這種笑一轉角就消失了。
緊接著你會發現,在上一個預告里與小丑談心的心理醫生,告訴小丑:這恐怕將會是最後一面了。小丑並沒有露出任何傷心的神色,而是自得地望向醫生並嘲諷她,嘲諷她每周只是在做沒有實際意義的工作。
接著就是第一個預告片中,小丑在街上被人捉弄、毆打的快速過場,以及與首支預告對應的:小丑停留在鏡子前,而這次你會感到他似乎處在爆發的邊緣。
爆發前夕
當小丑狠狠諷刺了心理醫生後,鏡頭有個長達近兩秒的拉黑。黑屏過後,背景音樂也隨之消失。
小丑無奈地在病房中,守著病入膏肓的母親,此時電視上的節目吸引了他。他注意到了主持人對他的嘲諷。這裡:無論是電視上的還是電視前的小丑,都還似乎處在懦弱心態里,但相比此前的不幸遭遇小丑卻明顯多了幾分不應有的愉悅。這意味著,小丑很可能即將進入某種轉化。
真人秀本該就是大給大家歡笑的節目,但是小丑卻領會錯了主持人的用意,主持人的「嘲諷」激怒了他。在這裡,局長不禁要感嘆一下傑昆的表演:他沒有刻意展示這種憤怒,而是通過嘴唇微微顫動,以及「僵硬」的面部表情,讓人感到毛骨悚然——這個男人似乎已經怒不可歇了,在他平靜的外表下似乎已經有什麼瘋狂的野獸被釋放出來了。
大秀序章
隨著進入高潮的音樂聲響起,一輛列車穿過了斑駁的列車站。
小丑隨手在垃圾桶里扔下了一個小丑面具,背後模糊的鏡頭中,卻能看到人群在不斷廝打著,並且還有更多人加入——也許是幫忙,也許只是被吸引到混戰中的犧牲品。
但這些卻無不暗示是小丑造成的一樣——他內心的瘋狂開始覺醒了,他開始享受給周圍帶來混亂與痛苦了。
小丑一改此前預告中悲戚的模樣,他站在一個高處(這裡背景是樹林,應該不會太高,可能是平地,或許是母親的葬禮上?)向低處的某物笑著。然後若有所思地看向遠方。
親密第二人
隨著電視中的新聞鏡頭閃過,你會發現這似乎是某一種抗議形式,有人在人群中高舉「我們都是小丑」的紙牌。這是此次預告片又曝光的一個亮點,讓人不禁想起了《V字仇殺隊》的感覺。
這裡短暫的鏡頭剛好對應了首支預告中:「市長」接受採訪時所表述的那個似乎已造成悲劇的混亂,似乎暗示是由小丑一人造成的。
昏暗的電梯中,小丑看著一個女子(第一支中與他喝咖啡的那位),你能感受到,這個小丑沒有懦弱、不安與自卑,而是開始自信起來。
緊接著,他粗獷地在自己臉上塗著油墨,手拿一束花走在一個長廊中;小丑在台階上張揚地舞蹈著。這裡短暫的鏡頭都是對首支預告中的相應鏡頭的補充及呼應。
新鏡頭是:小丑在聚光燈下向舞台致敬,舞台下僅坐著電梯女子一人,這也暗示了兩人的關係——這部影片除了母親與小丑親密,這個女人可能就是第二個人了。
似乎,小丑在女友(妻子,甚至僅僅是朋友)的支持下,找回了自信。這和剛剛在電梯中的自信能夠銜接上,小丑很可能是因為這個女子才對自己表演有了自信。
全民小丑
在小丑自述中,他向一張報紙上露出虎牙的小丑,同樣展示出了野獸般的瘋狂。緊接著,臉戴剛剛被他丟在垃圾桶的面具的人,作者計程車中一晃而過,小丑興奮地看著那人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自然微笑。
第一支預告片中,《摩登時代》放映式的典禮上的抗議示威,在這支預告片中也演化成了暴力衝突,戴著小丑面具的人們開始和警察廝打在一起。場面變得混亂不堪,但小丑卻在抗議的人群中開心地笑著,他對此似乎非常欣慰和滿意。
小丑打開了門,他的女友看著他似乎感到非常驚訝,注意這時的小丑裝束與剛才不同,明顯穿得更正式,並且臉上塗抹著油彩,緊接著他就和女友熱吻起來。這裡展現的男性魅力與正式的裝束,可以見得小丑很可能剛剛完成了一場非常令人滿意的「演出」。
緊接著又是一段舊預告的混剪,他用頭撞擊著醫院的鐵籠、被追逐著,向剛才市長一樣的人物恣意地笑著。哪怕市長感到慍怒,用拳頭砸向他的臉,但觀眾也沒有看到小丑的慘狀。
隨著音樂越來越高昂,酒水在杯中晃動,救護車疾馳而過撞向警車,觀眾看到了小丑獨自抱肘,在沒開燈的舞台幕後抽著煙,似乎一切都與他的策劃有關。
有人(不確定是否是小丑)砸著車,探員從地鐵站中慌張而出,觀眾也很快再次看到了剛剛的混亂。而那個追逐小丑的探員,卻徹底被人群拖住。
而小丑在昏暗的燈光下,戴上了面具,隨著列車燈光不穩定而導致的閃爍,他與混亂的人群化為一體。
小丑是眾人,眾人是小丑。
華麗出場
小丑在幕後,對著剛剛在節目中嘲諷自己的主持人說著,讓他在介紹自己時說自己是小丑。主持人和一旁的人感到詫異,並且小丑的神色里也閃動著不安分的影子。
這讓人不禁推測:小丑當時在舞台上可能的確被認作是一個「笑話」,這次的演出只是節目組的一次「善心」,但他們卻不知道小丑已經完成了轉化。
快速抖過的音樂中,觀眾看到了諸多混剪:小丑在醫院中表演,滑稽卻很癲狂;然後在舞台上他就受到了觀眾的歡呼;但他卻私下裡在胡同中瘋狂地踹著垃圾桶;主持人隆重地介紹某人的登場(小丑);小丑背對沖向他背後警察們(剛剛的混亂)的行進中拿起了煙捲;華麗的大門前卻儘是帶著小丑面具的人的暴力行徑;小丑獨自一人在極其幽暗的燈光下跳著扭曲的舞蹈。
音樂戛然而止:小丑站在了舞台幕布之後,隨著背景被放慢的介紹聲中,幕布被周圍看呆了的工作人員舉起,小丑隨即擺出了亮相姿勢——自此,第二支預告全部結束。
總的來說,這支預告段落非常清晰,很多人也會注意到,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和4月版本進行了前後呼應。除了很多舊鏡頭在新預告中成了短暫混剪素材,新預告還延續了舊預告的敘事故事線,接著舊預告講了些新的「故事」。
但是與之截然不同的是:舊預告的故事似乎都被翻轉了,觀眾有了另一個視角可以看待這個故事。
比如,一出場小丑去向某地——實際上是去看心理醫生,夾雜的混剪過後,他沒有像首支預告中那樣應付醫生(也可能應付完了),而是狠狠地諷刺了醫生,對她的治療充滿了不屑。
首支預告中的「勉強應付」(或許導演一開始就把他第二支的「詭笑」剪輯成了這樣,很多這樣的例子)
他的經歷確實充滿了不幸,但這些在首支預告中被大量描述的這部分,在新預告中全都化成了對心理醫生的不滿。
第一支預告片中,他更像是一個被生活拋棄的可憐人,導演也別用用心地把類似鏡頭全剪在了一起,就想讓觀眾感受到小丑的無助和絕望。
然而,這並不是導演真正想表達的。第二支預告中,所有的悲慘似乎則全都化成了小丑瘋狂的動力,並且儘管他「不正常」,但他所作所為卻像一個「英雄」。
但這個英雄,絕不是《V字仇殺隊》中的V,他看起來似乎更趨向滿足自己扭曲內心、慾望一些,更像一個詭計多端、躲在幕後默默發狠的反派。這裡別有一番滋味。
而奧斯卡級別的導演、編劇托德·菲利普斯在自己電影上映前,愣是把它玩出了上下集的味道。兩支預告應當完整地來看,似乎才是對《小丑》這部電影的完整表達。
觀眾看過第一支預告後,更多感嘆的是:生活為何會難為普通人,把普通人逼上絕路。但是到了第二部,你就會感到:既然生活待我不公,為何不狠狠地踹它一腳?
第一支《小丑》找到了「小丑」(不是漫畫那個)作為普通人無力的一面,讓人感嘆他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那樣瘋狂,這種視角拉近了小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觀眾多少能對他產生些共鳴;第二支則將小丑所有的壓抑和不滿全都釋放了出來,觀眾雖然對這種「報復性」的成長感到微爽,但他無時不刻似乎也在隱藏著「非人民英雄」的氣息,讓人感到隱隱不安。
到這裡,需要指出的是:這只是兩支預告片而已。
當然,這也讓沒看過電影的人們有了理由相信,這種製片水準似乎早就超越了一般「漫改片」,它是完全有理由衝擊奧斯卡的。當然付出的代價就是:完全閹割漫畫元素,但你很難說這不是一件好的改變,相反,這使得整部電影、「小丑」這個角色看起來更貼近現實。
這種既視感想必也很籠罩整部電影本身。相對於早已被符號化的小丑「毀滅世界」來說,看起來更加有趣和有勁。
但有一點,這似乎也讓小丑成為了唯一的小丑,因為他的故事更像是一個「不需要其他人參與」的獨角戲,任何一個角色加入進來都會使它變味變質。直白點:這部電影不能融入DC電影宇宙,蝙蝠俠的出現只會讓它遜色。(當然不排除DC故意搞個詩意的前傳,因為預告片中的年代偏舊,還有一個向小男孩發笑的鏡頭,那個小男孩誰說不會是宿命的「某人」呢?這很難說完全不會與DC電影宇宙相聯繫)
前兩天,導演還特意在自己Ins上放了六支短片,都是一些新預告鏡頭的短暫閃現(稍有加長)。導演在上面都打上了僅一幀的水印,按照發布順序來看,六支預告的水印就成了8.28新預告的「提示」。
你能感受到,製片方、劇組(導演)對這部影片的精細程度,他們對它真的付出了一定的精力,並且是自然而然地付出。僅僅兩支預告片,就能讓人看得如此心潮澎湃,局長不禁開市期待一個多月後的正片上映了。
6支短片
全民小丑,全民瘋狂?或是全民反抗?
電影的意義似乎通過兩支預告片也變得模糊不清起來,這裡局長不禁推測:導演完全有可能玩一些其它的花樣,比如看起來他把一個精神病人變成了人民英雄,但實際上會更淳樸些:他就是個人民英雄,而非人們熟知的反派,這也許是個小人物悲愴反抗不公社會的影片。
或者,他根本和英雄沾不上邊,只是一個孤獨的精神病人。
但,誰知道呢?依照導演目前的精心設計來看,《小丑》會把小丑變成任何人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