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位於我國大陸東部沿海中段,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瀕臨黃海,自古為魚米之鄉,不僅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也是我國歷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江蘇省域歷史上分屬數個地理、文化單元,明朝時才處於同一行政區,清初正式設省,以江寧、蘇州兩府首字而得名,現在省會為南京市。
江蘇歷史悠久,省內名城、古縣眾多,今江蘇省域古為徐州、揚州之域,秦時分屬泗水郡、東海郡及會稽郡,其中會稽郡、泗水郡郡治位於今江蘇境內,分別為蘇州、沛縣,東海郡郡治為今山東郯城。現在,江蘇省連雲港市就有一東海縣,東海縣與東海郡有何關係呢?
東海郡,又稱郯郡,秦滅六國後所設,郡治為郯縣(今臨沂郯城),今江蘇長江以北部分大部為其所轄,西漢建立後轄區大大縮小僅轄山東南部及江蘇省東北部,但兩漢時郯縣不僅為東海郡郡治,也是徐州刺史部治所,今連雲港均為其所轄。南北朝時期,原東海郡之地地處南北爭鋒之地,隸屬、建制變化頻繁,這一時期設東海縣(元朝省入朐山縣)、海州。
隋朝及唐朝初期,州制逐漸取代郡制,東海郡、海州之間曾數次更替,唐中期以後穩定稱海州,治朐山縣。自唐中期始,海州作為一個較為穩定的建制一直沿襲到民國初。其中,海州北宋時屬淮南東路,金時為山東東路所轄,元屬河南江北行省並先後改稱海州路、海寧州等,明初又改海寧州為海州並省朐山縣入州,屬南直隸淮安府,清雍正後為直隸州,直屬於江蘇省。
民國初廢州為縣,海州廢而設東海縣,因此東海縣可以說是承襲朐山縣而來,朐山縣原稱朐縣,為秦時所設,南北朝時改稱朐山。民國時期,東海縣先後析出灌雲縣、連雲市,戰爭時期曾存在兩個東海縣民主政府,後重設東海縣,後劃海州鎮等地屬新海連特區。建國後,東海縣為山東省魯中南行政區濱海專區所轄,1950年屬臨沂專區,同年與新海連市(新海連特區改設)合併為新海縣,1951年東海縣復設。
1953年,蘇南、蘇北兩個行署區撤銷,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徐州、連雲港等地由山東重歸江蘇,東海縣屬江蘇省徐州專區,1983年改屬地級連雲港市。東海縣以「海」為名,歷史上也曾長期沿海,後隨著連雲港(先後為連雲市、新海連特區、新海連市等)市區的擴大,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內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