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寧:安居區大力推進社會保障扶貧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

2019-11-27   中國網城鄉中國

社會保障是國家為貧困人口構築的最後一道防線,是社會救助體系的基礎,在惠民生、解民憂、保穩定、促和諧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期來,遂寧市安居區民政局結合當地實際,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專項救助為支撐,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制度保基本、救急難、兜底線功能,確保安居區兜底對象基本生活得到全面保障。

  著力解決民生問題 讓老有所依幼有所養

  初冬的陽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在三家鎮養老院的院子裡,十幾位剛剛吃過午飯的老人,圍坐在大樓前一起曬太陽、聊天。

  「在這裡,我們不僅住著寬敞的樓房,每天還有人照顧起居生活,閒余時間,還有護理員陪著聊天、解悶,晚年生活真是很幸福!」73歲王大爺笑著說。目前,像王大爺這樣在三家鎮養老院安度晚年的老人有很多,老人們在這裡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願望。

  據了解,民生問題一直是安居區民政局高度關注時刻跟進的問題,今年以,區民政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學習、討論、調研,多層面收集意見建議,深入分析查擺自身存在的問題,推動解決民生問題。

  針對全區養老服務工作,區民政局創新機制,著力解決養老服務熱點問題,回應社會需求。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力度,全區建立公立敬老院22所,其中適老化改造4所,民營養老機構7所,優化整合建立日間照料中心130個,將村、社區確實無力經營的日照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交由社會組織承接管理運行,以及將覆蓋人群較少或交通不便的日照中心調整使用功能交由村、社區使用;持續探索「一鎮一專員」「一村一專干」制度,解決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實施政府購買服務,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引進三家社會組織為全區15000餘名老人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同時圍繞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區民政局著力解決痛點問題。通過加強對全區8471名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動態管理,做到對全區兒童基本情況的全面掌握。目前全區建立了15所留守兒童之家,孤兒保障對象176名,發放孤兒基本生活費132.787萬元,辦理了兒童收養11名,通過加大對兒童督導主任的培訓力度和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引進6家社會組織在全區為11000餘人次兒童提供關愛服務,為全區兒童關愛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開展專項行動 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利益

  今年7月,區民政局開展脫貧攻堅專項行動、通過抓重點、抓常效、抓細化的方式,調研了解了貧困戶的生活情況,向貧困群眾、村兩委幹部講解「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宣傳普及脫貧攻堅教育、醫療、危房改造支持計劃方案等內容,提高貧困群眾政策知曉度;通過持續抓好社會保障扶貧和低保兜底脫貧工作,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和水平;進一步整合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等社會救助資源,堅決守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利益。

  在東禪鎮柴家溝村,每天早上9點過,12歲的尹富貴就會在家門口翹首以盼,盼望著老師的到來。尹富貴是個肢體二級殘疾的孩子,他的教育問題成了家裡揮之不去的陰影。「放在以前,也許娃兒一輩子都讀不上書,甚至認不到幾個字。」尹富貴的母親說。

  幸運的是,在「兩不愁,三保障」政策保障的和區民政局的幫助下,學校教師走進了家門,讓小富貴獲得了學習的機會。目前,小富貴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可以自己看一些簡單的故事書,身體也有好轉。

  「謝謝黨的好政策,我的孩子不會是文盲了!」樸實的母親一個勁兒地道謝,老師們的默默付出宛如一縷春風,吹走憂傷,溫暖心靈。

  提高補貼標準 惠殘民生工程暖民心

  「領了這筆錢,我就去給她買個雞來燉,提高困難殘疾人補貼標準這個民生工程確實暖人心啊!」這是近日發生在安居區東禪鎮馬家橋村唐光兵家中的一幕,他對上門慰問的安居區民政局工作人員感慨地說。

  唐光兵是馬家橋村二社低保戶,妻子王貴雲今年60多歲了,20年前突發腦溢血,一個平日裡能擔200多斤的女人倒下了,這個家庭也隨之垮了,兩個年幼的兒子跟著唐光兵瞬間失去了家庭的主心骨。唐光兵只好放棄打工回家照顧癱瘓的王貴雲,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拮据的狀態。

  自殘疾人民生工程實施以來,安居區民政局把王貴雲納入救助對象,經過今年調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後,王貴雲可以領取養老保險、新農保、重度殘疾補貼和低保等,一個月500多元,解決了老兩口的基本生活,兒子也可放心地在外打工貼補家用。

  同樣是該組的陳克全,小女兒系精神殘疾三級,在妻子去世之前還能全心照顧小女兒,他也能外出務工解決家庭經濟困難,一家人的日子過得也算可以。但妻子患癌症花去了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了一些外債,大女兒也只有放棄一切務工的機會,回家照顧患病的妹妹。被納入救助對象後,小女兒可領取低保費、精神門診藥費和殘疾人護理費等,為這個不幸的家庭送去了黨的溫暖和關懷。村上也積極為陳克全尋找掙錢的機會,讓其在公益性崗位為村上做一些事,解決部分家庭困難。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極大改善,逢人就夸政府的惠殘民生工程就是好。惠殘民生工程也得到了周圍居民的廣泛好評。

  安居鎮佛岩村三組馮術元,因本人肢體二級殘疾享受低保和困殘補貼,今年也提高了補助標準;東禪鎮馬家橋村7組王應家本人肢體殘疾一級,領取殘疾人護理、養老保險,女兒肢體殘疾二級,領取殘疾人護理費……

  這些,只是安居區受益於「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這項民生工程的一個個縮影。

  據了解,今年以來區民政局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宗旨,以「救急難」發現機制為抓手,紮實推進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民生工程實施,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二級以上困難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今年上半年已為7841人提高補貼標準,讓惠民政策惠及百姓,溫暖民心,確保困難殘疾人補貼政策落實到位,已按90元/人/月標準為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391.6萬元。

  區民政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區民政局將繼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紮實抓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等工作,持續開展低保政策兜底。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低保政策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救助保障功能;本著「一戶不漏、一人不掉」的原則,對因病、因殘、年老等喪失勞動力無法通過產業和就業扶持脫貧的貧困戶納入低保兜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