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快出來,我輸了」,寶媽和孩子躲貓貓,兒子躲完就再沒出現

2019-12-25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相信好多家長和孩子的活動地帶都從室外轉移到了室內。但是孩子活潑好動的年齡,是不是也能忍受一直在家的「無聊」呢?

陳娟是一位全職媽媽。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她的內心也無比欣慰。自己全職在家這幾年換來了兒子的成長,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前天暖和的時候陳娟會時常帶著兒子去室外活動。但是最近天氣越來越冷,而且是流感的高發期。陳娟不得不和兒子「蜷縮在家」。


但是兒子才3歲,在這個活潑好動的年齡。在家玩耍根本不能滿足兒子的「需求」,哪怕是出去放會風,兒子也心滿意足了。經不住兒子的再三請求,陳娟同意和兒子出門玩耍。

出門後的兒子顯得格外活潑。沒有了家裡的束縛,孩子也恢復了自由的天性。陳娟和兒子在家最常玩的遊戲就是躲貓貓。而且每次都是兒子躲陳娟找。當陳娟找到兒子的那一刻,孩子都是被逗得哈哈大笑。


看著小區的「廣闊天地」,孩子要求和陳娟在小區玩躲貓貓的遊戲。剛開始玩的很興奮,慢慢的孩子開始忘我。躲到了更遠的地方。陳娟背過身子等著孩子藏好,可是問了好多聲,都沒有得到孩子藏好了的回答。

這時陳娟慌了,大喊著「寶寶你躲哪兒了,別嚇我啊」「媽媽輸了,你快出來吧」一聲聲的呼喊,都沒有得到兒子的回答。陳娟急得六神無主,在小區鄰居的尋找下依然不見蹤影。最後只得趕緊報警尋求幫助。


而警察調取附近的監控看到,孩子躲到了小區門口的冬青裡邊。被路過的一個陌生男人強行帶走了。而附近人來人往,本身就是開放式的小區,尋找兒子更是難上加難。沒想到看似尋常的遊戲,卻失去了自己的兒子。陳娟徹底癱了。




躲貓貓,一個看似尋常的遊戲。不管是在室內還是室外,其實也是存在著潛在風險。家長們在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時候,要尤為注意:

室內注意事項:

1:在室內要避免孩子躲到密閉的空間中。

比如封閉的衣櫥,洗衣機,冰箱內。這些家具電器的門往往從外面打開容易,但是從裡邊推開就很難的。

這些密閉的空間孩子躲在裡邊有窒息的危險,往往一不小心就釀成大禍。遇到危險,就不是做遊戲這麼簡單了,而是用生命做「賭注」。


2:窗戶,陽台等較高的地方。

窗戶上的窗簾後邊,或者陽台的窗簾後邊。也是孩子玩躲貓貓經常去的地方。這些較高的地方如果窗戶是打開的,孩子在玩耍時候不注意非常危險。平時也要教育孩子不要爬到高處,避免墜落。


室外注意事項:

1:儘量不要讓孩子遠離自己視線。

孩子在家長的嚴密「盯梢」下,能避免走失或者發生危險時家長及時保護。及時在和孩子在室外玩捉迷藏的時候,該「作弊」的時候就得「作弊」。

室外空間廣闊,孩子如果離開家長視線很容易走失。而且室外環境嘈雜,一旦孩子走失尋找難度加大,家長後悔莫及。


2:和孩子制定遊戲規則。

比如說不能躲到馬路邊,遠離車流量大的地方。如果家長1分鐘遲遲沒有找到孩子,孩子要「自動現身」,證明家長輸了。輸的人要接受「懲罰」。和孩子規定好時間,也能避免孩子躲藏嚴密,家長的認輸,還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也能避免各種危險發生。

適當的遊戲可以開發孩子智力,提高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家長和孩子在玩耍時,可以組成一個小團體,叫來家人或者同齡的孩子有家長陪同一起遊戲。避免單獨和孩子玩耍看護不利。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給孩子普及相應的安全知識,不要讓遊戲也成為「看不見的殺手」。家長在教導孩子自我安全知識的時候,無疑也給孩子增添了防護網。有了這道無形的防護網,家長才能更加安心。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PSqPG8BMH2_cNUgf1W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