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經理必備:一文搞懂財務管理體系和架構

2019-07-23     網學教育




很多財務專業的學生或者剛踏上財務工作崗位的財務小白們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

我平時的工作主要就是一些基礎會計核算,每天都在做這些重複性工作,時間一長,自己明明已經掌握的不錯了,卻有種無法更進一步的感覺,因為每天都在重複一樣的內容。我不知道自己做的這些能給別人帶來什麼,想不明白這些工作的意義所在?甚至覺得,這些工作,只要熟練了就好,好像沒有什麼技術性,隨時能夠被取代。


所謂:變則通,通則久。

對於處在外部變化動盪環境進程中的財務部,應改變過去「單體企業」的經驗和做法,向價值型財務管理的轉型,從企業的財務部門從財務戰略、角色定位、組織結構和操作流程等全方位做出轉變。

1建立財務管理體系,需要做哪些準備?


第一,一定要了解整個公司的戰略。財務工作非常辛苦,不僅僅是只掌握業務知識,還要了解很方面的知識,在這個層面首先要了解公司的整體戰略。

第二必須要了解整個公司的組織架構。財務要核算到每一個單元,或者說會有很多的會計主體,那麼設計這些會計主體,必須要詳細了解整個公司的組織架構。如果是閉門造車,沒有按照公司的組織架構設置會計主體的時候,無論怎麼做,財務始終是混亂不堪。

第三要走出去和其他的高層財務人員溝通。財務最終輸出的成果、報表、分析的使用者是公司的高管、中層管理人員或者與相關的投資者、銀行等等一系列部門。如果要做好,一定要了解客戶的需求。也就是說要走出去,財務最忌諱坐在辦公室中想業務需要什麼,而是要在溝通過程中了解業務的需求,了解財務怎麼做才能滿足業務的需求。

但是財務管理包括很多工作,一個錯誤負責人也可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說事的時候,無論是對領導,還是內部布置工作安排工作;不論是說財務的重要性,還是財務管理如何滲透到業務中,都說不清楚。

簡而言之,財務只會幹活,不會展示價值,不會說服他人。

本文將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梳理,幫助大家深入理解財務各級工作,便於在工作中設計,溝通,思考。

01、公司提升三要素


模式創新:現有的模式基礎上如何提升的更好

技術創新:技術比別人強

管理升級:公司人、財、物、戰略、品牌、銷售、採購等的管理

02、財務工作的三層結構


1. 資本型財務(高):

上市、併購、私募融資、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等

2. 管理型財務(中):

財務管理包括哪些工作

財務分析與決策支持

成本費用管理

預算管理

風險管理與內控

資金管理

稅收籌劃

績效管理支持

3. 核算型財務(基礎):

記帳、報表、報稅及統計資料

(沒有人為勞力買單,只有人為價值買單)

03財務管理工作之間的關係

財務管理工作之間的關係—1



以預算作為統領,對公司未來主要的目標和主要的指標,進行一些設定。

如何讓成本費用達成所設計的目標,成本費用管理是預算管理中重要的一個分支。

資金管理:未來資金要處在什麼狀態、債務結構、資本結構

稅收籌劃:符合稅法的基礎上如何少繳稅

績效管理支持(預算管理的銜接):指標選擇

財務分析(經營分析):所有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

作用:讓所有管理者看到公司發生了什麼

內部控制:過去出現的問題,差旅費管理等

風險管理:未來可能出現問題的

財務管理工作之間的關係—2



財務管理工作之間的關係—3



上市公司用的比較多

04財務工作通常從哪裡入手


  • 財務分析 – 分析發現什麼,就管什麼。重點和邏輯不清。
  • 稅收籌劃 – 縮小範圍,容易出成績。層級比較低。
  • 資金管理 – 縮小範圍,容易出成績。多數時候層級比較低。
  • 成本費用管理 – 範圍較大,不容易出成績。管理參與度深,要求高。
  • 績效管理 – 範圍很大,容易散,重點突出,問題很多。
  • 風險內控管理 – 範圍模糊,目標模糊,效果模糊。
  • 預算管理 – 範圍較大,目標清楚,手法相對清楚,重點清楚。


05財務管理的兩大支撐


1. 了解業務

2. 信息體系(財務、非財務)


代碼:物料代碼、責任中心代碼、供應商代碼、客戶代碼、產品代碼

06對組織結構的影響



核算系列和管理系列要分開

07重點確定與工作建議

  • 稅務專家路線
  • 內審路線
  • 核算高手路線
  • 管理路線
  • 資本路線

能力至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P3uK2wBmyVoG_1ZyW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