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酒駕入刑」,各地交警嚴查嚴管酒駕、醉駕以來,朋友圈出現各類非酒卻「被酒駕」的傳言:感冒了喝瓶藿香正氣水,吃豆腐乳、榴槤、蛋黃派……
都可能被呼吸式酒精檢測儀現場「逮酒駕」。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
人體酒精反應試驗食物。
一切需要用事實說話——9月20日,四川宜賓長寧縣某駕校考場,宜賓市交警支隊和長寧縣交管大隊進行了 別開生面的「人體對酒精的反應試驗及『被酒駕』傳言的實證」活動。哪些非酒精類食物、飲料、藥物,被人體吸收後會出現「酒精反應」呢?
這次酒精測試,紅酒、白酒、啤酒肯定當仁不讓,此外還有倍受網友們關注的豆腐乳、蛋黃派、酸梅汁 、醪糟、菠蘿啤、格瓦斯、紅牛、榴槤、葡萄乾和藿香正氣水。
試驗團隊對每個測試品編號,來自駕校和宜賓江安「反酒駕聯盟」的志願者們,抽籤對應編號做「人體酒精反應」試驗。
在食用、服用測試物前,每個志願者先要進行「空白測試」,同款呼吸式酒精檢測儀的數據為均顯示為「0」,表明他們做試驗前沒有酒精反應。
豆腐乳
第一個進行測試的是豆腐乳,志願者吃了一塊四川豆腐乳後,一分鐘進行吹氣檢測,酒精檢測儀顯示的酒精濃度值達到88。五分鐘後再檢測,數據顯示為「0」。
蛋黃派
食用蛋黃派後一分鐘檢測,酒精濃度達到36,五分鐘後數據為「0」。
酸梅汁、紅牛、格瓦斯
大家都「嚴重懷疑」含酒精的酸梅汁、紅牛、格瓦斯飲料,飲用一分鐘後的檢測結果均為「0」,完全 出乎預料。
醪糟水
醪糟水,是中國傳統發酵技術製成的「米酒」。飲用後一分鐘進行檢測,酒精濃度達到了152,遠遠超過了醉駕標準。五分鐘後再檢測,酒精濃度下降到19。
榴槤
近期有網友瘋傳,「食用榴槤後會『被酒駕』。」試驗者李大姐是駕校一名學員,在拿到駕照前親自參與了「吃榴槤」試驗。
李大姐食用滿滿一紙杯榴槤一分鐘後檢測,酒精濃度只顯示11,且很快數據恢復為「0」,表明食用榴槤達不到酒駕標準。
紅酒
志願者飲用約70毫升紅酒後,酒精檢測儀顯示酒精濃度>550,直接爆表。9分鐘後再次測試,酒精濃度依然還有31。這個爆表的酒精檢測儀,經過技術人員調試,才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
藿香正氣水
紅酒的結果並不意外,它畢竟也是酒。但是藿香正氣水的檢測結果讓大家很震驚:跟紅酒一樣,藿香正氣水也讓儀器爆表,酒精濃度>550。等到5分鐘後再次測試,數據129,仍遠超醉駕標準。
藿香正氣水讓酒精檢測儀爆表。
最後試驗的是醉酒者在完全封閉道路、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試驗用車為駕校專用車,副駕駛座有教練員 陪同並可及時協助剎車),酒精在人體發生反應後對機動車駕駛安全的影響。
參加試驗的志願者是一名有著10年駕齡的「老司機」,在飲酒前,試驗者應急剎車誤差為1米;兩次飲酒共約200毫升並於40分鐘後測試,志願者明顯比飲酒前語言更多,有醉態表現,呼吸式酒精檢測儀顯示數值超140。在此情況下,測試志願者應急剎車誤差超2米。經抽血檢測,志願者血液中酒精含量為117.74,呈醉酒狀態。
宜賓市交警支隊高級工程師肖勇告訴紅星新聞,經過此番嚴格的人體酒精試驗,網上部分「被酒駕」傳言被證實,也有部分被證偽。對於含有酒精成分的水果、飲料,駕駛員在食用、飲用後,應該經過一定時間揮發後才能開車;藿香正氣水、醪糟等,初飲檢測結果與酒類無異,需要更長時間揮發才能駕車;而飲酒或醉酒後,至少需要8個小時以上才能開車。
註:飲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20mg/100ml,小於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醉酒駕車是指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80mg/100ml的駕駛行為。
本文所稱的所有酒精檢測數據單位均為「mg/100ml」。
動動手指
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