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望江縣嘗美食盛宴:鴉灘豆絲

2019-07-25     網絡醉江南

安慶市望江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長江北岸,東南與東至縣、江西省彭澤縣隔江相望,西南與宿松縣共泊湖為鄰,西北枕大、小茗山與太湖縣接壤,北依皖水與懷寧縣交界,是皖鄂贛三省交界處。總面積1357.37平方公里,人口65萬人。

望江縣後山有一個全國十大最美小鎮之一的鴉灘鎮,每年過年都盛行唱黃梅戲、舞龍燈、打鼓書、打豆腐、塌豆絲、熬板糖、殺年豬等習俗,辛勞了一年的人們,沉浸在節日的喜慶中。整個臘月,都在忙著準備各種帶著濃郁鄉土特色的傳統美食,延續著祖祖輩輩的文化傳承。

豆絲手工工藝在眾多美食中卻獨具一幟。

每到這個季節,左鄰右舍鄉鄰鄉親總是包著幾張熱騰騰的豆絲相互贈送,這是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鄉情風習,大家分享著美食,分享著自己的勞動果實和幸福快樂。也是在這個季節,空氣中飄滿濃郁的清香,整個村莊都會被這種米香豆香所籠罩,數百米外都能聞到這沁入心脾的芳香,讓無數的客人流連往返,醉倒在純樸的民風民俗之中。

豆絲,有的地方叫豆絲粑,吃著香噴噴,但整個流程非常複雜,都是純手工傳統工藝。

鴉灘鎮當地有兩位德高望重的塌豆絲大師範勝美和李佺榮。以下內容及細節均由他們提供。

下面我們瞪大眼珠,引爆你的眼球。

原漿製作:一是打瓣。將綠豆去殼,豆子打成兩瓣(也有些農戶會加入蕎麥米、黃豆等多種原料)。

二是選米浸泡。選米要有一定粘性的秈米,最好是現在的雜交稻米,粳米糯米都不行。浸米的同時把破成瓣的綠豆水浸,攪拌均勻充分吸收水分。一般都要浸泡十幾個小時。

三是碾磨。將混合浸泡好的食材,用石磨充分碾磨成原漿待用。

有了上品原漿,僅僅是完成了製作豆絲的第一步。

有關豆絲的焙烤是最重要環節。非物質文化遺產豆絲傳承大師範勝美先生,傳說已是幾代單傳。望江風俗是這項工藝只傳男不傳女。隨著時代的進步,男男女女都會操作。

焙烤。事先要用青磚或砂石之類的東西磨光鐵鍋洗凈。

用一塊肥肉沿鐵鍋均勻塗摸,大多數沿用稻草紮成小把蘸上油,反覆擦幾次鐵鍋。這道工序都是為了防止粘鍋。

豆漿用小瓢舀起,順鍋勢圓弧型澆於鍋的二分之一處,豆漿順鍋下淌,主人立即拿起專用的湖殼(一種比一般河蚌更大的貝殼)順勢將豆漿塌勻。現在也用毛刷替代。

大師他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團隊精誠協作。圖為李佺榮大師

據說松樹枯針焙烤出來的豆絲有種獨特的香味。

火候可是一項頂級技能,火大則糊,火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大師需邊觀察、邊指導、邊調整。

一片片豆絲誘人可口

注意下面淘米竹燒箕的作用了嗎?你猜

剛做完的豆絲涼放在竹篩子裡整裝待發,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

鴉灘豆絲的起源,可追溯大約公元四、五百年間。日月輪迴,斗轉星移,逐漸流傳至周邊市縣,後至湖北、江西等周邊省份,但品質己面目全非,唯鴉灘豆絲依舊是純綠色原生態食品,且具清熱解毒之功效,有極強的美顏與保健價值。

豆絲的吃法有很多種:有豆絲餅,炒豆絲,也可將豆絲切成條曬乾後用水煮,稱之為水煮豆絲。豆絲現做現吃即是美味佳肴,隔天味則次之。

豆絲餅:剛燙好的豆絲餅可以放油烙著吃,新鮮的豆絲餅沾上點辣椒醬,十分的美味可口。

煮豆絲:無論是新鮮的豆絲還是晾乾的豆絲放在雞湯里煮著吃,再放點小蔥青菜。

貴賓的到來為山村增添了喜氣,如春節來客,賓朋滿座,好不熱鬧。

這樣的農家小院享受豆絲盛宴,是否有世外桃源的感受。

吃豆絲在當地還會搭配很多其它菜。

大灶大鍋的四周看見四個吊罐麼,裡面可以放置各種食材,待豆絲做好,吊罐食材也燉煮熟了。

欲品嘗美食豆絲,請走進雷池鴉灘。

(版權屬於原作者,侵權立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LPfuGwBJleJMoPMZls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