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在低冚「紅色村」參觀學習。
永漢鎮地處龍門西南部,素有「龍門副中心」之稱。其因豐富的溫泉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及厚重的紅色基因,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鎮」「廣東省文明鎮」「廣東省旅遊特色鎮」「廣東省生態鄉鎮」等榮譽。近年來,當地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5大任務,深耕紅色旅遊和綠色生態,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傳承紅色基因
低冚「紅色村」上榜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在永漢鎮牛牯嶂山腳下,坐落著一個靜謐安詳的村莊——低冚村。這裡不僅民風淳樸、山清水秀,還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近日,100個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認定結果出爐,低冚村榜上有名。
據了解,低冚村是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建立的革命根據地所在地。1938年冬,以龍門最早的共產黨人王達宏為首的愛國青年和有識之士,在這裡成立了「永漢大眾救國會」宣傳抗日救國;次年冬,在低冚村大圍村民小組成立了龍門縣中共領導的金龍大隊,並開展了第一次武裝革命。解放戰爭時期,低冚村曾爆發了遠近聞名的低冚伏擊戰。這裡還誕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門縣第一任縣長李紹宗,龍門縣第一位革命烈士鍾水容也出生於此。
除了紅色人物,低冚村還有抗戰時期留下的紅色遺址。目前,該村有據可查的紅色遺址有5個,分別是低冚村大圍祠堂、低冚村伏擊戰遺址、婦女夜校遺址、聚和堂宗祠和前陣哨崗。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有的遺址已經不復往日風貌。因此,修復和保護紅色遺址、弘揚和傳承紅色精神,成為低冚村村民殷切期盼以及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的事情。2017年底,廣東省正式啟動「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計劃在全省範圍內打造一批紅色資源豐富、時代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廣泛的基層黨建示範點和精準扶貧示範村,低冚村位列其中。
2018年6月,該項工程正式啟動,投入4350萬元、歷時10個月建成。該「紅色村」劃分為前導區、勝利主題區、抗爭主題區、史實主題區4個區域,每個區精心策劃打造、內涵豐富,是龍門縣首個革命傳統教育和鄉村振興戰略實踐基地。
「在建設過程中,我們充分挖掘低冚村紅色資源的潛在價值,並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設計規劃,整體串聯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儘可能地還原歷史風貌,又增添了新時代的元素。」據永漢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推進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建設的同時,低冚村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以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村莊綠化大行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保護綠色生態
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以前孩子們不願意回來,因為路實在太難走了,現在每周末都回來,說是有小時候家鄉的味道。」黃牛冚村村民王遠平說,村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後,通過建廣場、修公廁、搞綠化等系列工作,沉寂多年的村子再次煥發新活力,也吸引了年輕人常回家看看,他覺得很幸福。
據了解,黃牛冚村地處永漢鎮最南端,與增城接壤,下轄7個村民小組,共165戶603人。曾經的黃牛冚村以種植柑橘出名,但隨著柑橘黃龍病的發生,當地的柑橘種植業由盛而衰,年輕人便紛紛外出打工,村子變得越來越沉寂。
為了村子的繁榮和發展,黃牛冚村下大力氣開展了整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村人居環境水平得到整體提升。「黃牛冚村不僅環境優美,還有革命遺址,接下來將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該村黨支部書記鍾國林說。
黃牛冚村的改變,正是永漢鎮實施鄉村振興的縮影。放眼望去,全鎮各村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綠色發展的理念植根在大家的心中。永漢鎮主要負責人介紹,從2017年開始,永漢鎮率先在低冚村和合口村開展新農村示範村創建工作,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致力於把兩個省定貧困村建成可學、可複製、可推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以示範帶動整體發展,為全鎮順利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打下基礎。
經統計,截至目前,永漢鎮共投入資金497.5萬元,動員黨員幹部群眾上萬人次,清理房前屋後、衛生死角垃圾19974噸;清理溝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及垃圾13920噸;拆除舊危房1280間約6萬平方米;拆除亂搭亂建、違法建築1892處,新建設垃圾收集點10個;擴寬改造村道19公里;種植景觀綠化樹木38870餘棵,全鎮的人居環境進一步美化。
全鎮上下一心
黨員幹部帶頭多方聯動贏得村民支持
農村工作不好做,這是很多基層幹部的心聲。據永漢鎮蓮塘村相關負責人透露,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前,由於傳統思想的局限,村民公共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較差,對改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積極性不高。對此,蓮塘村的黨員幹部主動作為,充當「三清三拆三整治」的排頭兵,主動開展環境整治並上門宣傳相關利好政策。
永漢鎮在短時間內發生較大的變化,這與村民的支持以及鎮委、村委工作人員的努力分不開。以黃牛冚村為例,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村裡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反覆與村民溝通。同時,村幹部、村民小組長、黨員以身作則,除了主動搞好自家房前屋後的衛生,還帶頭清拆自家危舊房。在整治環境的過程中,村幹部堅持惠民生,針對村民關心的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將拓寬入村村道、修建綠化休閒小公園、完善村牌及道路安全警示標識標線等列入整治工程,贏得了村民們的支持。
如今,永漢鎮的環境變美了,村民的思想更開明了。對於永漢鎮未來的發展,永漢鎮主要負責人還有很多期待。他表示,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承保護紅色革命資源,保護綠水青山生態屏障,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通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等措施,不斷擦亮「龍門副中心」的招牌。
來源:惠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