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3月22日,浙江又一批援鄂醫務人員210人乘機返鄉。就在前一夜,西湖邊的亞洲最大戶外高清大屏為會杭州「最美逆行者」點亮,圍觀群眾們熱淚盈眶,由衷歡迎白衣戰士凱旋而歸。
這只是疫情中,群眾與醫護人員互愛互敬的一小面。抗疫期間,醫患互相配合,井然有序;抗疫歸來,群眾夾道歡迎,滿懷感激。這樣融洽和諧的畫面讓醫護們紛紛感慨:多年前的醫患關係又重新回來了。
「多年前的醫患關係又回來了」,這句話讓我們讀出了欣慰背後的辛酸。很長時間內,群眾詬病看病難、看病煩,抱怨醫生看病冷漠,質疑背後有醫藥回扣。醫患之間的不信任與不配合使得雙方關係一度劍拔弩張。
疫情期間,醫患關係的回暖是顯而易見的。不可否認,這樣的回暖是特定背景下的產物。一方面,政府全額承擔了確診和疑似病例的就診費用,從經濟上為醫患雙方減少矛盾打下基礎。另一方面,患者對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知之甚少,對醫護人員此刻挺身而出心懷感激。大敵當前,醫患雙方同仇敵愾,共同進退,自然關係親厚。有治癒出院的患者對醫護人員深情「表白」:「那些說星星很亮的人,是沒有看過護士的眼睛、醫生的眼睛!」武漢方艙醫院正式休艙時,有的病人落淚了、有的病人不願走了,更多的病人要與醫護們相約明年再聚。
這不正是我們一直呼籲的醫患關係嗎?災情下的守望相助會不會成為曇花一現?醫患關係不能只看到疫情當下的好,更要看到過去和未來,每一個平凡的日常。如何讓這種良性的關係維持常態,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命題。
其實,醫患間本就沒有根本的對立。疫情的出現,只是為公眾重新認識醫護、讀懂醫患關係打開了一扇窗戶。
疫情中的武漢方艙醫院,被網友們譽為「醫患關係最理想的模樣」。14所方艙醫院,35天時間,12000多新冠肺炎輕症患者「零感染、零死亡、零回頭」。背後是所有患者嚴格遵守醫囑、連生活作息都聽從安排;是醫護人員不僅考慮醫療救治,更貼心地兼顧起患者心理壓力;是醫患雙方彼此融洽,能在醫院內歡快地唱起地方戲、跳起大秧歌……當醫患雙方打破了心理戒備,也就突破了治療障礙。醫者有仁心、患者有愛心,這是醫患關係最結實的基礎。
這次疫情也讓我們看到,良好的醫患關係離不開制度保障。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適當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降低群眾就醫的後顧之憂,能夠調節醫患之間由於經濟壓力而引發的矛盾。當醫患之間沒有了直接的經濟衝突,才能為醫患關係長久向好創造環境。
另外,我們也需要提高醫護人員的「幸福指數」。習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醫務人員是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務必高度重視對他們的保護、關心、愛護,從各個方面提供支持保障。中央專門提出,將湖北省(含援湖北醫療隊)一線醫務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標準提高1倍、薪酬水平提高2倍,擴大衛生防疫津貼發放範圍,確保覆蓋全體一線醫務人員。正是這些對醫護人員的優待政策,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背後強大的支持力量。疫情之外,我們也應注重健全完善醫護人員的福利待遇、改善醫療環境,讓醫護群體能舒暢地在陽光下行醫,讓仁心仁術發揮出最大的社會價值。
無論何時何地,美好的醫患關係都值得珍惜。醫生有「醫德」,患者有「患德」。融洽和諧的醫患關係不僅於醫患雙方有益,更是整個社會的福祉所在。方艙醫院已經休艙,希望美好的醫患關係能永不休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JYFC3EBiuFnsJQVrS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