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光明日報》頭版追記寧波這位好乾部!

2019-08-21     文明寧波

點擊標題下「文明寧波」可快速關注

今天,光明日報頭版刊發《跑進百姓中 扎在最前線——追記寧波市「六爭攻堅」好乾部熊澎橋》。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追憶熊澎橋,感受一名黨員幹部堅守初心、踐行使命的精神狀態和拼搏姿態。

《光明日報》頭版

全文如下

跑進百姓中 扎在最前線

——追記寧波市「六爭攻堅」好乾部熊澎橋

「如果不是約的9點40分談事而是安排再早一點,他可能就沒有時間去工地了。」寧波市鎮海區莊市街道黨工委書記金燕說。

「如果他不改日程、按照原計劃去杭州培訓就好了。」寧波市大學科技園管委會副主任胡文雄說。

「如果他不是非要自己上去拍照,可能就不會了。」寧波市大學科技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許益鋒說。

可是,沒有如果。

7月18日清晨,正準備上班的許益鋒接到了鎮海區委常委,寧波市大學科技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熊澎橋的電話:「我們去現場看看。」

共事快兩個月,許益鋒已經習慣了熊澎橋的工作作風,聽最多的也是這句話。去現場看看,是每項工作必不可少的前奏。那天,利用上班前短暫的間隙,熊澎橋來到位於鎮海、江北兩區交界的三號橋市場區域,為甬江科創大走廊片區產業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法。

工地到處都是瓦礫,他們坐著施工升降機上到西側14樓。在完成了踏查、拍照後,熊澎橋不慎跌落,因公殉職。

那條與眾不同的晨跑線

熊澎橋有晨跑的習慣。從1991年警校畢業成為寧波慈溪市一名普通的交警開始,他跑過慈溪公安分局、跑過慈溪白沙路街道、跑到寧波鎮海區。一步一步,他跑出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熊澎橋的晨跑,總是選擇與他人不同的路線。

2015年8月,因為建設大學園區,慈溪白沙路街道西華頭村需要整體拆遷。村支書孫利群說,那段時間村裡總有人來跟她說,每天早上5點多會有一個來晨跑的人。不像其他鍛鍊的人在村旁的森林公園跑,這個人只在溝溝坎坎的村間小路跑,跑著跑著還與田間地頭的村民聊天。孫利群這天起了個早,尋到了這個「怪人」,是街道黨工委書記熊澎橋。原來他一邊健身,一邊在了解村裡的情況。「你看你們這裡有一個閒置的舊廠房,等大學搬遷過來後你們可以重新利用,產生經濟效益。」就這樣,西華頭村提前一個月實現征遷清零,那個閒置的舊廠房也早已租了出去。

87歲的龔美琴和她92歲的老伴徐華昌就住在西華頭村。家裡的老房子是老兩口一扁擔一扁擔挑起來的。「捨不得走、給兒女留個念想」,當別人都已經簽了協議,這些念頭還固執地紮根在老兩口的腦海。熊澎橋來了。第一次他只是聽老人講述著他們和房子之間的故事;第二次他講到了為子孫後代建大學園區;第三次他叫工作人員把老人拉到已經建好的新小區,讓他們感受新生活的便利。如今,老人的舊居已經成了高教園區的一條馬路,老人也在小區享受著天倫之樂。

「他每天早上要跑兩三個小區。」鎮海區招寶山街道順隆社區黨委書記朱君瑩說。

那永遠還不上的一百元

2017年2月,熊澎橋開始擔任鎮海區副區長。

剛到任,鎮海區駱駝街道辦事處主任彭鯤向他彙報的第一件事,就是交通治堵。彙報結束,熊澎橋說:「今天不給結論,因為我還不熟悉情況,你給我一周時間。」讓彭鯤意外的是,一周後,他們再次討論治堵方案時,熊澎橋對涉及的各個街巷已了如指掌。「這些天他早上騎車、晚上散步,拿著本子一邊看一邊記,把涉及的街巷都摸了一遍。我算了一下,加起來至少有20公里。結合他的交警經歷,他的方案直指要害。」

去年7月,鎮海區駱駝街道的拆遷地塊因圍擋設置、建築垃圾等需要整治。一個星期天,駱駝街道辦事處城建辦副主任劉抑噪接到熊澎橋的電話,「一起去看幾個拆遷點」。看了四五個小時後,劉抑噪發現,這幾個點都是問題集中又突出的。在此之前,熊澎橋自己騎著共享單車,挨個拆遷點跑了一遍,摸清了每個拆遷點的情況,共享單車的費用足足花了100元。「熊區長這得騎了多少地方。」劉抑噪說,這是他今生無法償還的「債」。熊澎橋還給他講了一句話,工作是否到位,就看當地的狗是否對你叫。如果狗沖你搖尾巴,就說明你深入基層了。

從今年5月27日熊澎橋走馬上任寧波市大學科技園,胡文雄與他共事才53天。可這53天在胡文雄的心中是那麼重!他記得他們之間促膝談心的夜晚、並肩作戰的白天,記得他們之間有關女兒的共同話題,更記得工作成功的喜悅:「7月8日那天晚上,我到他辦公室。他高興地告訴我,在他9次走訪後,一家企業終於同意在搬遷協議上簽字。這家企業的搬遷事關整個雙創大街的產業布局。」

那自發送來的兩千個花圈

7月21日,送別熊澎橋。

從他老家慈溪市周巷鎮雲城村出發到殯儀館,1.5公里的路上,2000多個各界人士自發送來的花圈排起了隊。1400多條網絡留言,是百姓對他的懷念。

「我雖與他素未謀面,但我的生活因他而改變。」鎮海區中梁首府小區的羅春利說。去年6月,因為不滿實際裝修和樣板房展示不符,羅春利和其他業主選擇維權。「熊副區長接待維權業主代表後,急民所急,不僅與開發商溝通協調,還全程參與解決矛盾。」他說,目前業主對裝修改進的滿意度超過90%,房子很快能交付。

鎮海區世博花園是熊澎橋接手的一個開發破產項目。有關這個項目的幾條會議記錄足以證明熊澎橋為百姓的深切思慮:

2017年1月23日,協調破產案件中疑難複雜的施工單位債權問題,涉及債權金額1.6億多元。給施工單位預分配3000萬元,穩定民工情緒,保障民工權益;

2018年春節前,為施工單位解決預分配款項6000萬元;

2018年6月22日,召開業主群訪協調會,妥善解決業主小區改造、物業管理等訴求及問題;

2018年12月17日,召開協調會,在2019年春節前解決10家施工單位共2000萬元的工程款預分配。

28年的工作生涯中,熊澎橋先後獲得寧波市政法系統「人民滿意政法幹警」、寧波市優秀人民警察、寧波市公安機關「百佳民警」等榮譽稱號。今年6月他又被評為寧波市「六爭攻堅」好乾部。

那永遠兌現不了的承諾

當喧囂過後,留給妻子孫映可的,是永恆的寂寞與心痛。

結婚20年,熊澎橋留給這個小家的時間太少。「他的天平是傾向於事業的。」在孫映可的記憶中,他陪伴最久的,是去年自己闌尾炎手術的住院期;他留下的最後溫暖,是5月19日兩個人的瓷婚紀念。「即便是在家,書房也是熊澎橋待得最多的地方。他工作跨度大,從公安到街道再到區里,主管的行業不一樣,他說要多學習。」如今,退休後的旅行又是一個永遠兌現不了的承諾。

兌現不了的,還有對女兒的承諾。「跟我敬愛的父親做最後的告別。」女兒在追悼會上的泣訴濕潤了在場1000多人的心——

「還記得我初中的時候,您為了追捕逃犯遠赴江西,在那裡待了數十天,深夜翻山越牆,挺身制服歹徒,歹徒險些引爆炸彈。您總是一心撲在工作上,勤勤懇懇,去了鎮海之後,每個周末都很難抽出空待在家裡,很多時候您總是早起晚睡,忘我工作。

「還記得從我幼兒園到高中,不管您前一天回來多晚,只要有時間就會為我準備早飯,然後儘可能送我去上學。我時刻感受著您的樂觀向上及對真善美的追求,溫馨的時光都歷歷在目。我去年大學報到時,您因工作忙早上沒能送我,但下午您還是特意趕到學校去鼓勵我。

「還記得您承諾我,要牽著我的手走向婚禮的殿堂,您怎麼就這樣走了?您還沒能享受天倫之樂,您怎麼就這樣走了?爸爸,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您的女兒!」

(記者 曾毅)

為「六爭攻堅」好乾部點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蘇葉子 責任編輯:妙朵兒

微信號:wmwola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IEOs2wBvvf6VcSZ7i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