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一聲雷)
陳璧君小傳:倒追汪精衛的第一女漢奸,至死維護男神的小迷妹
1891年11月5日,陳璧君出生於馬來西亞的一個華裔富商家庭,祖籍廣東江門市。她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陳璧君不愛梳妝打扮,也不好舞文弄墨,只對政治感興趣。
陳璧君15歲那年,孫中山來到馬來西亞檳城,建立同盟會分會。陳璧君的父親是重要金主,陳璧君也積極加入了同盟會,成為最年輕的同盟會員,而且是女會員。
(1907年,同盟會成員合影,左一汪精衛,右二陳璧君)
陳璧君在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上,經常看到署名為「精衛」的文章,如《民族的國民》、《駁革命可以瓜分說》等。文章寫得非常精彩,她佩服不已,成了「精衛」的小迷妹。後來,「精衛」來到檳城進行反清的宣傳,陳璧君對號稱「民國四大美男子」的汪精衛,一見傾心。
隨後,陳璧君跟著汪精衛一起到了日本,並向同盟會資助了大量錢財。陳璧君對大她8歲的「男神」汪精衛展開了瘋狂追求,但汪精衛並不動心,只是把她當成小妹妹。
1909年3月(18歲),清廷宣布君主立憲,同盟會意志消沉, 汪精衛為激勵士氣,準備刺殺攝政王載灃。陳璧君一同前往北京,汪精衛深受感動。不料事態泄露,汪精衛被捕,他寫下名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被判終身監禁。
「男神」被捕,陳璧君憂心如焚,四處奔波,籌集資金,設法營救。她買通獄卒,時常送去吃穿物件,並送去書信,訴說自己的關心與思戀。獄中頹廢的汪精衛,看到信後精神大振,寫了一首《金縷曲》:別後平安否,便相逢淒涼萬事,不堪回首……,表達對陳璧君的感激。小迷妹陳璧君終於俘獲了「男神」的心。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汪精衛獲釋出獄。孫中山回國任臨時大總統,汪精衛負責起草《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非常受孫中山器重。
1912年4月(21歲),汪精衛和陳璧君在上海舉行了婚禮,小迷妹終於修成正果。此後七八年間,汪精衛和陳璧君大多數時間留在法國,享受著退隱江湖的二人世界。
1921年,汪精衛被孫中山召回,負責廣東政府的宣傳教育工作,開始初露頭角。
1924年,汪精衛幫助孫中山改組中國國民黨,國民黨「一大」召開,大會中幾乎所有會議文件都出於汪精衛之手,他成為孫中山的文膽。1925年,孫中山去世,汪精衛代筆寫下三份遺囑,儼然是孫中山的接班人。
不料,蔣介石突然異軍突起,與汪精衛平分秋色。此後,國民黨大權落入汪精衛與蔣介石兩人手中。在長期劇烈的鬥爭中,汪精衛浮浮沉沉,多次下野,又多次上台,陳璧君一直在背後給予他支持。
汪精衛辦事瞻前顧後,柔弱有餘,剛猛不足。他遇到什麼難題,常回家與陳璧君探討。陳璧君也積極為汪精衛出主意,久而久之,事無大小,陳璧君都要過問。汪精衛的同黨陳公博曾公開說:汪先生離開陳璧君幹不了大事,但沒有陳璧君,也壞不了大事。
1935年11月1日(44歲),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開幕式後,全體中央委員一起合影留念,突然一名刺客衝出攝影記者人群,對汪精衛連開三槍。汪精衛中槍倒地,陳璧君不顧一切,撥開人群,把汪精衛抱進懷中,保住了汪精衛的一條命。
事後,陳璧君怒氣沖沖指責蔣介石,逼戴笠限期破案。最終查明,原來是王亞樵派的殺手,本打算刺殺蔣介石,汪精衛成了「替罪羊」。
(1935年,汪精衛(後排左二),陳璧君(左一)遊覽衡山)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任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主張「和平運動」,對日親善,遭到國民黨內部強烈反對。汪精衛感到心灰意冷,甚至一度想退出國民黨。陳璧君則主張汪精衛另立政府。
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離開重慶飛往越南河內。12月29日,汪精衛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聲明,發布「艷」電,主張中日罷戰,攜手防共,引發國內怒罵聲討。
1939年1月1日(48歲),汪精衛被開除國民黨黨籍和一切公職。3月,汪精衛再一次遭遇刺殺,秘書被殺死。汪精衛心驚膽戰,從而下定決心和日本合作到底。
(抗戰期間溫州人民廣場的汪精衛夫婦跪像)
1940年元旦,汪精衛抵達上海籌建偽政權,陳璧君親自出馬,把陳公博拉來入伙,開始從幕後走向前台。
3月,經過和日本反覆討價還價,汪精衛在南京組建了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當上了主席,成為臭名昭著的「大漢奸」。陳璧君也成為「第一夫人」,任中央監察委員,後來又兼任「廣東政治指導員」。
陳璧君把汪、陳兩家的親戚和親信,都安插到廣東省各個重要部門;她兩次到江蘇「視察清鄉」,還不甘寂寞跑去杭州檢閱軍警並訓話,大出風頭。
1944年11月10日(53歲),汪精衛病死日本。看到丈夫遺體的那一刻,陳璧君忍不住放聲大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陳璧君被捕。1946年4月16日,江蘇高等法院公審陳璧君,市民傾城而出,「爭看頭號女漢奸」。拒不認罪的陳璧君,被以「漢奸罪」判處無期徒刑,關押在蘇州獅子口監獄。
新中國成立後,陳璧君被移交到共產黨手裡。她仍然拒不認罪,為她心愛的「汪先生」拚死辯護。她表示寧願死在人民的判決下,也不願意偷生在蔣介石所判的無期徒刑。
1959年6月17日,陳璧君死於上海提籃橋監獄醫院,時年68歲,骨灰被子女撒入大海。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37篇作品,營員「一聲雷」的第44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