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還是那個工資,9月個稅卻多了?官方終於回應

2019-09-25     點米社保通

每到發工資的日子,相信是大家最開心的時候。但相信不少朋友最近看了工資條發現,9月扣稅比以前漲了2倍!

工資沒漲,個稅卻先升?你也有這樣的疑惑嗎?

原因:累計預扣法導致個稅扣繳出現「前低後高」

近日,市民李小姐向深晚記者反映,她在深圳一家企業上班,相比前幾個月的工資條,9月納稅數額有了較大變化。李小姐說,她每月扣除「三險一金」後的薪金約9500元。今年前8個月,她每月繳納的個稅都為135元。但9月的工資條上顯示,她的個稅扣繳了450元。每月的收入一樣,但9月扣稅卻飆升了兩倍。

市民林先生也遇到了類似的困惑,他在一家公司從事管理工作,扣除「三險一金」後每月工資近2萬元。今年1至2月,他每月繳納的個稅為450元。但到3月,納稅金額就變成1080元。

月收入沒變化,為什麼每個月扣稅卻不一樣呢?對此,深圳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深晚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新稅法實施前,納稅人的工薪個稅是按月計算的,在月收入和扣除項目不變的前提下,納稅人每月的應納稅所得額一致,稅額也會保持一致。今年1月1日起,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需要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預繳稅款。

該負責人表示,累計預扣法下,納稅人每月預扣預繳稅款以全年累計工資、薪金所得為基礎來計算的。即使每個月收入是均等的,但是由於累計收入逐月增加,可能會出現適用稅率上升,即「稅率跳檔」,導致預扣稅款「前低後高」。

放心:累計預扣法並未增加納稅人稅負

深晚記者採訪發現,進入今年下半年,部分市民個稅扣繳出現「前低後高、逐漸增加」的現象。這一變化,會影響個人最終的稅負嗎?針對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深圳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回復稱,從全年來看,由於新個稅法採用綜合所得按年計稅方式,累計預扣法不會增加全年稅額,也不會影響減稅紅利的享受。而且,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對納稅人全年中前期的稅金占用,降低納稅人的資金成本。

這裡穿插一條新聞:

今年1月1日起,新個稅法全面實施。新個稅法在提高基本減除費用的基礎上,新設六項專項附加扣除,聚焦教育、醫療等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

相信新個稅法帶來的基本稅費扣減很多朋友的享受到了,那麼在按規則扣減了這些基本費用的基礎上,進行累計預扣法,我們交的稅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呢?來算一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舉個例子

假設納稅人張先生2019年每月應發工資均為25000元,「三險一金」為每月3000元,在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下:

2018全年個人所得稅額為38550元。

2019全年個人所得稅額計算如下:

假設張先生2019年享受一個子女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以及平均分攤的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1000元,共計2000元。

按照新算法,2019年1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為450元,適用3%稅率。

以此類推,2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為450元,仍按照3%計算。

到了3月,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為45000元(25000×3-5000×3-3000×3-2000×3=45000),其中超過3.6萬元的部分,已適用10%的稅率,所以3月應預扣預繳稅額為1080元,比之前2個月多了620元。

但全年看來,2019年全年個人所得稅額為19080元。

2018年與2019年個人所得稅額對比如下:

相比2018年,2019年全年稅款由38550元下降至19080元,降幅達50%。

來源:深圳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A34aW0BJleJMoPM24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