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種植越夏甘藍的越來越多,主要是越夏甘藍收穫時間是供應淡季,經濟效益好於其他栽培季節。不過由於是炎熱的夏季種植,很多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存在問題,不知道你是否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1) 品種選擇不當
越夏甘藍生長前期高溫多雨,後期遇高溫乾旱天氣,栽培品種要求耐熱、耐濕、抗病及優質豐產。有些菜農對甘藍品種不作深入了解,不看適栽範圍、消費習慣,片面追求新品種,或盲目引種,只看產量,不看品質,結果產品不對路,效益低或病害重,葉球小,產量低。
正確的做法:根據當地消費習慣,選擇耐熱、耐濕、抗病高產的優質栽培品種,此外,要選用的夏甘藍品種的特性與當地的氣候條件相吻合,外引品種最好要經過試種後再進行大面積種植。
(2)育苗操作不妥
主要表現在育子母苗,苗床面積小,無遮陰避雨防護措施,幼苗生長空間過於窄小,引起幼苗青爛、倒苗,致使幼苗纖細,抗病力弱,定植後死苗現象嚴重或緩苗期過長。
正確的做法:苗期採用小拱棚覆蓋遮陽網育苗,選擇土壤肥沃、地勢高燥處育苗,2葉1心期及時分苗;苗床前期保持濕潤,中後期見干見濕。分苗後追肥提苗。及時防治苗期病蟲害。當苗齡25~30天,具有4~5片真葉時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定植。
(3)肥料施用不當
許多菜農認為有機肥既費事, 見效又慢,不如化肥來得快,從而偏施化施,施氮過多,不按越夏甘藍的生長規律施肥,結果生長前期施肥過多,營養生長過旺,造成成熟晚不包球,後期施肥少,結球小,產量低。
正確的做法是,以有機肥為主,重施基肥,合理追肥,控制氮肥用量,禁止使用硝態氮肥。一般每畝施充分腐熟有機肥4000~5000千克,每畝施提苗肥5千克,蓮座期每畝施尿素10千克、硫酸鉀15千克,結球始期每畝施尿素10千克、硫酸鉀10千克。葉面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1~2次,促使葉球緊實。
(4)澆水不及時
甘藍進入結球始期土壤干早, 不能滿足植株對水分的大量需求,從而使植株結球延遲或使開始包心的葉片重新張開,不能結球。葉球緊實後,採收不及時,大水澆灌或遭遇雨水,葉球開裂。中午或雨後採收,通風不良,溫度高,濕度大,葉球腐爛。
正確的做法是,及時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澆水在早晨或傷晚進行,結球初期每5~6天勤澆小水一次,結球初期忌干早,防止不結球或結球鬆散。降雨後及時排出田間積水,並用井水澆灌,降低地溫,防止葉球腐爛發生。結球堅實後,不要澆水,以免引起葉球開裂。並做到適時採收。
(5)農藥使用不合理
越夏甘藍生長期間正值夏季炎熱多雨的天氣,氣溫高達30左右,高溫高濕有利於病毒病、軟腐病、黑腐病、蚜蟲,小菜蛾、菜青蟲等各種病蟲害的發生,是限制夏甘藍高產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菜農打保險藥,不對症下藥,不提早預防,發現病蟲為害嚴重了才採取措施。
正確的做法是,以綜合防治為主,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苗,避免連作,實施高壟栽培,合理密植,科學施肥澆水,選用銀灰色遮陽網避蟲,燈光誘蟲等,植株生長前期重點防治蟲害及病毒病,中後期重點防治軟腐病、黑腐病及小菜蛾等,選用高效低毒農藥,禁止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對症用藥,交替用藥。
(6) 播期過分集中
夏甘藍播種集中,易導致某一時段的夏甘藍產品供應過剩,菜價下跌、效益不高。
正確的做法是:採取分期播種,均衡上市麼地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布局夏甘藍的種植面積和播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