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著國產奇幻類型最高水平,就是它!

2021-02-13   電影通緝令

原標題:代表著國產奇幻類型最高水平,就是它!

來了,等了一年。

牛年第一天,春節檔正式拉開序幕。

相信不少人都和我一樣,憋了一年,終於在這個春節檔可以好好看電影。

但是對於不少準備在今天陪家人朋友走進影院的朋友來說,可能多少都會犯上一點選擇困難。

要在春節檔的7部電影里選一部優先觀看,怎麼看都是一個左右兩難的事情。

在我這裡,經過一番掙扎之後,還是先選擇了在視聽表現上最值得期待的——

《侍神令》

大半天過去,第一波口碑新鮮出爐:

有遊戲粉看出了滿滿情懷的,

有說特效和工業水準是華語片天花板的,

有人追陳坤周迅CP的,

還有關心陳偉霆的脂肪粒的......

下面就來具體聊一聊,《侍神令》究竟好在哪。

一:現象級遊戲IP

《侍神令》改編自前幾年國內的現象級遊戲《陰陽師》

這款遊戲在那兩年有多火爆,很多人應該都有切身體會。

在我印象中,當時的朋友圈清一色都是《陰陽師》的遊戲截圖。幾乎每天被刷屏。

現象級爆款,國民級遊戲。

當然,無論你是否玩過《陰陽師》的遊戲,都不影響觀看和理解電影《侍神令》。

畢竟,任何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和原著都是兩個產品,都是可以分開來看的。

只是忠實的遊戲玩家或許會在片中發現不少致敬遊戲的彩蛋:

比如妖域的整體色調是紅藍色調,與遊戲的紅藍色調一致。

比如百旎閃現傳送的藍色光柱及法陣與遊戲一樣等等。

而沒有玩過遊戲的朋友,也能通過影片的畫面,最直觀地感受那個奇詭壯麗的世界。

早在我們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陰陽家」的概念,《道德經》里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裡面的「二」,指的就是「陰陽」的意思。

在電影《侍神令》的開頭,提到的「五行」、「道術」等概念,也都是中國傳統文化里才有的概念。

因此,整部《侍神令》的美學風格,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山水畫一般的氣韻。

平京城裡的建築,大多都是唐代的六合木構風格。

非常大氣磅礴,氣勢駭人。

人物的服飾,也以黑白搭配為主,吻合的正是「陰陽」的涵義

不得不說:講究。

二:國產奇幻大片巔峰之作

在目前中國電影工業突飛猛進的基礎上,《侍神令》更是擁有特效夢之隊加持。

整部《侍神令》的幕後製作團隊,沿用的是當年《尋龍訣》的班底,後者當年可以說是在華語電影界樹立起了新的工業標準。

陳國富+張家魯的黃金搭檔齊聚,另外還有梅林茂,赤冢佳仁等業界大拿合力打造絕美視聽。

所有視效電影中需要用的技術,在這部電影中都用到了。

360度全景掃描,MOCO特拍,超過2300個視效鏡頭,參與製作人數近5000個。

在表現妖域時,幕後的製作團隊徹底釋放了想像力。

層層疊疊的建築,精緻繁雜的布景,形形色色的妖怪,宛如闖入一個喧囂奇異的次元世界。

視覺上極具衝擊力,尤其是進入妖域之後,奇思妙想,讓人驚嘆。

相似的場景,過去我們也許只能在宮崎駿的動畫里才能見到。

幾乎全部用CG技術製作的妖怪,也在細節上做到了纖毫畢現。

例如開場不久扮演劫匪的三隻鐮鼬,它們身上的皮膚和毛髮種類及其繁雜,有十幾種之多。這些毛髮都必須用CG技術做相當精密的跟隨解算,才能在片中栩栩如生。

鐮鼬

比如海坊主的皮膚,時而呈現出魚鱗般反射光澤的效果,時而又是人類皮膚的質感。

又比如有大小兩種形態的鬼赤。大鬼赤的皮膚粗糙,毛孔都清晰可辨。而小鬼赤的皮膚則呈現出近似嬰兒般的質感。

大鬼赤

如果說皮膚和毛髮細節上的製作難度,還比較為人熟知,那麼更複雜的則是對CG角色更豐富的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處理。

比如在片中打戲頗重的大鬼赤,就必須把它的肌肉和骨骼的捆綁做好,這樣一來才能在他每一次做動作的時候,呈現出肌肉的腫脹感,真正具備一個活生生的人一樣的形態與質感。

以上種種,都足以說明《侍神令》的特效已經可以比肩好萊塢的頂尖水準。

(對了,我敢打賭,看完電影,你絕對想收幾個這樣的手辦。)

小鬼赤

三 :迅坤再度合體,陳偉霆首度飾演反派

一流的視聽體驗背後,要想把電影拍得動人,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人物和故事詮釋得令人信服。

在這一點上,《侍神令》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就是選擇了陳坤來飾演晴明這個核心角色。

陳坤本人略帶迷離和憂鬱的氣質,加上多年來自帶的一份陰柔俊美,放在晴明這個角色身上,剛好。

還記得《龍門飛甲》嗎?邪媚異域,奪命書生的扮相讓陳坤獲得廠花的名號,要知道,幾乎沒有一個男人可以用花來修飾的。

陳坤可以。

他飾演一個角色,就定義了這個角色。這是陳坤的厲害之處。

《龍門飛甲》陳坤扮演雨化田

《侍神令》中的陳坤,同樣在造型上深入人心。二次元撕漫男氣質是史上呼聲最高貼臉晴明。

但身背半人半妖的血統,被人妖兩界摒棄。

也實力詮釋了,美,強,但是慘。

他早早從陰陽寮負氣逃走,又無法深入妖域與眾妖為伍,只好在兩界之間的「法外之地」,當一名逍遙自在的「賞金獵人」

他既不遵循人間的規矩,也不恪守妖界的原則。

他不認為人和妖有天然的正邪之分,甚至也不認為兩者必須把對方趕盡殺絕除之而後快。

這是晴明的世界觀。也是他被人妖兩界拋棄的原因。

道不同,不相為謀。

當然,晴明既是人和妖兩界的「叛徒」,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兩界的橋樑和使者。

正是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造就了他獨來獨往,行事全憑一己本心的風格。

而這樣一種行事風格,與陳坤多年來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象,簡直不謀而合。

這裡大家可以腦補陳坤這麼多年來在娛樂圈的風格。

全片最後的高潮,也是片中最大的一處反轉,就是陷入絕境的晴明,在被妖皇相柳一再威逼利誘的時刻,選擇了用一意孤行的自毀,來完成對相柳的反制。

其實晴明的困境就是我們自身的困境。我們很多時候被侍神所困,被愛羈絆。

在晴明反制相柳完成變身之前,他一直是心繫的是百旎的安危。因為當初立下的誓言,就真的用行動誓死捍衛不離不棄的誓言。

可是當他看到黑化的慈沐即將越過妖界,導致生靈塗炭時,才意識到自己更大的責任不再是守護百旎一個人,而是守護兩界眾生。

變身後他耀眼的一頭白髮,其實就是印證了自己斬斷過去的牽掛與羈絆的一個外在表象。當他擊敗慈沐之後,對於百旎一同回去人界的期盼,也被拒絕。

這次完全出乎意料的戰力升級,也就此讓晴明這個人物的內涵得到了無限升華。

這種升華,正符合我們道家的萬物論。

過去的晴明心繫的是一個人,而此後的晴明心繫的是世間蒼生。

在影片的最後,晴明的想法和態度變得曖昧不明,這個故事留下的種種餘韻和未解之謎,也必然將圍繞著他而展開。

另一方面,陳坤對於晴明的演繹,也在很大程度上仰賴於片中另一個重要角色——周迅飾演的百旎。

晴明之所以始終沒有墮入黑暗,正是因為對百旎的深深羈絆。

晴明對於從小一起長大的百旎,真正做到了始終不離不棄。

侍神,就是陪伴一生。

而考慮到扮演百旎的人,恰好是他多年好友周迅,這層羈絆與守護,也就多了幾分不言自明的意味。

迅坤組合的此番再度聯手,也讓我們不由得好奇。

到底是陳坤先答應出演晴明然後邀上了周迅,還是周迅先定好了出演百旎然後對陳坤說「晴明非你不可」?

至少我們能知道的是,那句「這一世換你做妖」,分明就是對當年兩人合作的《畫皮》調侃和緬懷。

看到這裡,幾乎淚目。

兩人20年的合作的第12部作品,所以我覺得,春節帶著朋友們一起去看這部電影是非常好的選擇。

而這一次站在迅坤對面的反派,則是首次扮演反派的陳偉霆。

過去我們都很熟悉那個陽光般的大男孩陳偉霆,這一次在《侍神令》里,他扮演的慈沐一開始也依然是以和藹可親的面貌示人。

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慈沐在相柳不斷蠱惑下的黑化,也成了全片最關鍵的一次轉折。

這次轉折不但一下揭開了此前留下的種種謎團,而且也讓一個更加豐滿立體的反派形象躍然紙上。

與其說慈沐是被相柳蠱惑,不如說他是被強大的妖力感召。

這種感召,就像是《星球大戰》里原力的黑暗面所具備的那種誘惑,它象徵的其實是人性里那些天然存在的慾望,如果我們不能適當地加以控制,就很可能被它所吞噬。

就本質上而言,慈沐和他的反派搭檔雪女,都是悲劇。他們最終都被自己追隨的人所拋棄,這樣的命運也同樣令人唏噓。

四:心有羈絆,便是團圓

「只要心有歸處,就不會成為惡妖」,才是整部《侍神令》真正的主題。

片中的主要人物,無論是人是妖,是正是邪,都是因為心有羈絆,才做出種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和壯舉。

神樂如此,桃花如此,鬼赤如此,甚至看似冷酷無情的反派雪女亦是如此。

至於晴明和百旎,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片尾,晴明又給出了一個更開闊和深邃的思考。他說,你們都各自散去吧,是不是意味著侍神只是陪伴一時,而最後都要學著自己去成長面對這個世界呢?

大家看完可能各自有答案,但是不管是朋友之間的陪伴,還是自己的守護,都是需要心的歸處。

這個主題也非常符合春節檔的氛圍。

在這個許多人都因為疫情沒法回家過年的假期,與親人的「羈絆」或許也是最應景貼切的一種感受。

無論是否分隔兩地,只要心裡始終惦念和記掛著家人和朋友,都算是團圓。

最後,也祝每一位看到這裡的朋友,幸福美滿,團團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