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霜霉病
病原菌為古巴假霜霉,常發生在定植到結瓜期,以葉片受害為主。
初期病葉葉脈位置出現水漬狀的斑點,而後逐漸擴大,但受葉脈限制。潮濕狀態下,葉子背面病變斑比較突出,後期葉片變黃後整株枯死。
防治藥劑:精甲霜·錳鋅、霜脲·錳鋅、烯醯·錳鋅、烯醯嗎啉、氟嗎啉等
02 枯萎病
病原菌為黃瓜枯萎病菌(尖鐮孢菌黃瓜專化型),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但結果期更為常見。
初期植株似失水狀萎蔫,早晚可自行恢復。隨病情發展,莖部則會出現嚴重的變色且收縮開裂,植株最終枯萎死亡。
防治藥劑:初期可用甲霜惡霉靈或活土君枯草芽孢桿菌灌根
03 白粉病
病原菌為單絲白粉菌,從幼苗到收穫期均可發病,以葉片受害為主。
病片的正面和背面會出現白色圓形的小粉斑,嚴重時病斑相連,整葉附滿白粉。
防治藥劑:乙嘧酚、四氟醚唑、醚菌酯、戊菌唑等
04 疫病
病原菌為甜瓜疫黴菌,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生,在黃瓜定植時較為常見。
葉片發病,多從葉緣開始,病斑呈不規則水浸斑,濕度大時發展迅速,乾燥時並不幹枯破裂;莖部發病,會縊縮,上部葉片枯萎;果實發病,軟腐,生白色霉狀物。
防治藥劑:唑醚·代森聯、王銅·甲霜靈、烯醯·甲霜靈、嘧菌酯、甲霜霜脲氰等
05 灰霉病
病原為灰葡萄孢菌,主要危害的是瓜條,在花期就會開始發病,花瓣會出現嚴重的萎縮和脫落,最明顯的特徵是著色灰霉。
防治藥劑:嘧霉胺、唑醚·氟醯胺、啶醯菌胺、腐霉利、腐霉利等
06 炭疽病
病原為葫蘆科刺盤孢,主要危害葉片和瓜條。
葉片受害後病斑近圓形,邊緣有黃暈,有時相連成塊,葉片乾枯;瓜條受害,病斑為黑褐色凹陷狀,有時可見粉色黏質物。
防治藥劑:苯醚甲環唑、苯甲溴菌腈、氟矽唑咪鮮胺、戊唑醇、代森錳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07 褐斑病
病原為多主棒孢霉,常在黃瓜的生長中期或者後期發生,主要危害葉片。
根據症狀不同可以分為大斑型、小斑型及多角斑型等,上圖為小斑型。
防治藥劑:氟菌·肟菌酯、唑醚·代森聯、苯甲·咪鮮胺、噁酮·錳鋅等
08 細菌性角斑病
病原為丁香假單胞桿菌,主要危害葉片。
該病與霜霉病易混淆,一般來說,細菌性角斑病的病斑會小一些且呈多角形,在葉背上少見霉層,乾燥後會破裂。
防治藥劑:春雷·王銅、活土君枯草芽孢桿菌、噻菌銅、氯溴異氰尿酸等
09 莖軟腐病
病原主要是軟腐果膠桿菌,可危害黃瓜的果實、莖杆、葉片。
果實發病,初期表面流出白色至淺黃褐色的膿狀物,之後果實內部組織變褐腐爛,或呈開裂狀;莖杆發病,流膠開裂嚴重;葉片發病有多種表型,如「V」型病斑、褪綠腐爛、角斑狀、葉脈發病等。
防治藥劑:春雷黴素、氫氧化銅、噻唑鋅、絡氨銅、活土君枯草芽孢桿菌等
10 病毒病
常見的如小西葫蘆黃花葉病、煙草花葉病、黃瓜花葉病、綠斑駁花葉病等,在葉片、莖杆、花果上均有一定的表征,如皺縮畸形、生花斑等。
目前無根治方法,應注意保持良好株勢,同時防好同翅亞目害蟲如蚜蟲等傳播媒介,發病初期可嘗試用鹽酸嗎啉胍+海精靈生物刺激劑葉面型緩解。
來源:農業助手(ID:nyzs360)
(農林衛視新媒體整理髮布,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4o6BG8BMH2_cNUg8_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