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撂荒地種什麼?
在四川省的三台縣、瀘縣、漢源縣等地,人們種上了藤椒樹。
「我家種了7畝多藤椒,一畝能夠收5000多塊錢,公司包回收。」說到種藤椒的收入,前不久,四川省三台縣蘆溪鎮五柏村的一位村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這比以前種植傳統糧食作物,收入高出幾倍。
農民增收的「金果果」
種藤椒讓農民增收了。以前沒人種的藤椒,為什麼變成了能讓農民增收的「金果果」?
藤椒,學名竹葉花椒,是青花椒體系中的一類椒果植物,又名蔓椒、油椒、山椒子、香椒子,屬芸香科植物。
在菜品烹調、食品製作過程中加入藤椒果或者藤椒油,成品便具有獨特的「清香麻」的風味,這也被稱為藤椒味。
目前,對藤椒味的呈現,主要是靠藤椒油。也正是餐飲界對色澤亮麗、口味清爽、麻香濃郁、麻味綿長的藤椒油的需求,帶動了藤椒種植業的發展。
原本只是山林里野生香辛料植物、數量與產量都十分有限的藤椒,在市場指引和產業驅動下,開始在有限範圍內,形成一定規模的人工種植。
藤椒的發展
從小眾走向大眾,從來都不容易;培育市場、產品推廣,都需要花費心力。藤椒能有如今的發展,是多方合力帶來的結果。
藤椒味能夠得到推廣,使全國食客都得以了解、品嘗這一味型,餐飲業功不可沒。
得益於餐飲行業自身的商業敏感度,行業出現的最新調味品、研發的最新菜品,都是通過餐飲企業的菜品製作推向市場,藤椒菜品也是這樣進入到廣大消費者的生活中。
藤椒油加工企業,在培育市場方面也沒少下功夫。
企業會舉辦藤椒研討會和藤椒菜品交流活動,並參與行業協會舉辦的重大賽事活動冠名,或是參加論壇、會議等行業交流活動,促進藤椒油的運用推廣,讓藤椒油在產業體系與理論領域均具有產品話語權,進行品牌塑造。
同時,企業也不斷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開展藤椒油產品和藤椒風味菜品的研發,並通過網絡自媒體、視聽傳播等媒介,製作更多的藤椒油、藤椒菜譜及知識的視聽作品、文字作品並進行廣泛傳播,讓藤椒風味菜品更為人所知。
有了消費市場,加上藤椒種植見效很快,1年就可投產,3年豐產,這讓它在一些地方被當做扶貧產業來抓。
比如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便為貧困戶提供藤椒種植技術指導、賒銷藥肥,簽訂保底收購協議,促進了藤椒產業連片快速發展,保障了貧困戶穩定增收。
當地還組織藤椒產業龍頭企業、合作社通過土地連片流轉、土地入股方式,建立種植、貯藏、加工、銷售、研發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園區。
2018年,三台縣的藤椒栽種面積已達15萬畝,產值5000餘萬元。今年該縣會繼續堅持規模化、基地化種植,並從全產業鏈推進藤椒產業發展。
作為一種新味型,藤椒味依然處於推廣普及期。目前藤椒和藤椒油主要的消費場所還是集中在餐飲場所,尤其以酒店、酒樓、餐館的菜品烹調為主,在家庭一級的消費市場還有待普及。
儘管如此,藤椒產業的發展也讓我們看到:我國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哪怕是小眾的需求,也能從市場中分得一塊比例相對小但總量並不小的蛋糕。而毫無疑問,培養消費需求,讓小眾需求變成大眾需求,每個人能分得的蛋糕也就更多更大。
來源:中國政府網、科技日報、四川新聞、四川日報、四川農村日報、綿陽日報、藤椒菜品運用現狀與推廣途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