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上河城小區:垃圾中轉站建在家門口?

2019-08-12   三明日報


提升改造後的上河城垃圾碾壓式中轉站

上河城垃圾中轉站建在小區主幹道上,距離31層上河城「樓王」不到40米,馬路對面就是商業街。

三明日報記者 周志鴻 文/圖

連日來,不少梅列區上河城居民打電話到三明日報社或者在「e三明」網上公共服務平台反映上河城垃圾中轉站對附近居民造成困擾的問題,希望相關部門本著民生至上的態度實地調查,予以解決。

記者就此事進行了採訪。

和商業街一路之隔的垃圾中轉站

8月9日,記者在上河城看到,上河城垃圾中轉站距離31層上河城「樓王」不到40米,距離商業街只有一條馬路的寬度之隔,這條馬路估計就只有5米寬,垃圾中轉站對面就是商鋪。

一位商鋪的店員告訴記者,正對垃圾中轉站的是一家飯店,前幾年生意很好,去年以來店鋪盤來盤去,都以失敗告終。他們認為,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對面的這座垃圾中轉站。他們上班也要受到垃圾臭味的困擾。

上午7點左右,垃圾站的垃圾已清運完畢,工作人員已經將地面沖洗乾淨,整個垃圾站顯得乾淨整潔。記者在垃圾站旁站了一會兒,還能聞到一些臭味。距垃圾中轉站僅10多米之隔的佳嘉惠超市工作人員反映,有風的時候聞得到臭味。家住樓王高層的林女士反映,過去上河城的空氣非常好。今年夏天她早上不敢開窗通風,因為在早上垃圾站作業的時候就會聞到垃圾臭味兒。

困擾附近居民的不僅是垃圾臭味問題,還有早晨四五點垃圾站作業的響聲和垃圾車進出的噪音。

居民張先生向記者反映:過去,這個垃圾站只處理上河城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但是他發現,最近,凌晨時分,一車車的垃圾從外面運進來,不僅噪音擾民,而且加重了垃圾站垃圾的體量和臭味。這是怎麼回事兒?

記者注意到,這個垃圾中轉站所建位置不僅處於上河城最繁華的商業街,也處在該小區主幹道旁,這條路是小區居民的必經之路。不少居民反映:實在想不通,垃圾中轉站,為何建在這麼一個位置?

暫時分流萬達、碧桂園部分垃圾,8月中旬,分流進來的垃圾將歸位

當日,記者就居民關注的問題採訪了梅列區環衛處主任羅維木。

羅主任告訴記者,他們已經從「e三明」網上公共服務平台收到了多起來自上河城居民關於垃圾臭味的投訴,環衛處正在開展相關的解決辦法,垃圾臭味問題預計8月中旬可消除。

上河城為什麼有外面運進來的生活垃圾?

羅主任告訴記者,梅列轄區有6座垃圾中轉站,垃圾日處理量170多噸,但每座中轉站日處理量不一樣,上河城是比較少的,目前,垃圾日處理量高峰期約15噸,為一錘一壓的量。每天凌晨4點從各處收來的垃圾運到所屬轄區的中轉站,5點半開始垃圾錘壓,密閉倉運輸車送到三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發電。

近期,列西龍崗垃圾中轉站正在升級改造,萬達、碧桂園部分垃圾暫時就近分流到上河城垃圾中轉站,並由萬達、碧桂園物業安排人員每天凌晨4點多運輸到上河城,因此造成上河城垃圾中轉站垃圾增多的問題。8月中旬,列西龍崗垃圾中轉站升級改造完工將投入使用,萬達、碧桂園的垃圾將恢復回到原來的陳大深坑仔中轉站。

8月中旬,除臭設備將投入使用

夏日天氣炎熱,廚餘垃圾容易發酵產生臭味,民生事無小事,垃圾站如何除臭?

梅列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強垃圾日產日清的監管,安排中轉站管理人員增加清洗次數,定期對中轉站進行噴藥、消殺,消除「四害」,儘量減少垃圾中轉站的臭氣和異味。

他們還借鑑梅園和徐碧江濱垃圾中轉站的經驗,在上河城垃圾中轉站安裝除臭設備。8月中旬,上河城除臭設備將投入使用。

羅維木說,一座垃圾中轉站每天不定期噴洒無毒無味的除臭劑,每年,僅除臭的費用近10萬元,是筆不小的開支,考慮到在居民區內的垃圾中轉站,他們正在想辦法解決資金難題。

垃圾中轉站為何建在家門口?

上河城垃圾中轉站為什麼建在最繁華的商業街,並且與最近的居民樓相距不到40米?與商鋪最近就隔5米左右?還建在小區主幹道?

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開發商方面相關人士介紹,按要求,開發商要在新建樓盤中配套建設公廁和垃圾中轉站。上河城建設初期,同步配套建設了這個垃圾中轉站,以便消化上河城小區內的垃圾。中轉站建好後,轉給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又轉交給梅列區環衛處管理。

2016年底,在城鄉垃圾場提升改造中,上河城垃圾中轉站由普通的地坑式中轉站,提升改造成垃圾碾壓式中轉站,由梅列區環衛處日常管理,垃圾中轉的轄區由上河城擴大到碧湖、碧口社區。

對於該垃圾中轉站這樣的選址,不少居民表示,是不是忽略了居民的感受?他們認為,一些老舊小區由於歷史的原因,垃圾中轉站建在居民樓附近還情有可原,但上河城是新建小區,為何還會把垃圾中轉站建在家門口?這樣的選址符合相關規定嗎?他們希望相關部門本著民生至上的態度,實地調研,切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此,他們拭目以待。三明日報也將繼續關注。

新聞連結

城市垃圾中轉站規劃建設有規可尋

國家對「城市垃圾中轉站」規劃和選址到底有哪些相關規範?這裡,編輯搜羅了相關規定。

城市垃圾中轉站是城市規劃配套設施,屬於城市總體規劃之下的城市環衛設施專項規劃。現執行的《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規範》(GB50337-2003)的國家標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建設部)在2003年12月1日發布實施的,其中第4章第2條的相關規定是,「生活垃圾轉運站宜靠近服務區域中心或生活垃圾產量多且交通運輸方便的地方,不宜設在公共設施集中區域和靠近人流、車輛集中地區。」

同時,現執行的《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2012)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自2013年5月1日起實施,第4章第2條相關規定指出,「垃圾轉運站宜設置在交通運輸方便、市政條件較好並對居民影響較小的地區。」

現執行的《生活垃圾轉運站技術規範》(CJJ/T 47-2016),自2016年12月1日起實施,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第2章規範了垃圾轉運站的選址與規模:應符合城鄉總體規劃和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的要求;應綜合考慮服務區域、服務人口、轉運能力、轉運模式、運輸距離、污染控制、配套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應設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運線路的地方;應滿足供水、供電、污水排放、通信等方面的要求。轉運站不宜設在下列地區:大型商場、影劇院出入口等繁華地段;鄰近學校、商場、餐飲店等群眾日常生活聚集場所和其他人流密集區域。(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