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丨把大片的田野從陽光里趕出來

2019-10-08     營口新聞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2019年《二十四節氣》全新改版,新版《詩說二十四節氣》由營口新聞傳媒中心新媒體中心新媒體編輯部與《遼河》雜誌、文藝部聯合策劃推出。新版《詩說二十四節氣》欄目將每期推出跟節氣有關的詩歌,讓我們一起領略詩歌之美。

「寒露驚秋晚,

朝看菊漸黃。」

今年的寒露時間是

10月8日 22:05:32

農曆九月初十 星期二

這是二十四節氣中

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

俗語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天氣將由涼爽向寒冷過渡

白雲紅葉 天冷露寒

泡一碗濃茶

在院中一坐

讓我們共同品讀關於寒露的詩

本期出場詩人:趙鳳翔、霍德禮、楚童、李鴻鈞、冷松、東玉、劉健康、剛裕城、肖懷永、馮亞娟

我的寒露

文/趙鳳翔

大地越發蒼老

坡上坡下是白的黃的野菊花

比白露還白

要凝結了

星空換季

就像病中的岳母

經不起的滄桑

秋風染黃了身體

那把一生用來割倒秋天的刀

消瘦著她的臉龐

黃里透白占據她的肌膚

我無法安慰這自然的落葉

夢白了

外面的世界白了

雪,就在路上

一朵花在體內盛開

文/霍德禮

錯過,就錯過了一個季節

在深秋時節,我愛上

枯黃的事物,落葉,消瘦的河流。

一抹夕陽和光禿禿的樹

父親的鬢髮,經歷過多少次

霜雪,才染得這麼白

母親的笑容,總像一朵花

在我身體內盛開

寒露

文/ 楚童

同樣的夜、悲傷、你我

在不同的城市

想念的歲月

悲喜甚至是離別

這些詞既不陌生

又不遙遠

在我們來的路上

星星不肯眨眼

十月,收穫的不僅僅是果實

文/李鴻鈞

風的追求

讓一棵棵樹裸露著清瘦的蒼涼

滴在落葉上冰冷秋淚

在瑟瑟中滾動凝結

孤標傲世的秋菊

帶走了百花的記憶

秋雨洗刷過路面

迎來了初冬的腳步

十月,收穫的不僅僅是果實

腳下一片片飄落的金黃

躺在上面的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

也會讓人刻骨銘心

寒露,怎麼把大片的田野從陽光里趕出來

文/冷松

別再落淚了,再落

就會看見白色的骨頭

放下揚起的手

低下頭沉默,思考一下

怎麼把大片大片的田野

從陽光里趕出來

怎麼讓紅葉張開懷抱

抱緊痴痴等待的人

寒露時節,你我同在

文/東玉

這一天,鴻雁南渡了

他們從來都不耐風寒

小燕子更早早就去換新衣

她們永遠只喜歡新衣

人們都去登山

人們都在賞菊

人們都要暢飲

人們都須相依

只有你還在這裡

難道你不怕風寒

難道你不喜歡新衣

難道你不喜歡登高望遠

難道你不喜歡滿城盡戴黃金甲

當白露已凝結成霜

當秋分把冬天展望

我的心上人,你在何方?

一滴寒露,離母親最近的思念

文/劉建康

離生日最近的節氣變換

離母親最近的刻骨思念

一滴寒露

就是一片透鏡

潛望另一個世界的熟悉和陌生

您的身影,是否在

鴻雁的翅膀

因喬遷的新居

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您的縮影,被

水晶宮中的巨蚌

含在舌間的珍珠內

屏蔽了前世的記憶

您的背影,托舉

一朵忘憂的菊花

在天堂的凈土中

重新生根發芽

寒露露寒

不知不覺被一種液體

侵蝕了雙眼

蟬噤荷殘的日子,秋卻不寂寞

文/剛裕城

清晨之上

露珠喚醒熟睡的葉子

靜悄悄地

安撫著襁褓中的浮塵

孟秋呼喚著

仲秋來了

綿雨接踵而至

隱約聽到冬的腳步

聽說大火星西沉

鴻雁踏上南遷的征途

雀鳥卻沒了蹤影

或許,該聽聽蛤蜊的傳說

蟬噤荷殘的日子

秋卻不寂寞

季秋之月,菊有黃華

滴淚化作冷露為幾何

寒夢

文/肖懷永

一滴露的夢

二滴露的夢

苦苦掙扎陷入西風

笑容變悲痛

永遠在我的心中

最溫暖你的夢

如今一幕又一幕

消散無影蹤

片片枯葉零

冷雨澆心頭

陣陣蕭瑟改變了季候

夏天到盡頭

曾經柔情千萬種

綠葉繁花難以挽留

只有遙望疏朗的星空

獨對一輪明月

期待淒冷的寒夜中

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美夢……

叫賣聲聲,震驚寒露

文/馮亞娟

一場濃露依在攀爬的藤上

呼出一口寒氣

秋風的心就緊上一緊

紫瑪瑙緊緊擠成一簇簇火苗

點燃一支紙煙捲

路邊上,被叫賣著

蒼老。一聲高一聲低

高過頭上的雁鳴

低於風濕和腰肌勞損

遠方的窗口,一枚比黃花還瘦的影子

一會聽風,一會聽雨

一會用一杯桂花酒盛放浩大的月光

總監製 / 王忠陸 監製 / 張旭勇 張藝

編輯 / 朱琳 高桃桃 製作 / 郝園

本文詩歌作品由營口新聞傳媒中心文藝部、《遼河》雜誌編輯部提供

特約組稿人 / 馮亞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00Nqm0BMH2_cNUgOv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