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今天這個研究中心「落戶」蘇州大學

2019-11-28     看蘇州

【看蘇州專稿 文/陳夢嬌】

為更好踐行媒體輿論監督,

探索建設性新聞,

助力蘇州高質量發展,

今天(11月27日),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蘇州廣電總台、

蘇州大學傳媒學院聯手共建的

建設性新聞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同時,國內多位社科專家和高校新聞學院負責人齊聚蘇州,共同研討蘇州廣電總台「建設性新聞」案例探索成果。


儀式現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金潔,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蘇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一心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金潔

何為建設性新聞?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表示,建設性新聞是一個可以融通中外的概念,「傳統的新聞傳播格局正在向公眾傳播格局轉變,在此情況下,新聞產生方式發生變化,媒體的角色也會發生一定變化。」

唐緒軍告訴看蘇州記者,曾經,輿論監督報道給人的印象是負面的,但在建設性新聞的理念里,記者要積極參與到事件中,給受眾希望,最終調動各方解決問題。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 唐緒軍

看蘇州記者了解到,此次在蘇州大學「落戶」的「建設性新聞研究中心」,是國內首家專門針對建設性新聞成立的組織機構,在採訪中,唐緒軍向看蘇州記者透露了該中心成立的兩個「小意圖」。

首先是借建設性新聞的理念推進媒體融合,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理念上的步伐,強調動員社會公眾一起參與解決問題。

其次是提供蘇州廣電總台和蘇大傳媒學院共建的抓手,如今的大學生都是網際網路原住民,如何培養新聞職業理念,需要新的辦法,而建設性新聞正好可以作為培養下一代新聞工作者最有效的抓手之一。

蘇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一心在致辭中表示,蘇州大學傳媒學院作為蘇大最年輕的學院之一,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中心的成立不僅推進了新聞傳播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發展,更具有現實意義、理論價值和社會價值。

蘇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楊一心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蘇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沈玲認為,建設性新聞實踐課題的時代性、本土化探索將成為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理論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的一個重要抓手,有助於新聞工作者樹立和秉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新聞傳播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構建上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蘇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 沈玲

蘇州市廣播電視總台黨委書記、總台長,蘇州大學傳媒學院院長陸玉方介紹,今年七月,江蘇省委宣傳部、蘇州市委宣傳部和蘇州大學三方共建傳媒學院,今天的揭牌儀式和研討會標誌著共建工作實質啟動,也是學院共建後首個跨地、跨校、跨界的實務項目

「新時代呼喚建設性新聞的理念和實踐,近兩年來,蘇州廣電總台從最早的個案報道切入嘗試,到新媒體品牌欄目的建設探索,著力喚起受眾用戶的積極心理和積極行為,培養公共傳播思考能力和媒介素質。」陸玉方說道。

蘇州廣電總台黨委書記、總台長,蘇州大學傳媒學院院長 陸玉方

此外,會上還舉行了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聘任儀式,以及首批特聘研究員、秘書長等聘任儀式。

不久前結束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出:「改進和創新正面宣傳,完善輿論監督制度,健全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機制。」

與會的諸多專家表示,這無疑是建設性新聞發展的利好消息,對探索建設性新聞輿論監督的方法、路徑起著重要作用

看蘇州記者了解到,此前,蘇州廣電總台、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聯合開展建設性新聞實踐研究,「看蘇州」新聞客戶端作為試點單元,在日常生產中按照建設性新聞操作要點進行選題和策劃,讓人們看到的不再只是衝突與負面新聞,也讓新聞帶來解決之道與希望。

經過近一年的探索和實踐,目前,蘇州廣電已經在「建設性新聞」上收穫了「上海迪士尼案」、「蘇大女生狀告軌交案」、「愛奇藝案」、「翡翠河事件」、「老小區加裝電梯」等一批極具影響的典型案例,不僅成功推動了社會問題的解決,而且積累了寶貴的報道經驗,為「建設性新聞」報道模式在全國推廣落地打下堅實基礎。

在今天的活動中,

蘇州廣電總台黨委副書記、副總台長吳妤

向與會嘉賓介紹了蘇州廣電總台

建設性新聞的課題實踐,

來自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清華大學、復旦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等多所知名院校的專家學者

對其進行深入研討。

蘇州廣電總台黨委副書記、副總台長 吳妤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 殷樂:

蘇州廣電總台「一槌工作室」成了我常追的欄目之一,目前介紹的幾個爆款也都是該工作室打造的。媒體角色轉換到了新媒體語境中,媒體在社會治理中的角色是什麼?以迪士尼案為例,蘇州廣電的探索很好地把連接政府和公眾的作用發揮了出來,這種邊界意識是非常好的。同時記者從人的角度出發,以人為本做法治文章,一下就讓人親切、有帶入感。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 陳昌鳳:

蘇州廣電總台的幾個探索可圈可點,在如今的新技術環境下,提出建設性新聞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話題。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蘇州廣電總台從實踐出發,因地制宜,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如何利用社交媒體來做建設性新聞,甚至是把智能化的技術、數據等納入到建設性新聞這個研究範疇里,是未來值得探索的前景。


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嚴三九:

在創新社會治理環境下,如何發揮媒體重新定位的作用?蘇州廣播電視總台在這方面做到了「自覺」,在幾個案例中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此外,蘇州廣電總台利用建設性新聞理念指導節目生產,在解決問題、傳播糾偏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節目內容生產,培育不同價值觀,利用直播等形式,藉助社會力量探討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說在促成社會認知、提升社會治理創新的能力上起到積極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院長 張明新:

在多元聲音的當下,主流媒體應有對建設性新聞的實踐和探索,媒體如何起到推進社會治理的作用?蘇州廣電總台的幾個案例做出了很好的證明。無論是迪士尼案件還是軌交案件,都是在社會治理提升方面有了很好的突破。


下午,

各新聞領域的專家們

繼續對蘇州廣電總台

建設性新聞的課題實踐

進行深入探討,

並參觀了蘇州廣電總台。

相信未來

在專家的助力之下,

建設性新聞研究中心

可以更好地利用專業研究,

攜手媒體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共築美好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xK0r24BMH2_cNUgjgz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