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嫌貴的成都日料店,究竟能吃些啥?我們親測過一次,肉痛!

2019-10-15   漫成都

今天來說個熱點,就是眾所周知的王思聰給「成都一日料店打差評」的事,在昨天不僅上了熱搜,一時間收穫1200W+閱讀,還讓店家在時隔一周多之後終於做出反饋,寫了一封回覆信,這篇回復被很多人稱之為「高情商」,用牛人的差評給自己做了個「滿分」廣告。

來看看這篇「高情商」的回覆。

看完之後,留下的最深印像就是這家日料店的食材,除了新鮮就是新鮮。不過,新鮮是不是就一定代表味美,服務好,或者性價比高呢?

所以,為什麼王思聰會給這家人均1500元的日料店只有一星?王校長都覺得菜品很一般對不起這價位的日料店,究竟味道如何呢?

其實,早在今年上半年這家店剛開業時,我們就去品嘗過,說實話,當時的真實感受是,這麼大的一家日料店,會有多少人來吃呢?雖然菜品精緻,新鮮,擺盤精美,但,真心就一個字:貴。

今天,把當時我們吃的那一餐的體驗再發出來一次,給大家看看,這家放在全國都算貴的日料店,究竟吃些啥。

【鮨 初雲】據說是西南地區的第一家日本懷石料理店,今年四月正式營業。先普及下懷石料理究竟是什麼?難道是要抱一塊石頭?

結果還,真的是。

有種說法是取自修行僧,懷石是「將烤熱的溫石放入懷中以溫暖肚腹之意」,也就是僧人修行時,用熱石頭來溫暖肚子,就可以抵擋飢餓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來自於日本茶道,特別是正式的茶會,相關茶事是很多的,須得耗費不少時間,如果光喝茶,不吃東西,腸胃自然受不了,所以就配上了茶食,但又不能因為茶食破壞了茶原本的禪意,所以只能選些清淡簡要的。

這種佐茶的餐食,須費點心思,於是就有了「一汁三菜」,這也是懷石料理的最初形制:

一道湯品、一道刺身、一道煮物、一道燒物。

發展到後來,特別是今天,懷石料理當然不止是「一汁三菜」這麼簡單了,規格高的,可能多達十多道,包括先付、八寸、向附、燒物、揚物、水物等等。

同時,講求食材對應季節,口感濃淡調和,逐步將味覺體驗推向巔峰,且講究器皿和環境的統一,在口腹之慾外,也能得到和悅的心境。(所以說,貴,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的吧!)

強行科普告一段落。

【鮨 初雲】創始人,叫广部智幸,在17、8歲就入行,24歲便成為知名壽司割烹餐廳料理長,是當年全日本最年輕的知名料理人,作為米其林二星主廚,他在東京三十多年,都是高端懷石料理的首席掌廚。

广部智幸

很多去日本吃懷石料理的朋友,有時可能會發現,地點甚至藏在山林甚至禪寺中,也是為了「和」為一體。

我們體驗的是初見祥雲宴席,人均1280元(外加10%服務費),這個比王思聰他們一行人吃的要便宜一個檔次。

整個餐自然從茶先開始的,喝的是抹麥茶。

第一道菜是先付八寸四品。

在懷石料理里,先付、八寸通常是幾種小菜的組合,八寸本來是指千利休用來盛放食物的八寸杉木方盒,後來演變為其中盛放食物的代名詞。

我們吃的,有炸過的香魚和小蟹、低溫牛肉、生乳皮配鮭魚子、蟹味菇皇帝菜,非常「八寸」了,山珍搭海味,應季美味呈現於一盤。

應季,是懷石料理的精髓,被稱為「旬」,任何食材都有自己的「旬」,尊重自然,呈現四季,是懷石料理的原則之一。

據說他們只選用當季鮮物,製作上不會添加過度的調味和裝飾,而是用細緻的選材和簡單的料理法「割主烹從」,突出食材本身的鮮美。

海鮮雞蛋羹。

小小一碗雞蛋羹,稱得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的海鮮,有蝦、三文魚、星鰻魚,還佐了淡黃的銀杏。

雞蛋羹很快下肚後,是「旬鮮魚四品」。

在料理中,這通常被叫為向付,就是季節性魚肉刺身,刺身很多朋友就熟悉了,還可以喊成生魚片。

刺身作為日本人引以為豪的料理方式,是有很多門道的,產地、產季、處理方式、調味都是關鍵。

我們吃的是赤貝、藍鰭金槍魚、大竹莢魚和俄羅斯牡丹蝦。

其中好些都值得說叨,比如藍鰭金槍魚,肉質肥美,是日本生魚片中的極上品,我們吃的部位是大脂,又叫做大腹,位於魚腹前端,是最美味的一部分。

同樣的,被被稱為海蝦之王的牡丹蝦,它是產自高緯度北太平洋深海,對水質要求很高,相對是比較珍貴的,非常適合做刺身,怎麼形容它的口感呢,有點像冰淇淋入口,完全不腥,很彈。

當然,不腥的一大貢獻者,是芥末。

跟我們在尋常日料店吃的不一樣,這個芥末可不是管狀的,而是新鮮山葵,用鯊魚皮磨板磨出來的。

我們還吃到了菜單上沒有的烤紅睦魚,主廚說,這很正常,因為懷石料理講究「因旬而食」,所以菜單是不斷變化的,可能「每一天都不一樣」。(所以,王思聰他們沒有吃到應季的那一款,確實會讓人不爽。)

下一道吃的是車海老天婦羅。

車海老聽起來很高深,其實就是大對蝦的意思,我們吃的是斑節蝦,據說蝦青素含量,比普通蝦要高20%,其他一同炸的蔬菜有小青唐、日本辣椒,蘆筍、日本南瓜、紅薯。

天婦羅的添汁,是木魚花熬的鰹魚汁,配有蘿蔔泥和姜泥,因為天婦羅本身是沒有味道的,淡淡的添汁,可以幫忙調味。

這之後,就有過口的小番茄和髮菜,這和剛才的蘿蔔泥一樣,有平衡口感的作用。

因為當天食材的關係,我們沒有吃菜單上的黑毛和牛三筋,吃的是黑毛和牛A4,熟悉和牛的都知道,日本將屠宰後,去除皮、骨、內臟的和牛枝肉判定成A5~C1共15個評級,從等級評定中可以從英文字母和數字分別看出兩項指標。

這個牛肉是用鐵板煎的,廚房煎到五成熟,因為下面是一塊非常燙的石板,所以從廚房到吧檯的時間,已經有七八成熟。

除了一些蔬菜佐食外,搭配了醬,是醬油、芥末、玫瑰鹽和烤蒜片。

下一道是手握壽司,每一個都是現做的。

我們吃的壽司有幾款,赤海膽壽司、魷魚壽司、金目鯛魚壽司、金槍魚壽司和星鰻魚壽司。

不同的是,我們平常吃壽司,可能會有一個小碟,自己放芥末和醬油,配壽司來吃,但這個不用,主廚把每一個壽司的調料都配好了,直接送進嘴就可以吃。

這是赤海膽壽司,這是來自北海道的海膽,海膽味非常醇厚,並且極為下滑,一口下去,就像直接滑進來的一樣,有種很鮮的鹹味。

(劃重點,海膽!這個就是海膽!)

赤海膽壽司

金槍魚壽司

星鰻魚壽司

吃壽司的時候,還配了滑菇味增湯,是赤味增,要攪拌好了才喝,這個我倒沒喝出啥特別來。

滑菇味增湯

最後一道是甘味。

在日本料理中,甘味也被稱為水物,通俗理解就是餐後甜點,一般是蜜瓜、桃子等這樣比較高級的水果,或者一些日式甜品。

以茶開始,以茶結束,最後喝了一杯大麥茶,算是解膩吧~以上就是這一套1280元所有的菜品。

不曉得這一撥熱搜之後,價格昂貴的日料店,會不會來一波集體降價,如果真的是,那就太好了,這樣我們成都的朋友就不用心疼了,而且還得要嚴重感謝王校長。

文字|漫成都

圖片|漫成都資料庫

編輯|棐溪

監製丨王紅